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道(佛教)

求闻百科,共笔求闻

佛教术语中,人类(梵语manuṣya巴利语manussa)称为人道人趣(趋)[1],是轮回六道五道之一。因居住在十界之第五,又称为人界[2]为六道中最适合修行之一道。

人界

人界是对于其他而言:佛教将世间分为三界,人道处于其中的欲界[3]天台宗法界分为十界,人道属于六凡界之一。[4] 西方国家依照日语中的“人间界”音译为“Ningenkai”[5][来源请求]

人界存在于围绕须弥山而安立的四大部洲,我们的地球处在其中的南赡部洲[6]四大天王之一的南方增长天王护持。[7]

人趣的特性

天道阿修罗道的特点是乐多苦少,地狱饿鬼畜生恶道的特点是苦多乐少,这些法界都没法专心修行;而人道的特点是苦乐参半,可促使升起厌离心,修行的时间也较其他轮回道充足,且成佛也只能在人道,故人道为六道中最适合修行者。[8]然而能得人身、诸完备、能修习佛法者仅为少数,如释迦摩尼佛手上的少许土;堕落三恶道或诸根不具、不能修习佛法之人却如十方界所有地土那么多,[9]是以佛教鼓励弟子人身难得,抓紧修行,莫要贪图欲乐

佛教认为人道拥有湿生(在湿润处由湿气受生)、卵生(从卵中孵化生出)、胎生(从母胎中生出)、化生(从无中突然自然变化生出)等四种生育方式(四生),其中以化生者最早出现,即为劫初(此世界形成之初)之光音天人。[10]光音天人初始具有飞天等神通;后来因贪恋人世的食物和欲乐,身体生出骨肉失去神通,且与男人相对的女人诞生,男女之间贪恋交合,人类开始由女性腹中胎生,使得现今的人转为胎生。[11]

卵生的人有从卵出生的世罗、邬波世罗二位阿罗汉[12],鹿母所生三十二子,般遮罗王五百子等;湿生的人则有曼驮多、遮卢、邬波遮卢,鸽鬘、庵罗卫等。[10]

注释

  1. 《佛学大辞典》【人趣】:(术语)六趣之一。有人类业因者之所趣向也。
    【人道】(界名):六道之一。人界也。人界者以五戒善因而趣之道途,曰人道。业报差别经曰:“由先造增上下品身语妙行,故生人道。”
  2. 《佛学大辞典》【人界】:(界名)人类为十界之第五,故曰人界。界者差别之义。
  3. 丁福保. 链接至维基文库 三界. 《佛学大辞典》. 维基文库. 1922 (中文). 
  4. 慈怡法师主编. 〈法界〉. 《佛光大辞典》 (高雄县大树乡: 佛光). 1988. ISBN 9789575433307 (繁体中文(中国台湾)). 
  5. 在日语中,人间本身就是指人类所处的世间,后逐渐演变为人类的意思
  6. 印顺. 〈我们的世间〉. 《佛法概论》 (新竹县竹北市: 正闻). 2003 [2019-11-20]. ISBN 9789570366129 (繁体中文(中国台湾)). 
  7. 丁福保. 链接至维基文库 四天王. 《佛学大辞典》. 维基文库. 1922 (中文). 
  8. 印顺. 〈佛法从有情说起〉. 《佛法概论》 (新竹县竹北市: 正闻). 2003 [2019-11-20]. ISBN 9789570366129 (繁体中文(中国台湾)). 
  9. 慧严等《南本大般涅槃经》卷三十一:“尔时,世尊取地少土置之爪上,告迦叶言:‘是土多耶?十方世界地土多乎?’迦叶菩萨白佛言:‘世尊!爪上土者不比十方所有土也。’‘善男子!有人舍身还得人身、舍三恶身得受人身、诸根完具生于中国、具足正信、能修习道、修习道已能得解脱、得解脱已能入涅槃,如爪上土;舍人身已得三恶身、舍三恶身得三恶身、诸根不具生于边地、信邪倒见、修习邪见、不得解脱常乐涅槃,如十方界所有地土。善男子!护持禁戒、精勤不懈、不犯四重、不作五逆、不用僧鬘物、不作一阐提、不断善根、信如是等涅槃经典,如爪上土;毁戒懈怠、犯四重禁、作五逆罪、用僧鬘物、作一阐提、断诸善根、不信是经,如十方界所有地土。’”
  10. 10.0 10.1 俱舍论》卷八:“人、傍生趣各具四种:人卵生者,谓如世罗、邬波世罗,生从鹤卵,鹿母所生三十二子,般遮罗王五百子等;人胎生者,如今世人;人湿生者,如曼驮多、遮卢、邬波遮卢、鸽鬘、庵罗卫等;人化生者,唯劫初人。”
  11. 增一阿含经》卷三十四:“是时,地上自然有地肥,极为香美,胜于甘露……或有此时,光音天自相谓言:‘我等欲至阎浮提,观看彼地形还复之时。’光音天子来下世间,见地上有此地肥,便以指尝著口中而取食之。是时,天子食地肥多者,转无威神,又无光明,身体遂重而生骨肉,即失神足,不复能飞……即住世间,不能复还天上,遂食此地肥。各各相视颜色。彼时天子欲意多者,便成女人,遂行情欲,共相娱乐……尔时,人民展转怀妊,由此转有生分。”
  12. 《大毗婆沙论》卷一百二十:“人卵生者。昔于此洲有商人。入海得一雌鹤。形色伟丽奇而悦之。遂生二卵。于后卵开出二童子端正聪慧。年长出家。皆得阿罗汉果。小者名邬波世罗。大者名世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