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爾巴尼亞

座標41°20′N 19°48′E / 41.333°N 19.800°E / 41.333; 19.800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现处于澳门繁体模式
求聞百科,共筆求聞
阿爾巴尼亞共和國
Republika e Shqipërisë阿爾巴尼亞語
阿爾巴尼亞國徽
國徽
格言:Ti Shqipëri, më jep nder, më jep emrin Shqipëtar
「祖國給我榮譽,祖國給我阿爾巴尼亞人之名」
國歌:Himni i Flamurit
「旗之讚歌」
阿爾巴尼亞的位置(綠色)
阿爾巴尼亞的位置(綠色
阿爾巴尼亞 的位置
首都
及最大城市
地拉那
41°20′N 19°48′E / 41.333°N 19.800°E / 41.333; 19.800
官方語言阿爾巴尼亞語
認可的地方語言
政府單一制
議會共和制
• 總統
伊利爾·梅塔
• 總理
埃迪·拉馬
立法機構阿爾巴尼亞議會
成立
• 拜占庭伊庇魯斯下的公國
1190年
1272年2月
1368年
1444年3月2日
• 從鄂圖曼帝國獨立
1912年11月28日
• 阿爾巴尼亞公國 (被承認)
1913年7月29日
1925年1月31日
1928年9月1日
1939年4月7日
1944年11月29日
1946年1月11日
1976年12月28日
• 第四共和國
現時憲法
1991年4月29日
1998年11月28日
面積
• 總計
28,748平方公里(第143名
• 水域率
4.7%
人口
• 2017年估計
2,876,591[1]
• 2011年普查
2,821,977[2]
• 密度
98/平方公里(第63名
GDPPPP2020年估計
• 總計
425.94億美元[3]
• 人均
14,866美元[3]
GDP(國際匯率)2020年估計
• 總計
167.53億美元[3]
• 人均
5,847美元[3]
堅尼系數0.29[4](2012年)
人類發展指數 0.791[5](2018年)
 · 第69名
貨幣列克(Lek)(ALL
時區UTC+1歐洲中部時間
UTC+2歐洲中部夏令時間
日期格式dd/mm/yyyy
行駛方位靠右
電話區號355
互聯網頂級域.al

阿爾巴尼亞共和國阿爾巴尼亞語Republika e Shqipërisë),通稱阿爾巴尼亞阿爾巴尼亞語Shqipëria),是一個位於歐洲東南部,巴爾幹半島西南部的國家。阿爾巴尼亞西隔亞得里亞海奧特朗托海峽意大利相望,南面則與希臘接壤,東臨北馬其頓,東北是科索沃,北接蒙特內哥羅。首都是地拉那,其國際代碼為AL。在冷戰時期,阿爾巴尼亞是社會主義國家。阿爾巴尼亞為歐洲中最不發達和收入較低的發展中國家之一,但在近年已有顯著的改進[6][7][8]

在2009年,阿爾巴尼亞正式加入北約。在2014年6月,歐盟接納阿爾巴尼亞為歐盟候選國,而在2018年6月,歐盟批准阿爾巴尼亞於2019年6月展開入盟談判[9]

阿爾巴尼亞國旗上繪有一隻黑色的雙頭雄鷹,沿自15世紀抵抗鄂圖曼帝國入侵的領袖斯坎德培的印章,所以雄是民族英雄斯坎德的象徵,故此阿爾巴尼亞也有「山鷹之國」之稱。[10]

歷史

阿爾巴尼亞人的祖先是伊利里亞人,公元前二千年或以前已在該地生活。伊利里亞人屬於印歐民族,不過也有學者持不同見解。

阿爾巴尼亞曾是希臘殖民地,在公元前146年成為羅馬共和國的一部分。4世紀末先後被東羅馬帝國斯拉夫人佔領。1415年起受奧斯曼帝國統治近500年。

獨立初期的阿爾巴尼亞

1912年第一次巴爾幹戰爭後,阿爾巴尼亞在奧匈帝國的扶植下,11月28日宣佈獨立,其目的是阻止塞爾維亞取得進出亞德里亞海的出海口。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先後被奧匈、義、法軍佔領。1920年8月意大利撤離阿爾巴尼亞。

1924年12月艾哈邁德·佐格發動軍事政變奪取政權,四年後他自封為王,倚靠軍隊並開啟14年的個人獨裁。[11]之後阿爾巴尼亞在二戰前夕先被意大利王國佔領。1943年意大利投降後,納粹德國佔領該國。恩維爾·霍查領導的阿爾巴尼亞共產黨參與了抵抗運動並成為阿爾巴尼亞人主要的抵抗軸心國力量。1944年底,阿爾巴尼亞全國獲得解放。

二戰時被意大利佔領的阿爾巴尼亞

社會主義時期的阿爾巴尼亞

1944年10月20日,成立阿爾巴尼亞民主政府。1946年1月10日,廢除君主制,成立阿爾巴尼亞人民共和國。1976年12月28日,改稱阿爾巴尼亞社會主義人民共和國。在霍查執政期間,陸續與東方集團和其它社會主義國家建立友好關係。阿爾巴尼亞曾經接受了以上各國大量的經濟和物資援助,其後卻因恩維爾·霍查認為南斯拉夫蘇聯、中華人民共和國這三個國家正在走修正主義道路,變成了「社會帝國主義」國家,而在後來分別在1960年代至1980年代初陸續斷絕與這三個國家的來往,再加上當時的阿爾巴尼亞政府一直進行封閉所有國境行動,因而導致這段時期的阿爾巴尼亞一度陷入被國際社會孤立的局面。

1990年,阿爾巴尼亞自勞動黨十屆四中全會召開之後,拉米茲·阿利雅的政府開始推行政治和經濟的改革,對自由經濟反對派宗教媒體的嚴厲管制逐漸放寬,開放曾封閉已久的國境和旅遊業,與蘇聯和美國的外交關係恢復正常化,並先後於1990年7月和1991年3月15日與蘇聯和美國復交。

實行多黨制初期的阿爾巴尼亞

1991年,阿爾巴尼亞勞動黨宣佈放棄一黨制,實行多黨制。同年4月26日,改國名為阿爾巴尼亞共和國,是東歐所有社會主義國家中最後一個結束共產黨一黨執政的國家,並意味着阿爾巴尼亞結束了持續46年的極左斯大林主義-霍查主義統治。1992年,阿爾巴尼亞當局刪除了阿爾巴尼亞國旗上象徵共產主義的金邊紅色五角星

但是在阿爾巴尼亞政府推行民主化之初,國家的經濟問題依然嚴峻,而有組織犯罪加上與塞爾維亞的緊張關係,科索沃戰爭及難民等也曾經是阿國社會所面對的嚴重問題。阿爾巴尼亞政府正積極地處理過高的失業率、普遍的貪污、荒廢的基礎設施、強大的與高層政府官員有關聯的有組織犯罪網絡以及政敵的分裂,現在已取得一定的成效。

1997年,阿爾巴尼亞因多個金字塔騙局組織破產,造成嚴峻的經濟問題,發生大規模騷亂。民眾認為政府無力解決問題,官員們更有可能是為了利益而成為騙局背後的推手。問題愈演愈烈,後來更演變成內戰。動亂最終被由法國西班牙希臘土耳其羅馬尼亞奧地利丹麥等8國組成的北大西洋公約組織(北約)維和部隊平息。[12]

現今的阿爾巴尼亞

2009年4月,阿爾巴尼亞加入北約。加入北約標誌阿爾巴尼亞完全成為西方陣營的一部分。

2014年6月,歐盟已接納阿爾巴尼亞為歐盟候選國。

歷任阿爾巴尼亞領袖

行政區劃

阿爾巴尼亞總共有28,748平方公里(11,100平方英里),分為12個州(「阿爾巴尼亞語Qarqe」)。 這些州是阿爾巴尼亞行政區劃的政區,下級行政區為61個市鎮(「 Bashkia」)。到了2000年,36個地區交由阿爾巴尼亞12個州所管轄(「 Rrethe」)。[13]

這12個州份於2000年7月31日成立,以取代36個地區。[14]阿爾巴尼亞政府自2015年起開始實施新的行政區劃,符合城市規模的城市數目減少至61個,而村地區(「 Komuna」)被廢除。規模較小的城市劃分為社區或村莊(「 Lagje或Fshat」)。[15][16]全國共有2980個村莊或社區,以前被稱為地方(「 Lokalitete」)。城市是阿爾巴尼亞地方治理的第一級行政區,以便於地方政府管埋和負責當地的事務。阿爾巴尼亞政府實施新的行政區劃法是作為改革城市和村行政管理的一部分,近年該國的主要的城鎮中心地段經過地方政府的重新設計和改良,並把昔日共產時期所興建的過時失修建築物拆卸和重建;以及殘破不堪的灰色外牆塗上彩色油漆,藉此反映當地獨特的地中海建築風格和提升城市活力。[17][18][19]

地圖 州份 州府 人口 (2016) 面積 (km)
1 培拉特州 (Qarku i Beratit) 培拉特 139,815 1,798
2 第巴爾州 (Qarku i Dibrë) 佩什科比 134,153 2,586
3 杜勒斯州 (Qarku i Durrësit) 都拉斯 278,775 766
4 艾巴申州 (Qarku i Elbasanit) 愛爾巴桑 298,913 3,199
5 費里州 (Qarku i Fierit) 非夏爾 312,448 1,890
6 吉羅卡斯特州 (Qarku i Gjirokastrë) 吉諾卡斯特 70,331 2,884
7 科赤州 (Qarku i Korçë) 科赤 221,706 3,711
8 庫克斯州 (Qarku i Kukësit) 庫克斯 84,035 2,374
9 列澤州 (Qarku i Lezhë) 萊什 135,613 1,620
10 士科德州 (Qarku i Shkodrë) 士科德 215,483 3,562
11 地拉那州 (Qarku i Tiranë) 地拉那 811,649 1,652
12 夫羅勒州 (Qarku i Vlorë) 夫羅勒 183,105 2,706

地理

阿爾巴尼亞位於巴爾幹半島的西南部,阿爾巴尼亞也會被當作為東南歐南歐地區,北與黑山接壤、東北與科索沃接壤、東與北馬其頓共和國接壤及南與希臘接壤,西與意大利隔海相望。亞得里亞海愛奧尼亞海組成了阿爾巴尼亞整個西部邊界。它主要位於北緯42度和北緯39度之間,東經19度和東經21度之間。領土覆蓋28,748平方公里(11,100平方英里),使阿爾巴尼亞成為世界上全球第144名面積大的國家。阿爾巴尼亞的海岸線長度是476 km(296 mi),並沿地中海在內的亞得里亞海和愛奧尼亞海延伸。[20]:240

阿爾巴尼亞阿爾卑斯山第拿里阿爾卑斯山的最南端

阿爾巴尼亞最北端是北緯42°35'34的Vërmosh,最南端是北緯39°40'0的Konispol。 最西端是東經19°16'50'處的Sazan Island,最東端是東經21°1'26'處的Vërnik[21]最高點是科拉比山,海跋為2,764米(9,068英尺)海平面以上海拔高度,第二高點是阿爾巴尼亞阿爾卑斯山湖泊峰,海跋為2,694米(8,839英尺)海平面以上海拔高度;而最低點是地中海,海跋為0米(0英尺)海平面以上海拔高度。從國土最東到最西的距離為148公里(92英里),從國土最北到最南的距離為340公里(211英里)。

儘管阿爾巴尼亞國土面積很小,但是國土內有很多由高山高原山谷平原峽谷洞穴等各種自然特色。從地形上看,山脈從北向南延伸,分別有阿爾巴尼亞阿爾卑斯山沙拉山脈斯坎德培山脈科拉比山脈在東部的Pindus Mountains和位於里維埃拉沿西南部延伸的Ceraunian Mountains

阿爾巴尼亞里維埃拉南部的布魯特湖景觀

阿爾巴尼亞的水文網絡和水資源包括南歐最大和最古老的數個淡水湖,並有兩個跨國湖泊(士科德湖奧赫裏德湖)。士科德湖是阿爾巴尼亞面積最大的湖泊,位於阿爾巴尼亞西北部,面積為370 km2(140 sq mi)和530 km2(200 sq mi),士科德湖其中三分之一部分屬於阿爾巴尼亞,其餘部分則屬於黑山,阿爾巴尼亞的士科德湖與黑山共同管轄。士科德湖是東南歐之中最大的湖泊。[22]而阿爾巴尼亞東南部的奧赫裏德湖馬其頓共和國共同管轄,奧赫裏德湖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湖泊之一。[23][24]位於馬其頓和希臘邊界三角洲的Prespa湖巴爾幹半島海跋最高的湖泊,其海跋為853米(2,799英尺)。阿爾巴尼亞有一個密集的河流網絡,大約有152條河流和溪流,形成了從東向西流向亞得里亞海的至少8條大型河流,當中包括了DrinVjosëShkumbinOsumMatErzenFan and Seman這8條河流。

氣候

阿爾巴尼亞柯本氣候分類法的氣候區分佈.
卡薩米爾屬於地中海氣候

 

根據柯本氣候分類法,阿爾巴尼亞全國一共分為五大氣候類型。包括地中海氣候亞熱帶濕潤氣候海洋性氣候溫帶大陸性氣候以及副極地氣候。由於阿爾巴尼亞西岸地區受亞得里亞海愛奧尼亞海的海風調節,冬季相對和暖而夏季也相對涼爽;另外因為阿爾巴尼亞的高地阻擋海風深入內陸地區,內陸地區的冬季十分寒冷而夏季又非常炎熱。整個國家都處於中緯度上,四季分明。沿岸地區的氣候通常是地中海氣候,而在高地是溫帶大陸性氣候。在西部低地和內陸高原,氣溫從北向南和東向西遞增。中北部平地冬季平均最低氣溫約為0 °C(32 °F)左右,夏季平均最高氣溫約為24 °C(75 °F)左右;而在南部平地,冬季的平均最低氣溫約為5 °C(9 °F)左右,夏季平均最高氣溫約為30 °C(86 °F)左右。在夏季,全國溫差普遍大於5 °C(9 °F),而冬季則略少。

阿爾巴尼亞每年平均降水量從1,000毫米(39.4英寸)到1,500毫米(59.1英寸)以下,南部的低地降水平均值較少,北部則較多。在冬季時降下阿爾巴尼亞全年約95%的雨或雪,北部和東部高山地帶的降雨和雪日數相對較多,南部平地和西部沿岸地區降雨和雪日數相對較少,有時北部和東部山區或城鎮會出現暴風雪天氣,而西部沿岸地區則常受到寒潮所產生的猛烈西北風吹襲;在夏季時除北部山區以外的地區大多處於炎熱和乾燥狀態(除了東部山區和相關城市外,例如佩什科比科赤庫克斯等),很少會出現降雨,且大多降雨為午後熱對流活動所產生的短暫雷陣雨。雖然沒有阿爾巴尼亞氣象局官方完整的降水量資料和記錄,但估計不同地區的降水量差異很大,年平均值可能約為1,800毫米(70.9英寸),並且可能高達2,550毫米(100.4英寸)。然而,阿爾巴尼亞的阿爾卑斯山脈的西部是歐洲最潮濕的地區之一,每年降水量可以高達3,100 mm(122.0英寸)。[25]沿岸地區降水量的季節性變化也可以很大,中部高地的降水量少於北部高地。地形差異造成不同地方降水量廣泛的變化,但降水量季節性的變化是任何地區最一致的,呈冬季多雨雪夏季乾燥少雨型態。2009年,科羅拉多大學的考察團隊在阿爾巴尼亞阿爾卑斯山內發現了四個小冰川。這些小冰川在2,000米(6,600英尺)的相對較低的海跋形成,對於這樣的中緯度地區來說在此海跋出現冰川幾乎是獨一無二的。[26]

政治

阿爾巴尼亞議會大樓

阿爾巴尼亞實行議會民主制多黨制總統國家元首總理政府首腦,由議會(Kuvendi)選舉產生。議會的140名主要成員由阿爾巴尼亞人民選舉產生,任期4年。總統經當選總理推薦任命部長。

憲法

1946年3月,阿爾巴尼亞制憲會議通過共和國第一部憲法。1976年12月改名為「阿爾巴尼亞社會主義人民共和國」之後,議會通過《阿爾巴尼亞社會主義人民共和國憲法》。1990年底開始實行多黨制後,這部憲法即終止執行。1991年5月,阿首屆多黨議會通過的《憲法要則》,在7年中起着臨時憲法的作用。1998年11月12日,舉行了新憲法的全民公決,50.57%的選民參加投票,其中93.5%表示贊同,同年11月28日,時任阿爾巴尼亞總統雷傑普·邁達尼簽署新憲法,新憲法《阿爾巴尼亞共和國憲法》正式通過。

政黨

目前阿爾巴尼亞全國註冊的政黨有60餘個,正式參與競選活動的有37個政黨和1個政黨聯盟。主要政黨有:

能源

Fierza水庫是1978年Fierza水電站建造的結果。

阿爾巴尼亞主要依靠水電,是世界上主要的水電生產國之一,按水電來源(佔總量的百分比)計算。[27]而且全國約95%的能源生產皆由水電站提供。[28]當中有FierzaKomanSkavicaVau iDejës位於Drin河。由於地理位置優越,河流在全國電力生產中發揮着重要的作用。

阿爾巴尼亞和克羅地亞兩地政府已經討論了在靠近黑山邊界的一帶地區共同建造一座核電廠的可能性,雖然這個計劃收集了不少資料但因為鄰近黑山一帶地震頻仍而造成批評。[29]2009年2月,意大利公司Enel宣佈計劃在阿爾巴尼亞建設一座800兆瓦的燃煤電廠,以實現電力來源多元化。[30]

阿爾巴尼亞Devoll水電公司,由挪威Statkraft擁有和經營,目前在Devoll River附近建造兩座水力發電廠BanjëMoglicë。預計完成後,Moglicë水電站將成為世界上海跋最高的水電站。[31]「德沃爾水電項目」是巴爾幹半島最大的水電投資之一。[32]預計這兩座發電廠將於2016年和2018年竣工。建成後,年產量將達到729吉瓦時,阿爾巴尼亞的水力發電量將增長近17%。[33]

外交

自從東歐民主化浪潮在1990年代初直卷阿爾巴尼亞,阿爾巴尼亞政府亦打破霍查時期的鎖國和封閉局面,並開拓全面開放的外交方針。由1991年以來至今的阿爾巴尼亞政府一直奉行務實的外交政策,主張優先發展和西方國家的關係,謀求加入歐盟,尋求歐美國家對阿經濟改革和政治上的支持,促進加快阿爾巴尼亞和歐洲各國實現一體化進程,並致力保障鄰國科索沃的主權取得國際承認。同時阿爾巴尼亞政府亦積極參加東南歐區域合作,並努力發展和改善同周邊國家的睦鄰關係,發展與其他地區國家的友好合作關係,並積極開展在國際組織中的外交活動。與世界上許多國家進行了總統、政府、議會等多級別的訪問和接觸,簽訂多項經貿和旅遊業合作議案,外交活躍。

截至目前,阿爾巴尼亞與150多個國家建立了外交關係,並加入了48個國際組織,1955年12月14日,阿爾巴尼亞加入聯合國。1992年,阿爾巴尼亞加入伊斯蘭合作組織。2009年,阿爾巴尼亞加入北約。2014年6月阿爾巴尼亞已成為歐盟候選國。

冷戰期間,阿爾巴尼亞先後與南斯拉夫、蘇聯、中華人民共和國等社會主義國家建立友好關係,與美國等西方國家處於敵對狀態。但因為阿爾巴尼亞實行「不與修正主義和帝國主義接觸」的外交政策,先後斷絕與南斯拉夫、蘇聯和中國的來往,導致阿爾巴尼亞一度陷入被國際社會孤立的局面。直到1985年以後才有所好轉。

阿中關係

1949年11月23日,阿爾巴尼亞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建交。1958年至1978年間,中華人民共和國對阿爾巴尼亞進行了長期的經濟援助。1976年,毛澤東逝世和「四人幫垮台後,霍查公開批判華國鋒政府實行「修正主義和資本主義」,阿中關係開始惡化,中華人民共和國取消了對阿爾巴尼亞的援助。1983年兩國開始改善關係。1991年1月,阿爾巴尼亞外交部長馬利列訪問北京,這是阿中交惡後第1位訪華的阿爾巴尼亞官員,這意味着阿中關係正式恢復正常化,在90年代初至2000年代末兩國關係一直保持友好狀態。但近年阿爾巴尼亞政府把外交政策着重於發展西歐各國和美國關係,加上在科索沃外交承認問題上與中國政府有很大的分歧,以及阿爾巴尼亞先後在2009年加入北約和在2014年獲接納成為歐盟候選國,使阿中兩國關係再次趨於冷淡。

阿美和阿俄(蘇)關係

參見:蘇阿決裂

1990年,阿爾巴尼亞勞動黨十屆四中全會之後,阿爾巴尼亞與美國和蘇聯才有接觸,7月與蘇聯復交。並於共產黨倒台前的1991年3月15日與美國復交,意味着阿爾巴尼亞打破了40多年之久的仇外政策,為阿蘇和阿美關係翻開新的一頁。蘇聯解體之後,阿爾巴尼亞和俄羅斯繼承關係。不過,阿爾巴尼亞政府與俄羅斯關係較差,例如在2018年阿爾巴尼亞政府響應以美國為首的驅逐俄羅斯外交官行動,而阿爾巴尼亞人對俄羅斯的觀感也較為負面。

自從1990年阿爾巴尼亞民主化以來,阿爾巴尼亞政府與美國的關係大幅改善。現在雙方經貿旅遊教育往來頻繁,美國各種文化也在阿爾巴尼亞大受歡迎。而大部分的阿爾巴尼亞人基於美國總統克林頓出兵支持科索沃戰爭阿族游擊隊一事之後,對美國帶有更強烈好感,值得一提是阿爾巴尼亞和科索沃更是整個世界上最親美的兩個國家,分別有80%(阿爾巴尼亞)和87%(科索沃)全國受訪人口對美國政府和文化有好感或正面評價。

阿爾巴尼亞與其他巴爾幹半島國家關係

阿爾巴尼亞和塞爾維亞關係惡劣,雖然近年兩國關係有所改善,但兩國政府和人民也就科索沃主權各持己見,並不時發生政治衝突。

阿爾巴尼亞和科索沃的關係相當友好,由於科索沃有95%的人口為阿爾巴尼亞人和科索沃的阿爾巴尼亞人歷史起源。因此幾乎所有阿爾巴尼亞政府和人民都會視科索沃為祖國,即使非阿爾巴尼亞民族主義者和主張與塞爾維亞和睦共處的阿爾巴尼亞人一般也會視科索沃為獨立國家

阿爾巴尼亞和克羅地亞的關係良好,雖然兩國人民信奉的宗教信仰不盡相同(阿爾巴尼亞人主要信奉伊斯蘭教,而克羅地亞人主要信奉天主教)。不過兩國民間在文化交流方面極為積極,兩國政府不時會在政治、經濟旅遊以至科索沃主權方面的立場達成一致的共識。

阿爾巴尼亞和希臘關係一般,希臘政府堅決支持阿爾巴尼亞加入歐盟的進程,但希臘政府也特別關注在阿爾巴尼亞南部居住的希臘族群權益,在阿爾巴尼亞管治的北伊庇魯斯地區有數萬(阿爾巴尼亞人口普查)至30萬(希臘人社區宣稱)左右希臘人社區分佈,這些希臘人社區當中有部分激進希臘人團體強調伊庇魯斯脫離阿爾巴尼亞管治的立場,不時令兩國民間關係緊張。不過到了2010年代阿爾巴尼亞和希臘的關係是兩國於1971年建交以來最好。

阿爾巴尼亞和羅馬尼亞關係良好,兩國在北約歐盟等議題上合作無間。

阿爾巴尼亞和土耳其關係良好,兩國在民間事務合作無間,尤其是教育、經濟、交通等議題。

經濟

地拉那是該國的經濟中心。這是在國內運營的國內外主要公司的所在地。

從勞動黨執政時期政府推行社會主義計劃經濟到現在資本主義政府推行的混合經濟的過渡在很大程度上是成功的。[34]阿爾巴尼亞有一個發展中國家混合經濟,它被世界銀行歸類為中高收入經濟體。阿爾巴尼亞2016年失業率為14.7%,是所有巴爾幹半島國家中失業率排名第四位。阿爾巴尼亞最大的貿易夥伴是意大利、希臘、中國、西班牙、科索沃和美國。阿爾巴尼亞列克(ALL)是阿爾巴尼亞的法定貨幣,國際匯率大約是每1歐元兌132,51列克[固定匯率]。

地拉那都拉斯都是阿爾巴尼亞的經濟中心。此外,地拉那是貿易、銀行和金融、交通、廣告、法律服務、會計和保險的重心。主要的公路和鐵路均貫穿地拉那都拉斯兩大城市,並連接北部和南部,西部與東部。在阿爾巴尼亞最大規模的公司名單中,有石油TaçiOilAlbpetrolARMOKastrati,礦產AlbChrome,水泥Antea水泥,投資BALFIN集團和技術Albtelecom沃達豐Telekom阿爾巴尼亞等。

2012年,阿爾巴尼亞的人均國內生產總值為歐盟所有成員國平均值的30%,而人均國民生產總值為35%。[35]阿爾巴尼亞是歐洲全球金融危機之後於2010年第一季度錄得經濟增長的三個國家之一。[36][37]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預測2010年阿爾巴尼亞增長2.6%,2011年增長3.2%。[38]根據福布斯截至2016年12月,國內生產總值增長2.8%。該國的貿易平衡為-9.7%,失業率為14.7%。[39]近年來,隨着政府通過財政和立法改革,開始實施一項雄心勃勃的改善商業環境的計劃,外商直接投資大幅增加。隨着國民消費回升和投資強勁,預計經濟短期內將顯著擴張。預計2016年經濟增長率為3.2%,2017年為3.5%,2018年為3.8%。

改革之初的經濟問題

阿爾巴尼亞曾經是歐洲最貧窮的國家之一,當時全國約一半的人口依然從事農業種植,但近年比例已明顯減少,大約只有15%左右,而且着重於旅遊業和其他第三產業發展。全國大約五分之一的人口在國外工作。國家面臨的經濟問題主要是較高的失業率,而國內整體失業率約10%至15%左右。雖然過去的阿爾巴尼亞一直依賴農業和重工業,但從事農業的人大多是在用過時的設備及方法來耕作,這阻礙了阿爾巴尼亞的經濟發展。

因為共產政權倒台後起初阿爾巴尼亞國內的貧窮、貪腐、內亂問題十分嚴重,所以阿爾巴尼亞政府在上世紀90年代曾接受了不少外國的經濟援助,而主要援助國包括中華人民共和國、希臘、意大利及土耳其。隨着國家經濟持續改善、旅遊業發展蓬勃、治安日益穩定,現時阿爾巴尼亞政府基本上已不再需要歐盟以外的外國經濟援助。

阿爾巴尼亞全國出口產品較少,主要出口肉類、工業原材料、天然資源等,而進口主要來自鄰國希臘和意大利。進口貨物的資金主要來自於經濟援助和在國外工作的阿爾巴尼亞移民所帶回來的收入。希臘政府也通過非正式地向阿爾巴尼亞公民販賣希臘簽證。隨着國家在1990年代民主化後,阿爾巴尼亞公民亦開始有自由出入境和出國旅遊或經商等的權利,但為阿爾巴尼亞公民提供免簽證的國家仍不多。正因如此,兩國在阿爾巴尼亞的主要城市都設有簽證機構,一度在阿爾巴尼亞公民自由出入歐盟國家的問題上經常發生非正面衝突,現時情況已逐步改善。

社會

醫療與健康

阿爾巴尼亞食品的特點是使用蔬菜橄欖油

阿爾巴尼亞擁有衛生部運行的普遍保健制度。據世界衛生組織的統計,在2000年阿爾巴尼亞已經名列世界前55位最佳醫療服務表現。雖然阿爾巴尼亞共產主義政權的垮台後的數年醫療服務和制度曾一度陷入崩潰狀態,但是自2000年以來至今醫療服務和制度一直在改革和完善化。[40]在2000年阿爾巴尼亞共有51家醫院,其中包括軍醫專科設施。最常見的死因是循環系統疾病,其次是癌性疾病。人口和健康調查於2009年4月完成了一項調查,詳細介紹了阿爾巴尼亞的各種衛生統計資料,包括男性變性手術墮胎和其他方面。[41]死亡的主要原因是心血管疾病、創傷、癌症呼吸道疾病。目前阿爾巴尼亞已經成功地剷除了瘧疾等疾病。

現時阿爾巴尼亞預期壽命估計為77.8歲(男性為75.1歲,女性為80.7歲),排名第37名,超過一些歐盟國家,包括斯洛文尼亞愛沙尼亞波蘭匈牙利斯洛伐克等國家。[42]阿爾巴尼亞的嬰兒死亡率估計在2015年每千活產死亡12人。與其他歐洲國家相比,阿爾巴尼亞的肥胖率相對較低,可能由於地中海飲食的健康飲食習慣有關,不過近年阿爾巴尼亞肥胖率正在加速上升。[43] [44]

軍事

阿爾巴尼亞軍事部門(阿爾巴尼亞語Forcat e Armatosura të Shqipërisë,簡稱FASH)是阿爾巴尼亞自1912年獨立之後組織的的正規軍事部門,其最高指揮為阿爾巴尼亞總參謀部,總參謀部之下則是陸軍司令部、海軍司令部、防空司令部、後勤部以及訓練和教學部。

而在2009年加入北約後,阿爾巴尼亞的軍事部門會參加北約定期舉辦的軍演和常規訓練。

人口

阿爾巴尼亞人以外的傳統民族的地區。
截至2011年人口普查,代表各民族在全國的分佈情況。灰色的地區是大多數人沒有透露種族的地區(問題是可選擇的)。這次人口普查受到阿爾巴尼亞少數民族的批評和抵制。

阿爾巴尼亞2011年總人口約為2,821,977,其中出生率處於低水平,每1.49名嬰兒女生。[45][46]上次人口普查是在1989年進行的。[47]

阿爾巴尼亞勞動黨政權在1990年代初瓦解,伴隨着大規模的阿爾巴尼亞人移民出境。外來移民在阿爾巴尼亞勞動黨執政時期被徹底禁止,而國內移民相當有限,因此這是一個新現象。從1991年到2004年,約有90萬人從阿爾巴尼亞遷出,其中約60萬人在希臘定居。[48]移民極大地影響了阿爾巴尼亞的國內人口分佈。人口主要在該國的北部和南部減少,而在地拉那都拉斯中部地區增加。根據統計局截至2015年1月1日,阿爾巴尼亞人口為2,893,005。[49]

種族問題是一個棘手的話題,有待討論。官方統計顯示,該國主要民族為阿爾巴尼亞人,佔97%以上,而少數民族(如阿爾巴尼亞的希臘人阿爾巴尼亞的馬其頓人阿爾巴尼亞的黑山人阿爾巴尼亞的羅姆人以及阿爾巴尼亞的阿羅馬人)經常對此官方數字提出異議(當中又以希臘人和馬其頓人為主),認為該國少數民族人口比例應較高。根據有爭議的2011年人口普查,所屬族群:阿爾巴尼亞人為2,312,356人(佔總數的82.6%)、希臘人為 24,243人(0.9%)、馬其頓人為5,512人(0.2%)、黑山人為366人(0.01%)、阿羅馬人為8,266人(0.30%)、羅姆人為8,301人(0.3%)巴爾幹埃及人為3,368人(0.1%)、其他種族為2,644人(0.1%)、沒有透露為390,938人(14.0%)、不相關為44,144人(1.6%)。[2]關於具體人口普查的數據,保護少數民族框架公約諮詢委員會指出,應當極為謹慎地看待人口普查結果,並呼籲當局不要完全依靠普查期間收集的關於確定其保護少數民族政策的國籍數據。[50]

阿爾巴尼亞承認三個國內少數民族,包括希臘人馬其頓人黑山人,以及兩個文化少數民族:阿羅馬人羅姆人[51]其他阿爾巴尼亞少數民族是保加利亞人戈蘭人塞爾維亞人巴爾幹埃及人波斯尼亞人猶太人。對於希臘人團體來說,很難知道阿爾巴尼亞有多少希臘人,希臘政府一般認為,阿爾巴尼亞大約有30萬希臘人居住,但是大多數西方國家估計大約在20萬。[52][53][54][55][56]阿爾巴尼亞政府推算只有24243人。"[57]CIA世界概況估計希臘少數民族比例佔0.9%[58]美國國務院對希臘人的推算比例為1.17%,其他少數民族比例則為0.23%。[59]然而,由于衡量受到希臘人抵制的影響,後者質疑希臘少數民族數據的有效性。[60]

語言

阿爾巴尼亞方言

阿爾巴尼亞語是阿爾巴尼亞共和國的官方語言。它的標準口語和書面形式是從兩種主要方言-蓋格方言(Gheg)和托斯克方言進行修訂和合併,儘管它更多地基於托斯克方言。什昆賓河是兩種方言之間的粗略分界線。希臘語的方言保留現在在標準現代希臘語中丟失的特徵,在希臘少數民族居住的地區使用。阿爾巴尼亞少數民族使用的其他語言包括阿羅馬尼亞語塞爾維亞語馬其頓語波斯尼亞語保加利亞語古拉尼語羅馬尼亞語[61]馬其頓語是東阿爾巴尼亞Pustec市的官方語言。根據2011年的人口普查,2,765,610人或98.767%的人口宣稱阿爾巴尼亞語為母語(「母語被定義為兒童時期在家中使用的第一語言或主要語言」)。[2]

一個路標阿爾巴尼亞語和少數民族語言(馬其頓語)和一個阿爾巴尼亞語和一個外國遊客(英語)在Pustec(left)路標阿爾巴尼亞語和少數民族語言(希臘語)在Goranxi(right)

希臘語是該國第二大口語,有0.5%至3%的人口將其稱為第一語言,[62][63][64]三分之二的阿爾巴尼亞家庭至少有一名會員講希臘語,其中大多數是在後共產主義時代(1992年至今)因私立學校或移民到希臘而學習的。[64]在南方小的指定「少數民族地區」之外,希臘語的教學在阿爾巴尼亞共產主義時期被禁止。[65]截至2003年,希臘在阿爾巴尼亞和地拉那的一所私立學校提供100多所私人補習中心,這是希臘境外的第一所私立補習中心。近年來,學生人數不斷減少。致力於希臘少數民族的學校給教師帶來了麻煩。由於與鄰國希臘的文化和經濟聯繫,希臘語在該國南部佔很大比例。[66]在阿爾巴尼亞政府統計機構Instat進行的2017年研究中,25-64歲的39.9%的阿爾巴尼亞人能夠使用至少一種外語,其中能說英語的阿爾巴尼亞人為40.0%;其次是意大利語,佔27.8%;希臘語為22.9%。[67]在年齡25歲或以下的阿爾巴尼亞年輕人中,英語,德語和土耳其語在2000年之後的興趣不斷增加。意大利語和法國語的興趣穩定,而希臘語失去了大部分興趣。 趨勢與文化和經濟因素有關。[68]

近年來,年輕人對德語的興趣越來越濃厚。他們中的一些人去德國學習或參加各種經歷。阿爾巴尼亞和德國簽署了合作協議,幫助兩國青年更好地了解這兩種文化。[69]由於與土耳其的經濟關係急劇增加,人們對土耳其語學習的興趣,特別是年輕人對土耳其語的學習興趣每年都在增長。受到土耳其投資的經濟重要性和兩國共同價值觀所吸引的年輕人,可以從大學的文化和學術合作中獲益。[70]2011年,土耳其人擁有的Epoka大學授以土耳其語、英語及法語,被選為阿爾巴尼亞最好的外語和外國大學。[71]

教育

地拉那大學是該國規模最大和排名最高的大學

在1991年阿爾巴尼亞共產主義政權的垮台之後,宣佈將義務教育計劃從8年擴展到10年的重組計劃。1992年,阿爾巴尼亞的1997年阿爾巴尼亞危機戰爭以及隨之而來的公共秩序崩潰,使教育和學校管理制度陷入混亂。教科書和用品的廣泛破壞和極度短缺對學校運作造成破壞性的影響,這促使意大利和其他國家提供物質援助。1990年代末,許多學校開始重建,以改善學生學習的條件。大部分改善發生在該國較大的城市,特別是在地拉那都拉斯士科德

在阿爾巴尼亞推行民主化改革政策之後,新的阿爾巴尼亞政府完全廢除共產主義的教育模式,並逐漸採用歐盟和美國教育模式,使阿爾巴尼亞新一代能夠接受21世紀的西方教育。經過30年的教育改革,阿爾巴尼亞的幼稚園和小學入學率較其他中東歐國家更高,但相比西歐國家來說仍有進步空間。

阿爾巴尼亞的所有教育計劃由教育部及市政當局負責管理。教育系統資金主要由政府公帑提供,一共分為三個階級,包括小學教育(arsimifillorë)、中學教育(arsimi imesëm)和高等教育(arsimiuniversitarë)。學年年期的長度與美國相似,一般從9月或10月開學,到6月或7月結束,其餘的2至3個月為暑假阿爾巴尼亞語是所有公立學校的主要教學語言。小學教育一年級至九年級為義務教育,小學九年級學生必須通過畢業考試,合格的學生方能繼續升學。中學提供普通教育,普通教育為學生應付Matura高級程度考試做好準備,讓他們提供取得他們的文憑畢業證書的機會,取得文憑畢業證書的學生可以入讀高等教育大學課程。雖然阿爾巴尼亞政府實行2007年「高等教育法」的博洛尼亞模式,但這些機構可以是公立或私立的,可以根據高等教育法提供一,二,三級的高等教育。

阿爾巴尼亞的預計畢業年齡為16歲,在世界排名第25位。阿爾巴尼亞全國識字率,男性為99%,女性為98.3%,男女平均為98.7%。

文化

總論

阿爾巴尼亞是一個文化共融的國家,融合了中東西方的文化,包括了古希臘古羅馬拜占庭帝國鄂圖曼帝國文化,同時也包括了阿爾巴尼亞傳統文化。在2000年代之前的阿爾巴尼亞的是一個保守、封閉及文化單一的國家,當時的阿爾巴尼亞是一個盛行霍查主義男尊女卑的國家。不過至從2000年代中後期起阿爾巴尼亞的社會開始走向性別平等和西化。2017年的全球性別差距報告中阿爾巴尼亞得分為0.728分,全球排名第38名,反映現時阿爾巴尼亞社會已變成男女平等的局面。

另外近年阿爾巴尼亞的社會支持同性戀的比率也如支持性別平等般逐年增加,在2018年同性戀平權網站發佈的全球報告中,有56%的阿爾巴尼亞人支持同性戀行為,且有33%的阿爾巴尼亞人支持同性婚姻合法化。而現任阿爾巴尼亞總理埃迪·拉馬亦表態支持保障同性戀權利。

民間傳統

阿爾巴尼亞的傳統音樂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認定為人類的非物質文化遺產

[72]

阿爾巴尼亞音樂是阿爾巴尼亞民族特徵的重要組成部分,並繼續在阿爾巴尼亞音樂中發揮重要作用。雖然它可以分為北部Gheg、南部LabTosk進行的兩個文化體系組別。北部和南部的傳統音樂以及北部複雜的音調和南部的鬆弛的旋律形成鮮明對比。許多歌曲是關於阿爾巴尼亞歷史的事件,包括民族英雄斯坎德培和有關榮譽、招待、背叛和復仇的傳統主題。阿爾巴尼亞民間音樂的第一個彙編是由巴黎兩位Himariot音樂家NeçoMukaKoçoÇakali在他們對這首歌曲Diva Tefta TashkoKoço。這三位藝術家記錄了這幾年來錄製的幾首歌曲,這最終導致了阿爾巴尼亞傳統音樂曲目Himariot Isopoly作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音樂記錄當中的世界文化遺產[73]

阿爾巴尼亞的Fustanella阿爾巴尼亞傳統民族服飾阿爾巴尼亞傳統民族舞蹈

現代阿爾巴尼亞的流行音樂和藝術家如芮塔·歐拉杜娃·黎波碧碧·蕾克莎埃爾莫利拉·亞霍英瓦·穆拉艾拉·斯特菲[74]他們的音樂已經獲得國際認可。斯波拉諾埃爾莫利拉·亞霍經濟學家描述為世界上最受好評的女高音。[75]阿爾巴尼亞國際歌劇演唱家薩里爾·皮爾古(阿爾巴尼亞語:Saimir Pirgu)是一位得到廣泛認可的音樂家,他來自艾巴申。他被提名為2017年格林美獎得獎者。[76]

阿爾巴尼亞的每個文化和地理區域都有各自不同的風格、材料、顏色、形狀、細節及形式的服裝。[77]目前,民族服飾經常與特殊活動和慶典有關,主要集中在民族節日,宗教節日,婚禮,舞蹈團體等。一些保守的男女長者,主要來自北部和南部一些郊區,在日常生活中會穿着傳統阿爾巴尼亞民族服裝。服裝主要由當地畜產品如皮革羊毛亞麻大麻纖維絲綢製成。如今,傳統的紡織品仍然以非常協調的古代圖案繡制而成。

文學

Gjon Buzuku寫的MeshariThe Missal)的摘錄,1555年。

阿爾巴尼亞語印歐語系系列組成。該語言被認為是印歐語系中的語言隔離。唯一倖存的印歐語分支的其他語言是亞美尼亞語和希臘語。它在1854年由德國語言學家弗蘭茨·博普證明是印歐語。阿爾巴尼亞語經常被認為與伊利里亞語有關,伊利里亞語於古典時期在巴爾幹地區使用的語言。學者們爭辯說阿爾巴尼亞人來自伊利里亞人[78]而另一些人[79]聲稱它來自Daco-色雷斯人。(然而,伊利里亞語和色雷斯語可能是密切相關的語言;參見Thraco-Illyrian。)

文化復興首先表現在教會文本和出版物領域阿爾巴尼亞語的發展,主要是阿爾巴尼亞北部的天主教地區,而且東正教。阿爾巴尼亞在南部,當神職人員Gjon Buzuku將阿爾巴尼亞語天主教禮儀納入阿爾巴尼亞語時,新教改革激發了對當地語言和文學傳統發展的希望,試圖為阿爾巴尼亞語作出改革的馬丁·路德德語和阿爾巴尼亞語翻譯。由Gjon Buzuku撰寫的MeshariThe Missal)於1555年出版,被認為是中世紀第一部阿爾巴尼亞文學作品之一。語言的精確程度和穩定的拼寫法必須是早期傳統的阿爾巴尼亞語寫作的結果,這一傳統尚未得到很好的理解。然而,在Buzuku之前存在一些支離破碎的證據,這表明阿爾巴尼亞語至少是在14世紀寫成的。

最早的證據可以追溯到1332年,來自Antivari的法國多米尼加Guillelmus Adae,Archbishop的拉丁文報告,他寫道阿爾巴尼亞人在他們的書中使用了拉丁字母,儘管他們的語言與拉丁語完全不同。其他重要的例子包括:洗禮公式Unte paghesont premenit Atit et Birit et spertit senit)自1462年起,由阿爾巴尼亞人在都拉斯主教的拉丁文中寫成,PalEngjëlli;阿爾巴尼亞語的阿爾巴尼亞語單詞1497由阿爾巴尼亞人經過的阿爾巴尼亞語,以及馬太福音的15世紀聖經片段使用阿爾巴尼亞語,但以希臘字母書寫。

Naum Veqilharxhi律師和學者(1797–1854)
Parashqevi Qiriazi老師和女權主義者(1880–1970)

這幾個世紀以來的阿爾巴尼亞著作不應僅僅是宗教文本,而是歷史編年史。人道主義者Marin Barleti提到了他們,他們在1504年的書《Shkodra之圍》(Rrethimi i Shkodrës)證實了他的葉子通過用人們的語言(vernacula lingua)寫的這些編年史以及他著名的斯坎德培的傳記。「斯坎德培歷史」仍然是斯坎德培研究的基礎,被認為是阿爾巴尼亞文化寶藏,對阿爾巴尼亞民族自我意識的形成至關重要。

在16和17世紀,由LekëMatrënga創作的1592年的教義(基督教徒教誨)(mmbësuamekrishterë)(基督教教義),(Doktrinaekrishterë)(基督徒)教義)1618年和(Rituale romanum)1621年PjetërBudi,原始阿爾巴尼亞人散文和詩歌的第一作者,道歉為喬治卡斯翠奧特(1636)Frang BardhiPjetërBogdani也發表了一本字典和民間傳說創作,神學 - 哲學條約Cuneus Prophetarum(The Prop of Prophets)(1685),阿爾巴尼亞人中世紀最普遍的人格,以阿爾巴尼亞語出版。20世紀和21世紀最著名的阿爾巴尼亞作家可能是伊斯梅爾·卡達萊,他的許多作品都在諷刺和批判專制社會,其中一些出版之後在霍查統治阿爾巴尼亞期間曾一度遭封禁,他多次被提及為文學諾貝爾獎的可能得獎者。

電影院

阿爾巴尼亞裔美國人女演員Eliza Dushku製作了紀錄片《親愛的阿爾巴尼亞[80]來自旅遊頻道孤獨星球的工作人員,促進阿爾巴尼亞的旅遊業。

阿爾巴尼亞電影在20世紀開始流行,當時士科德科赤的城市展出了外國電影和紀錄片。[81]第一個在阿爾巴尼亞舉行的公開演出是一個鮮為人知的標題,Paddy the Reliable是一個滑稽的故事。

最初的阿爾巴尼亞電影主要是紀錄片;第一個是關於莫納斯提爾大會在1908年批准阿爾巴尼亞語字母。在共產政權時期,後來被稱為Kinostudio Shqipëria e Re的阿爾巴尼亞電影學院在蘇聯援助下成立,專注於主要是對戰時鬥爭的宣傳。共產黨政府於1952年創立Kinostudio Shqipëria e Re。隨後是第一部阿爾巴尼亞史詩電影The Great Warrior Skanderbeg》,與蘇聯藝術家合作,記錄了阿爾巴尼亞民族英雄斯坎德培的生活和戰鬥。該片獲得1954年康城電影節國際獎。

到了1990年,阿爾巴尼亞已經製作了大約200部電影,阿爾巴尼亞有超過450部電影院。隨着20世紀90年代共產主義政權崩潰後的經濟轉型,Kinostudio被打破並私有化。一個新的國家電影攝影中心成立,而城市建立了現代電影院,主要是美國電影。地拉那國際電影節成立於2003年,已成為該國和巴爾幹地區首屈一指的最大電影節。都拉斯舉辦國際電影都拉斯電影節,這是該國第二大國際電影節,每年8月底或9月初在杜勒斯露天競技場舉行。

值得注意的阿爾巴尼亞電影導演包括Andamion MuratajBesimSahatçiuXhanfize KekoDhimitërAnagnostiKujtimÇashkuLuljeta HoxhaSaim KokonaSaimir KumbaroKristaq MitroLeon Qafzezi以及Gjergj Xhuvani。阿爾巴尼亞的著名演員包括Nik XhelilajKlement TinajMasiela LushaBlerim DestaniAleksandërMoisiuTinka KurtiPjetër MalotaSandërProsi以及Margarita Xhepa

阿爾巴尼亞僑民有國際知名演員,例如阿爾巴尼亞裔美國人Eliza DushkuJimJohn Belushi;科索沃阿爾巴尼亞人的Bekim FehmiuArta Dobroshi;土耳其阿爾巴尼亞人的Barish Arduç

習俗

阿爾巴尼亞人以友善、禮貌、好客見稱,一般都會十分主動向別人打招呼、問好和握手,有需要時會協助對方解決問題,即使是面對外國遊客時做法也是一樣。另外阿爾巴尼亞人也講究家庭和友誼觀念,男女地位相對平等。值得一提是阿爾巴尼亞日常人與人之間的非語言溝通中的點頭是代表不是(no)的意思而搖頭是代表是(yes)的意思。

社會主義時期的流行文化

阿爾巴尼亞革命電影曾經在中國產生一定影響。著名電影如《廣闊的地平線》、《寧死不屈》、《地下游擊隊》、《第八個是銅像》、《戰鬥的早晨》、《勇敢的人們》、《腳印》、《伏擊戰》、《海岸風雷》、《在平凡的崗位上》等影響了整整一代中國人。

在霍查統治期間,由於擔心蘇聯、美國、希臘、意大利、南斯拉夫入侵阿爾巴尼亞,在全國各地修建70多萬個碉堡。時至今日,阿爾巴尼亞各地都有碉堡分佈,故阿爾巴尼亞被稱為「碉堡王國」。由於現今的阿爾巴尼亞政府和人民不喜歡象徵着霍查和勞動黨政權的碉堡,加上拆除碉堡過程十分困難和成本高,因此近年部分阿爾巴尼亞碉堡已改變了用途,例如青年旅舎博物館餐廳咖啡館等。

阿爾巴尼亞最著名的作家是凡·諾利Fan Noli)和伊斯梅爾·卡達萊Ismail Kadare)。

建築

自1992年至今布特林特的古蹟已被列入世界遺產地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名單中。

由於歷史悠久,阿爾巴尼亞擁有許多重要的文化和歷史地標。從古代古典到現代,國內主要城市已經從城堡內部發展到包括住宅,宗教和商業結構,不斷地重新設計城市廣場,建築技術的進化。

現時阿爾巴尼亞著名的建築風格包括科赤中的歷史主義新藝術,而且現代意大利風格也存在於士科德夫羅勒薩蘭達都拉斯。其他城市通過各種文化或經濟影響獲得了當今阿爾巴尼亞獨特的外觀。由於拜占庭帝國的長期統治,阿爾巴尼亞擁有許多拜占庭式建築的教堂、城堡和修道院。阿爾巴尼亞還擁有五百年來鄂圖曼統治的許多倖存的紀念碑。在十九世紀,阿爾巴尼亞的城鎮經歷了由匈牙利和意大利建築師的城市轉型,讓他們看起來像歐洲城市。在阿爾巴尼亞共產主義時期,修建了許多社會主義風格的建築群,寬闊的道路和工廠,重新設計了城市廣場,並拆除了一些歷史悠久的建築物。

阿爾巴尼亞擁有兩個文化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包括薩蘭達南部布特林特的古代遺跡,以及中世紀的培拉特和吉羅卡斯特歷史中心[82][83]以及喀爾巴阡山脈原始山毛櫸森林和歐洲其他地區古山毛櫸森林奧赫里德地區的自然和文化遺產。此外,下塞爾塞皇家陵墓阿波羅尼亞巴什托維堡壘杜勒斯露天競技場已列入暫定名單。

藝術

現在,地拉那是阿爾巴尼亞最重要的視覺藝術中心。

阿爾巴尼亞的視覺藝術傳統是由在其領土上蓬勃發展的許多文化所塑造的。拜占廷奧斯曼帝國分別在阿爾巴尼亞統治接近五個世紀,極大地影響了該國的藝術和藝術形式。在阿爾巴尼亞於1478年成為奧斯曼帝國一部分之後,奧斯曼文化影響了鑲嵌濕壁畫等藝術形式的流行,直到1912年11月28日的阿爾巴尼亞獨立宣言以後才出現真正的藝術變化。

從古代到中世紀馬賽克濕壁畫之後,第一批畫作是出自於拜占庭的傳統。阿爾巴尼亞最早的畫作可追溯到13世紀後期,並普遍估計他們的藝術高峰在18世紀達到了。阿爾巴尼亞的肖像藝術最突出的代表是OnufriDavid Selenica培拉特科赤地拉那的博物館收藏着很多收藏品。

奧斯曼帝國統治結束時,阿爾巴尼亞人的畫作大多局限於民間藝術和華麗的清真寺[84]20世紀上半葉阿爾巴尼亞的繪畫和雕塑文化藝術興起,在20世紀的30年代和40年代達到了一個溫和的高峰,當時第一次舉辦國家級的藝術展覽。[84]現代的阿爾巴尼亞藝術品捕捉到阿爾巴尼亞人的日常奮鬥細節,然而新藝術家正在利用不同的藝術風格傳達這一信息。阿爾巴尼亞藝術家繼續推動阿爾巴尼亞藝術發展,而他們的藝術內容仍然是阿爾巴尼亞獨特的。雖然在阿爾巴尼亞藝術家後現代主義最近被介紹,有一些藝術家和作品在國際知名。其中最著名的阿爾巴尼亞後現代主義者被認為是阿里薩拉西斯萊傑哈法赫利頓吉傑吉

旅遊

近年隨着阿爾巴尼亞政局趨於穩定及國家對外完全開放,加上阿爾巴尼亞一直融合了不少古希臘古羅馬保加利亞文明,驅使到訪阿爾巴尼亞的外國遊客數目也逐漸增加。現在的阿爾巴尼亞政府也積極開拓阿爾巴尼亞本地的歷史古蹟、宗教、文化導賞團,以及沿亞得利亞海、愛奧尼亞海一帶海灘城市景點度假團,而當中阿爾巴尼亞眾多旅遊景點之中最為著名的旅遊景點分別有獲得千窗之城美譽的培拉特白色小屋和位於首都地拉那南部近郊的彼德雷拉城堡

阿爾巴尼亞國家旅遊局網址:[1]

宗教

從公元1世紀開始,阿爾巴尼亞人主要為基督徒。後來自從土耳其奧斯曼帝國入侵起,大多數阿爾巴尼亞人開始改信伊斯蘭教,穆斯林人口開始在整個阿爾巴尼亞佔多數,但基督徒在阿爾巴尼亞部分地區則仍然佔多數。

到了近現代,所有宗教信仰於阿爾巴尼亞勞動黨統治中後期遭到官方查禁,當時阿爾巴尼亞宣稱其為世界第一個、也是唯一的無神論國家。1990年11月,雖然還沒有修改憲法,但開始允許個人舉行宗教儀式。

現今,阿爾巴尼亞境內重新容許宗教自由。根據2011年的人口普查,阿爾巴尼亞有58%的伊斯蘭教遜尼派穆斯林,2%的伊斯蘭教蘇菲派拜克塔什教團信徒,10%的羅馬天主教徒,7%的東正教徒,0.2%其他派系基督宗教,5.5%其他宗教,14%不確定,無神論僅佔2.5%,是歐洲伊斯蘭教佔多數的世俗國家之一,另一個為鄰國科索沃。然而,另有數據表明阿爾巴尼亞有70.12%的無神論以及不可知論者,10.33%的東正教徒,9.43%的伊斯蘭教遜尼派穆斯林,8.09%的羅馬天主教徒,1.27%的伊斯蘭教蘇菲派拜克塔什教團。[來源請求]

2011年宗教普查漏洞

2011年的宗教普查引起了有關阿爾巴尼亞宗教成分的爭議。其原因是普查人員未能夠與南部大量東正教社群取得聯繫。[85][86][87][88]只有34%的阿爾巴尼亞正教基督徒被普查人員聯繫過。[89]此外,普查人員有時在沒有受調查人見證的情況下逕自隨意填寫了其宗教信仰並在調查問卷上違規地使用鉛筆填寫。[90]有時,整個社群聲稱完全沒有被聯繫過。有計70%的被調查者拒絕在列出的宗教列表上選擇自己的信仰。[91]阿爾巴尼亞正教會[92]與蘇菲派拜克塔什教團對調查結果提出了質疑與抗議。[93]

根據2018年聯合國開發計劃署做的調查,62.7%的阿爾巴尼亞人不信仰宗教。37.3%的阿爾巴尼亞人信仰一種宗教。這37.3%阿爾巴尼亞人中的52.06%為穆斯林,13.82%為天主教徒,13.08為東正教徒,7.5%為拜克塔什教團成員,4.03%為無神論者,1.74%為新教基督徒。其餘的拒絕回答或有其他信仰。[94]

媒體

報章

阿爾巴尼亞全國各種報刊約160種,其中主要有《當代報》,發行量約2萬份;社會黨黨報《人民之聲報》,發行量約1萬份;民主黨黨報《民主復興報》,發行量約1萬份;其它報刊還有《世紀報》、《共和報》、《阿爾巴尼亞報》、《經濟報》、《克蘭雜誌》等。

廣播電視

阿爾巴尼亞廣播電視台是阿爾巴尼亞的官方廣播電視台,於1938年在首都地拉那建立。目前擁有至少三個電視頻道和三個廣播頻道。國際電視頻道從1993年起播出。其下屬的廣播電台使用「地拉那廣播電台」(Radio Tirana)的呼號,地拉那廣播電台第三台採用阿爾巴尼亞語和其他七種語言,通過中波和短波向世界各地播放。另外自從阿爾巴尼亞社會主義人民共和國政府倒台後,阿爾巴尼亞國內亦容許民間和私營的電視台營運,為人民提供更多元化選擇。

中華人民共和國於1950年在阿爾巴尼亞境內設立短波發射台,為中國國際廣播電台的中繼站,昔日冷戰共產時期該發射台除了轉播地拉那廣播電台之外,還轉播中國國際廣播電台阿爾巴尼亞語廣播,主要是宣傳霍查和毛澤東的階級鬥爭路線革命。目前該發射台為中國國家廣播電視總局所有,負責轉播中國國際廣播電台節目。

交通

長途巴士

阿爾巴尼亞多個大城市設有長途巴士服務,服務範圍一般涵蓋全國各地和鄰國的科索沃、黑山、希臘及北馬其頓。

小巴

因為小巴載客量少和便捷,普遍應用於阿爾巴尼亞大城市到近郊地區的接駁交通工具。

火車

阿爾巴尼亞火車服務一般用作貨物運輸,亦有提供載客服務。但阿爾巴尼亞並沒有連結鄰國馬其頓或者希臘的鐵路。因為缺乏現代化火車運行,火車行駛速度相較巴士小巴等交通工具來說非常緩慢,列車的行駛速度一般只有每小時30至50公里。

航空

國際機場

國內機場

軍用機場

渡輪

阿爾巴尼亞的渡輪服務以跨境渡輪為主,較少提供國內渡輪服務。

體育

奧運會

阿爾巴尼亞第一次參加夏季奧運會是1972年西德慕尼黑奧運會。因為冷戰政治格局的因素,之後阿爾巴尼亞曾經缺席4屆奧運會,曾與以蘇聯為首的東方集團共產主義國家一起抵制美國的1984年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1988年因為極左政策與北韓一起抵制南韓的漢城奧運會。1992年冷戰結束和阿爾巴尼亞社會主義人民共和國垮台後,第一次參與西班牙巴塞羅那奧運會,此後阿爾巴尼亞無一缺席。阿爾巴尼亞直至2016年的里約奧運會為止都沒有獲得過任何奧運獎牌,也沒有能與他國競爭獎牌的優勢體育項目。

足球

阿爾巴尼亞國家足球隊昔日一直是歐洲的魚腩球隊之一。不過在2015年歐洲國家盃外圍資格賽上,阿爾巴尼亞先後擊敗同組的「死敵」球隊塞爾維亞以及來自高加索國家的亞美尼亞,以外圍資格賽第2名的成績歷史性成功打入歐洲足球錦標賽分組賽第1輪。隨後,儘管先後敗給世界足球勁旅瑞士和歐國盃東道主的法國,但阿爾巴尼亞最終仍成功擊敗同組的羅馬尼亞直取3分。球員和教練結束所有賽事回國後,受到國民的英雄式歡迎,他們也獲得了巨額獎金,同時球員的名字也永遠刻在阿爾巴尼亞最大規模的足球場上。

相冊

參考文獻

引用

  1. Population Of Albania 1 July 2017. Republic of Albania Institute of Statistics. 
  2. 2.0 2.1 2.2 Population and Housing Census 2011. INSTAT (Albanian Institute of Statistics). 
  3. 3.0 3.1 3.2 3.3 Albania. World Economic Outlook Database. 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 (IMF). 2016-04 [2016-06-15]. 
  4. Income Gini coefficient. World Bank. UNDP. [2015-07-03]. 
  5. Human Development Report 2019 (PDF). UNITED NATIONS DEVELOPMENT PROGRAMME. [2019-12-22]. 
  6. Rural poverty in Albania. [2011-01-23]. 
  7. Albania Poverty and wealth, Information about Poverty and wealth in Albania
  8. UNDP Albania Practice Area - Poverty Reduction
  9.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 欧盟:阿尔巴尼亚和马其顿入欧谈判或于2019年6月开始.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 2018-06-27 [2018-06-27] (中文). 
  10. 中華人民共和國駐阿爾巴尼亞共和國大使館:阿爾巴尼亞概況
  11. Ian Kershew著、林華譯. 地獄之行:1914-1949. 中信出版集團. 2018年12月: 202. ISBN 978-7-5086-8300-3. 
  12. 1997年3月28日 阿爾巴尼亞發生騷亂人民網,2003.03.28
  13. A Brief History of the Administrative-territorial Organization in Albania
  14. A Brief History of the Administrative-territorial Organization in Albania. reformaterritoriale.al. [2017-10-26] (英語). 
  15. Ndarja administrative, njësitë vendore në lagje dhe fshatra. [2017-10-26]. 
  16. Ndarja e re, mbeten 28 bashki, shkrihen komunat – Shekulli Online. [2016-07-23]. 
  17. On the Organization and Functioning of the Local Government, Republic of Albania, 2000 (PDF). [2010-08-27]. 
  18. Ndarja e re, mbeten 28 bashki, shkrihen komunat | Shekulli Online. Shekulli.com.al. 2014-01-10 [2014-02-15]. 
  19. Reforma Territoriale – KRYESORE. Reformaterritoriale.al. [2014-08-15]. 
  20. Eftimi, R. SOME CONSIDERATIONS ON SEAWATER-FRESHWATER RELATIONSHIP IN ALBANIAN COASTAL AREA (PDF). ITA Consult. [2017-10-26]. 
  21. TREGUES SIPAS QARQEVE INDICATORS BY PREFECTURES (PDF). [2011-07-24]. 
  22. Bolevich, Maria. Largest lake in southern Europe under threat from "eco-resort". newscientist.com. 2017-01-03 (英語). 
  23. Natural and Cultural Heritage of the Ohrid region. whc.unesco.org: UNESCO. [2017-10-26] (英語). Situated on the shores of Lake Ohrid, the town of Ohrid is one of the oldest human settlements in Europe; Lake Ohrid is a superlative natural phenomenon, providing refuge for numerous endemic and relict freshwater species of flora and fauna dating from the tertiary period. As a deep and ancient lake of tectonic origin, Lake Ohrid has existed continuously for approximately two to three million years. 
  24. Lake Ohrid; Invest in Macedonia – Agency for Foreign Investments of the Republic of Macedonia. InvestInMacedonia.com. [2017-06-03]. 
  25. Tiparet e pergjithshme te klimes. Qendrim.forumotion.net. 2009-12-20 [2013-05-05]. 
  26. Twenty-first Century Glaciers and Climate in the Prokletije Mountains, Albania Journal Arctic, Antarctic, and Alpine Research Publisher Institute of Arctic and Alpine Research, University of Colorado ISSN 1523-0430 (Print) 1938–4246 (Online) Issue Volume 41, Number 4 / November 2009 DOI 10.1657/1938-4246-41.4.455 Pages 455–459 Online Date: 30 November 2009. Instaar.metapress.com. 2009-11-30 [2010-08-27]. 
  27. Electricity production from hydroelectric sources (% of total). [2017-11-29]. 
  28. Ministry of Infrastructure and Energy of Albania. Albania Renewable Energy Progress Reports 2014–2015 (PDF). energy-community.org: 2 (英語). 
  29. Albania, Croatia plan nuclear power plant. Balkaninsight.com. [2010-08-27]. 
  30. Enel Albanian Joint Venture Introduces Coal In Albania's Power Mix, Business Monitor Online, 24 February 2009
  31. Devoll Hydropower Project. Power Technology. [2015-11-03]. 
  32. Project Scheme. 
  33. Devoll hydropower project overview. [2017-11-29]. 
  34. Albania. World Diplomacy. [2014-08-01]. 
  35. GDP per capita in purchasing power standards in 2012 (PDF). Eurostat. [2013-12-14]. 
  36. Business: Albania, Cyprus register economic growth SEtimes.com
  37. 強勁的經濟增長潛力將阿爾巴尼亞和巴拿馬列入長期投資名單,Propertywire.com
  38. 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 (IMF), 9 October 2010. Albania and the IMF
  39. Instituti i Statistikave (PDF). Instituti i Statistikave – Tiranë. [2016-05-06]. 
  40. Albania-prel.pmd (PDF). [2009-12-29]. 
  41. Albania DHS Surveys. measuredhs.com. [2014-09-13]. 
  42. LIFE EXPECTANCY AT BIRTH. CIA – The World Factbook. 
  43. The World Is Getting Fatter and No One Knows How to Stop It. bloomberg.com. 2016-04-06 (英語). 
  44. Living Smart, the Mediterranean Way of Being Albanian. agroweb.org. 2017-05-01 (英語). 
  45. Albania: People, CIA World Factbook, 2012. Retrieved on 6 April 2012
  46. Women, Men and shefit's in Albania 2006, Instat, Tirana, 2007
  47. Kosta Barjarba. Migration and Ethnicity in Albania: Synergies and Interdependencies (PDF). 
  48. "Albania: Looking Beyond Borders ". Migration Policy Institute.
  49. Population of Albania 1 January 2016. Republic of Albania Institute of Statistics. 
  50. Third Opinion on Albania adopted on 23 November 2011. Advisory Committee on the Framework for the Protection of National Minorities. [2017-06-29]. 
  51. United Nations High Commissioner for Refugees. World Directory of Minorities and Indigenous Peoples – Albania : Overview. UNHCR. 2005-05-11 [2013-05-05]. 
  52. RFE/RL Research Report: Weekly Analyses from the RFE/RL Research Institute. Radio Free Europe/Radio Liberty, Incorporated. 1993. Albanian officials alleged that the priest was promoting irredentist sentiments among Albania's Greek minority – estimated at between 60,000 and 300,000. 
  53. Robert Bideleux; Ian Jeffries. The Balkans: A Post-Communist History. Routledge. 2006-11-15: 49. ISBN 978-0-203-96911-3. The Albanian government claimed that there were only 60,000, based on the biased 1989 census, whereas the Greek government claimed that there were upwards of 300,000. Most Western estimates were around the 200,000 mark ... 
  54. Sabrina P. Ramet. Nihil Obstat: Religion, Politics, and Social Change in East-Central Europe and Russia. Duke University Press. 1998: 222. ISBN 978-0-8223-2070-8. that between 250,000 and 300,000 Orthodox Greeks reside in Albania 
  55. Ian Jeffries. Eastern Europe at the Turn of the Twenty-first Century: A Guide to the Economies in Transition. Routledge. 2002: 69. ISBN 978-0-415-23671-3. It is difficult to know how many ethnic Greeks there are in Albania. The Greek government, it is typically claimed, says that there are around 300,000 ethnic Greeks in Albania, but most Western estimates are around the 200,000 mark. 
  56. Europa Publications. The Europa World Year Book 2008. Taylor & Francis. 2008-06-24. ISBN 978-1-85743-452-1. ... and Greece formally annulled claims to North Epirus (southern Albania), where there is a sizeable Greek minority. ... strained by concerns relating to the treatment of ethnic Greeks residing in Albania (numbering an estimated 300,000) ... 
  57. Census 2011 Data: Resident population by ethnic and cultural affiliation. The Institute of Statistics of Republic of Albania. [2014-04-05]. 
  58. Albania. CIA. [2014-09-13]. 
  59. Albania. U.S. Department of State. [2014-09-13]. 
  60. International Religious Freedom Report for 2014: Albania (PDF). www.state.gov. United States Department of State: 5. [2015-10-20]. Ethnic Greek minority groups had encouraged their members to boycott the census, affecting measurements of the Greek ethnic minority and membership in the Greek Orthodox Church. 
  61. Languages of Albania. [2010-10-31]. 
  62. What languages are spoken in Albania. worldatlas. 
  63. The Second Most Spoken Languages Around the World. Kathimerini. [2017-06-12]. .5% speak it as first language. 
  64. 64.0 64.1 The Greek language is widely spoken in Albania (H Ελληνική γλώσσα γίνεται καθομιλουμένη στην Αλβανία). Kathimerini. [2017-06-12]. 
  65. Bugajski, Janusz. Ethnic politics in Eastern Europe : a guide to nationality policies, organizations, and parties With a new postscript. Armonk, N.Y.: M.E. Sharpe. 1995: 268. ISBN 9781563242823. The stalinist regime of Enver Hoxha imposed a ruthless dictatorship in the country the lasted with little respite... 
  66. Nitsiakos, Vasilēs G. Balkan Border Crossings: Second Annual of the Konitsa Summer School. LIT Verlag Münster. 2011: 150. ISBN 9783643800923 (英語). in the Albanian south... The Greek language is spoken by an important percentage of the Albanians of the south. 
  67. Press release of the Adult Education Survey (PDF). Albanian Institute of Statistics. 2018-05-10 [2018-05-23]. 
  68. Gjovalin Shkurtaj. Urgjenca gjuhësore: -huazime të zëvendësueshme me fjalë shqipe- : (fjalorth). Naimi. 2017: 15–16. ISBN 9789928234049. Sic u permend me lart, per shkak te shkaqeve kulturore dhe ekonomike, trendet e mesimit te gjuheve nga te rinjte (grupmosha deri ne 25 vjec) ndryshojne. Keto trende jane percaktues i nje sere fenomeneve shoqerore, sic do te shohim me tej. Keshtu nga viti 2000 e ketej, gjuha angleze, gjermane dhe ajo turke kane pasur nje rritje te interest. Gjuha italiane, por edhe ajo franceze kane pasur nje stabilitet, pra as rritje dhe as ulje te interesit te pergjithshem nga ana e grupmoshes te siperpermendur. Vihet re se gjuha greke ka pesuar nje renie te forte te interesit. Ne fakt, shumica e interesit ka rene per kete gjuhe. Arsyet per kete gjuhe specifike do ti trajtojme me tej ne kapitulin e trete. 
  69. Gjuha gjermane, shumë e kërkuar në Shqipëri. albinfo.ch. albinfo. 2014-04-10 [2018-05-26]. 
  70. Në Shqipëri vazhdon të rritet interesi për gjuhën turke. voal.ch. voal. 2016-10-05 [2018-05-26]. 
  71. Bledi Mane. 10 universitetet me cilesore te shqiperise. gazetatema.net. TemA. 2011-09-17 [2018-05-26]. 
  72. UNESCO. Albanian folk iso-polyphony. ich.unesco.org (英語). 
  73. Kujtimet për Koço Çakalin, themeluesin e këngës himariote. shekulli.com.al. [2016-07-23]. 
  74. Era Istrefi requires Albanian citizenship, meets with President Nishani. ocnal. [2016-11-12]. 
  75. How Ermonela Jaho became the world’s most acclaimed soprano. The Economist. 2016-05-28 [2016-05-28]. 
  76. Tenori shqiptar Saimir Pirgu nominohet në "Grammy Awards"! (Foto). Telegrafi. [2016-12-07]. 
  77. Leyla Belkaid, Albania, Jill Condra (編), Encyclopedia of National Dress: Traditional Clothing Around the World I, ABC-CLIO: 16, 2013, ISBN 9780313376368 
  78. Encyclopedia of Indo-European Culture By J. P. Mallory, Douglas Q. Adams Edition: illustrated Published by Taylor & Francis, 1997 ISBN 978-1-884964-98-5, ISBN 978-1-884964-98-5 ("Although there are some lexical items that appear to be shared between Romanian (and by extension Dacian) and Albanian, by far the strongest connections can be argued between Albanian and Illyrian." page 11) Concise Encyclopedia of Languages of the World By Keith Brown, Sarah Ogilvie Contributor Keith Brown, Sarah Ogilvie Edition: illustrated Published by Elsevier, 2008 ISBN 978-0-08-087774-7, ISBN 978-0-08-087774-7 ("Albanian constitutes a single branch of the Indo-European family of languages. It is often held to be related to Illyrian, a poorly attested language spoken in the Western Balkans in classical times" page 22)
  79. The Thracian language. The Linguist List. [2008-01-27]. An ancient language of Southern Balkans, belonging to the Satem group of Indo-European. This language is the most likely ancestor of modern Albanian (which is also a Satem language), though the evidence is scanty. 1st Millennium BC – 500 AD. 
  80. Dushku, Eliza. Why You Must Visit Albania. The Huffington Post. 2011-09-02 [2012-03-11]. 
  81. AQSHF. www.aqshf.gov.al. 
  82. UNESCO. Butrint. whc.unesco.org. [2017-11-30] (英語). 
  83. UNESCO. Historic Centres of Berat and Gjirokastra. whc.unesco.org. [2017-11-30] (英語). 
  84. 84.0 84.1 Robert Elsie: Arti Shqiptar. www.albanianart.net. [2015-11-22]. 
  85. Kisha Ortodokse: S’njohim censusin - Top Channel
  86. al:AK- Nishanit: Hiqi ‘Urdhrin e Skënderbeut’ Janullatosit, dekoro themeluesit e Kishës Autoqefale Shqiptare (LETRA) | Gazeta Tema. [2018-12-15]. 
  87. Prifti: Në Shqipëri ka një axhendë anti-ortodokse | Gazeta Tema. [2018-12-15]. 
  88. INTERVISTA/ Vangjel Dule: Autorët e censusit, manipulatorë të realitetit. Rezoluta çame? historia nuk ribëhet | Gazeta Tema. [2018-12-15]. 
  89. Official Declaration: The results of the 2011 Census regarding the Orthodox Christians in Albania are totally incorrect and unacceptable. orthodoxalbania.org. [2014-01-22]. 
  90. Censusi, shumë prej pyetjeve plotësoheshin nga vetë anketuesit | Gazeta Tema. [2018-12-15]. 
  91. Censusi permbys fete, 70 per qind refuzojne ose nuk e deklarojne besimin. Shqiperia.com. [2018-12-15]. 
  92. Official Declaration: The results of the 2011 Census regarding the Orthodox Christians in Albania are totally incorrect and unacceptable. orthodoxalbania.org. [2014-01-22]. 
  93. Final census findings lead to concerns over accuracy. Tirana Times. 2012-12-19. 
  94. Religious Tolerance in Albania (PDF). UNDP. 2018-04-25. 

書籍

外部連結

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