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勸業場

求聞百科,共筆求聞
大柵欄商業建築
勸業場舊址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
所在北京市西城區
分類近現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築
時代民國
編號6-883
登錄2006年

勸業場,位於北京市西城區廊房頭條17號,是一家老字號商場[1][2][3][4][5]

歷史

「京師勸工陳列所」於1905年由清政府商部創辦,是官辦工藝局產品展銷館,設在廊房頭條。1908年(光緒三十四年),陳列所遭火災,隨後搬遷到廣安門內大街牛街交叉路口的東北角,現北京市回民學校西院。1912年,陳列所改為「商品陳列所」。1914年在廊房頭條原址重建,不久再次遭火災焚毀。1918年重建,而後第三次遭焚毀。1923年,該所在廊房頭條原址再度重建開業,此次重建的建築留存至今,即如今的勸業場舊址。1928年,該所更名為「工商部國貨陳列館」,館址遷到正陽門箭樓上[3][5][6]

1936年後,政府將其劃歸北平市政府,在廊房頭條原址重建,稱「北平市國貨陳列館」,又名「勸業場」[5]。「勸業場」意為「勸人勉力,振興實業,提倡國貨」。規定私人可在此租地設攤,但僅許賣國貨,禁止賣洋貨[4]。但此後勸業場遭多次火災,逐漸蕭條;日本佔領時期僅能勉強維持[5]

根據史料記載,勸業場大樓內曾設有百餘個攤位,吃、穿、用俱全,另外樓內還設有電影院、劇場、舞廳、桌球廳,所以勸業場集商貿、餐飲、娛樂為一體[3]。當時,一層出售日用百貨,二層出售文物及藝術品,三層設有幾家照相館、理髮館,四層是一個小型劇場[1]

1949年之後,勸業場一度關張。1956年公私合營後,改為國營商場,主要經營珠寶玉器、金屬器皿、刺繡、絲織品、棉麻織品、土特產品等商品,還出售日用百貨、皮貨、五金電器等。1975年,勸業場被改為「新新服裝店」,共有三層樓,營業面積4000餘平方米,以款式新穎、品種齊全而聞名全北京。2000年左右,又被改作「新新賓館」[1][4]。由於被賓館使用,所以勸業場大樓被被分隔出許多房間,而且外觀已被廣告牌等物遮蓋[2]

1995年,「勸業場舊址」被列為北京市文物保護單位。2006年,勸業場舊址作為「大柵欄商業建築」的一部分,被列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在21世紀初進行的前門大街大柵欄的大規模改造中,勸業場處在「大柵欄C地塊」。該地塊位於正陽門西南側,地處北京歷史文化保護區,東到珠寶市街,西到煤市街,南到廊房二條,北到前門西河沿街,總佔地面積大約3.74公頃。以勸業場舊址為主的核心文物保護區是「大柵欄C地塊」保護整治的重點。2011年底,勸業場舊址的騰退整治工作啟動[2]。此次由國有企業「北京大柵欄永興置業有限公司」負責該項文物建築的修繕。按照規劃,2012年內勸業場將恢復原貌[6]

2013年2月6日,由於北京房地集團有限公司未經北京市人民政府批准,擅自對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勸業場舊址進行修繕,北京市文物局依法對該單位處以罰款人民幣20萬元的行政處罰,並責令其依法辦理修繕手續[7]

2014年9月,在「2014北京國際設計周」期間,勸業場作為「大柵欄會館」正式對外開放。勸業場被開闢為文化藝術中心,舉辦各種藝術展覽,同時也具備商業功能,引入服飾、娛樂、飲食等方面的知名品牌。修復後的勸業場內,大玻璃屋頂、大理石地磚、白色雕花樓梯盡顯西洋氣息[8][9]

2017年,北京坊建築集群落成,勸業場成為北京坊的一部分[10][11]

建築

勸業場建築始建於1905年前後,現存的建築則建於1923年,是北京首幢大型綜合商業樓,也是北京第一家帶廂式電梯、遊樂場的大樓,曾被譽為「京城商業第一樓」[3][5]

勸業場原來外觀為四層,內部實為三層,另外有地下一層。該樓為鋼筋混凝土磚混結構加鋼屋架,在當時屬於最先進的建築技術。[5]一層的正門位於廊房頭條北側。二層和三層採用壁柱、窗套、陽台裝飾立面,檐上作女兒牆。建築背面位於前門西河沿街上,看似體量較小,但非常規整,採用古希臘的愛奧尼柱、花瓶欄杆陽台、圓拱形山花等西洋古典裝飾。勸業場內部縱深方向設有三個大廳,四周是三層迴廊,設開敞式商店,內部裝修極為豪華。房頂設有巨大的玻璃天窗,以便為營業廳採光[3]

2014年修繕完工後,勸業場外立面保留民國時期建築風貌,內部加固結構,恢復了原有的三個中庭,在保留原貌的基礎上加裝符合文化藝術中心功能需求的設施及裝飾[12]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