天人(佛教)

求闻百科,共笔求闻
天人

天人梵语देवDeva),又称天众天部天神,音译为提婆,指佛教中住于诸天界有情。最早源自古印度神话中的提婆,与之不同的是佛教认为天人为轮回五道(或六道)之一。

天界分为欲界天色界天无色界天,其中欲界天又分为地居天空居天。如四大天王就居住在须弥山的山脚,和人类距离近;声闻四果中除阿罗汉已脱离轮回外,其余三果圣人居住在色界天。

生为天人的因缘

经文中使用的“天人”除了指天神,有时也可看做“天、人”,即天界与人间的众生,因此也称作“人天”(人类和天神)。人间有善有恶,悲喜参半,天界只有享,没有受苦,故人间与天界归属于善道。

众生须恶少、善业多,无犯重罪者方能转生于善道。持守五戒能于后世保有人身,不堕恶道之中;若加行十善业禅定则可再向上往生,详见下段。

各层天

参见:三界
  • 欲界天:必修上品十善与持戒才能往生。上品十善是指达成以下几个条件:
  1. 众生于将行善、正在行善、行善结束都不后悔
  2. 众生知道三恶道皆苦、人间苦乐参半,唯有天界纯粹享乐,为求生故收摄心神专注修行[1]
  • 色界天:必定要修禅定才能往生,依禅定功夫高低而往生不同天层。
  • 无色界天:必定要修四空定才能往生。

十善业

众生如果能够行上品十善业,死后将升天界享受快乐。其十善为:

  1. 不杀生:谓不杀害一切物命,即是止杀之善。既不杀,还可适当行放生素食之善。
  2. 偷盗:谓不窃取他人财物,即是止盗之善。既不盗,还当行布施之善。
  3. 邪淫:谓不行邪淫情欲事,即是止淫之善。既不邪淫,还当行梵行之善。
  4. 妄语:谓不利用虚言诳惑他人,即是止妄语之善。既不妄语,还当行实语之善。
  5. 两舌:谓不在中间挑拨离间,即是止两舌之善。既不两舌,还当行劝人和合之善。
  6. 恶口:谓不粗言恶语骂辱他人,即是止恶口之善。既不恶口,还当行柔和软语之善。
  7. 绮语:谓不阿谀奉承、花言巧语,即是止绮语之善。既不绮语,还当行质直正言之善。
  8. 贪欲:谓不贪著情欲财富、贪得无厌,即是止贪之善。既不贪欲,还当行清心寡欲之善。
  9. 嗔恚:谓不生暴躁、忿怒之心嗔恨于人,即是止嗔之善。既不嗔恚,还当行慈悲忍辱之善。
  10. 邪见:谓不持邪见偏见异见、执非为是,即是止邪见之善。既不邪见,还当行正信正见之善。

天人所处之天界

各界特性

天界分层

部派的不同主张

寿命

天人五衰

参考来源

注释

  1. 一如等集注《大明三藏法教卷三十二‧十种发心》:上品者于十善欲作、正作、作已三时之中心俱不悔也,谓众生念念知三恶道苦及知人间苦乐相间,唯天上纯受诸乐而求生彼故,闭摄内根、不着外尘、修行天道,是名发上品十善心。

扩展阅读

另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