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府知府

求闻百科,共笔求闻
 大清台湾府知府
先前职位首创
设立1684年
首任蒋毓英
末任吴本杰
废止1886年
后继职位福建台湾布政使

台湾府知府又名台湾知府,在台湾清朝时期与建省前为台湾清领区之地方父母官,官秩从四品。受上级台湾道[a]管辖监督,另则制约同知巡检县丞清帝国台湾知府衙门在今天台南市赤崁楼旁(今称“府庙”),台南市又称作“府城”

1875年,为了加强防务,台北设府,至此,台湾知府非管辖台湾全境的地方统治者。1885年间台湾行政区划重新规划,台湾府[b]升格建省后,台湾府辖区骤地缩小,变成只涵盖台湾中南部县份或中部四县市之建制[c]。台湾知府不再成为清领区最高行政官僚,而是由福建台湾布政使取代。也就是,布政使其实是升格后的台湾知府,而建省后的台湾知府建制与管辖范围区域已与建省前大相径庭。事实上,知府升格为布政使,才是台湾西部正式建省的象征。[d]

建省前之历任知府

[1][2][3]
姓名 旗籍 非旗籍 上任时间 西元 辖县 备注
蒋毓英 镶白旗汉军 康熙二十三年 1684 3
吴国柱 镶红旗汉军 康熙二十九年 1690 3
齐体物 正黄旗汉军 康熙三十三年 1694 3
靳治扬 镶黄旗汉军 康熙三十四年 1695 3 进入18世纪
卫台揆 山西平阳府曲沃县 康熙四十一年 1702 3
周元文 正黄旗汉军 康熙四十六年 1707 3
陈瑸 广东雷州府海康县 康熙五十年 1713 3
冯协一 山东青州府益都县 康熙五十二年 1715 3
王珍 山西潞安府长治县 康熙五十五年 1716 3
沈近思 浙江杭州府钱塘县 康熙六十年 1721 3
高铎 镶黄旗汉军 康熙六十年 1721 3▸4
范廷谋 浙江宁波府鄞县 雍正三年 1725 4
孙鲁 河南 雍正四年 1726 4
俞存仁 直隶顺天府大兴县 雍正五年 1727 4
倪象恺 四川嘉定府荣县 雍正八年 1729 4 1730年升台厦道。
沈起元 江苏太仓州 雍正八年 1729 4
王士任 山东登州府文登县 雍正九年 1731 4
尹士俍 山东济宁州 雍正十一年 1733 4
徐治民 浙江绍兴府山阴县 雍正十三年 1735 4
刘良璧 湖南衡州府衡阳县 乾隆二年 1737 4 1740年,第一任福建分巡台湾道
钱洙 浙江嘉兴府嘉善县 乾隆五年 1740 4
范昌治 浙江宁波府鄞县 乾隆七年 1742 4
庄年 江苏常州府武进县 乾隆十年 1745 4
褚禄 江苏松江府青浦县 乾隆十年 1745 4
方邦基 浙江杭州府仁和县 乾隆十二年 1747 4
金溶 直隶顺天府大兴县 乾隆十五年 1750 4
陈玉友 直隶顺天府文安县 乾隆十六年 1751 4
王文昭 陕西邠州淳化县 乾隆十七年 1752 4
曾曰瑛 江西南昌府 乾隆十八年 1753 4
钟德 镶白旗满洲 乾隆十九年 1754 4
觉罗四明 正蓝旗满洲 乾隆二十二年 1757 4
余文仪 浙江绍兴府诸暨县 乾隆二十五年 1760 4
蒋允焄 贵州贵阳府贵筑县 乾隆二十八年 1763 4 1769年,擢台湾道。
秦廷基 镶黄旗汉军 乾隆三十一年 1766 4
邹应元 江苏常州府金匮县 乾隆三十二年 1767 4
李师敏 山东武定府惠民县 乾隆三十七年 1772 4
成城 浙江杭州府仁和县 乾隆三十九年 1774 4
蒋元枢 江苏苏州府常熟县 乾隆四十年 1775 4 1776年任分巡台湾道,兼理学政。
万绵前 浙江杭州府仁和县 乾隆四十三年 1778 4
苏泰 江苏常州府江阴县 乾隆四十六年 1781 4
刘亨基 湖南长沙府湘潭县 乾隆四十八年 1783 4
王右弼 山东济南府齐东县 乾隆四十八年 1783 4
刘亨基 乾隆四十八年 1783 4 再任
孙景燧 浙江嘉兴府海盐县 乾隆四十九年 1784 4 1786年,林爽文事变遇害。
杨廷理 广西柳州府马平县 乾隆五十一年 1786 4
杨绍裘 浙江绍兴府余姚县 乾隆五十二年 1787 4
杨廷桦 直隶顺天府大兴县 乾隆五十二年 1787 4
杨廷理 乾隆五十二年 1787 4 再任
徐梦麟 浙江嘉兴府桐乡县 乾隆五十三年 1788 4
杨廷理 乾隆五十三年 1788 4 三任
袁秉义 直隶宣化府宣化县 乾隆五十六年 1791 4
杨绍裘 乾隆五十六年 1791 4 再任
清华 镶红旗满洲 乾隆五十八年 1793 4
袁秉义 乾隆五十八年 1793 4 再任
遇昌 镶白旗满洲 乾隆五十九年 1794 4
朱慧昌 浙江绍兴府山阴县 乾隆五十九年 1794 4
遇昌 乾隆六十年 1795 4 再任
沈飏 浙江杭州府仁和县 乾隆六十年 1795 4
杨绍裘 嘉庆元年 1796 4 三任
遇昌 嘉庆二年 1797 4 三任
吉寿 镶白旗满洲 嘉庆四年 1799 4
吴逢圣 安徽安庆府桐城县 嘉庆四年 1799 4 进入19世纪
庆保 镶黄旗满洲 嘉庆七年 1802 4
马夔陛 山东济南府齐河县 嘉庆十年 1805 4
高叔祥 河南南阳府邓州 嘉庆十一年 1806 4
钱澍 浙江杭州府仁和县 嘉庆十一年 1806 4
杨廷理 嘉庆十一年 1806 4 四任
邹翰 直隶顺天府宛平县 嘉庆十一年 1806 4
徐汝澜 直隶顺天府宛平县 嘉庆十三年 1808 4
汪楠 安徽宁国府旌德县 嘉庆十六年 1811 4
杨廷理 嘉庆十六年 1811 4 五任
汪楠 嘉庆十七年 1812 4 再任
郑佐廷 安徽宁国府旌德县 嘉庆二十二年 1817 4
盖方泌 山东武定府蒲台县 嘉庆二十三年 1818 4
郑佐廷 嘉庆二十三年 1818 4 再任
盖方泌 嘉庆二十四年 1819 4 再任
徐景杨 江苏常州府阳湖县 嘉庆二十五年 1820 4
盖方泌 嘉庆二十五年 1820 4 三任
毛鼎亨 江苏苏州府长洲县 道光元年 1821 4
方传穟 安徽安庆府桐城县 道光三年 1823 4
邓传安 江西饶州府浮梁县 道光四年 1824 4
方传穟 道光四年 1824 4 再任
陈俊千 安徽凤阳府定远县 道光六年 1826 4
邓传安 道光六年 1826 4 再任
徐镛 安徽安庆府桐城县 道光七年 1827 4
邓传安 道光八年 1828 4 三任
王衍庆 山东东昌府聊城县 道光九年 1829 4
邓传安 道光十年 1830 4 四任
吕志恒 江苏常州府阳湖县 道光十一年 1831 4
王衍庆 道光十二年 1832 4 再任
白扥浑布 正蓝旗蒙古 道光十二年 1832 4
周彦 江西饶州府鄱阳县 道光十三年 1833 4
熊一本 安徽六安州 道光十四年 1834 4
仝卜年 山西解州平陆县 道光二十三年 1843 4
史密 山东济宁州 道光二十七年 1847 4
王用宾 安徽安庆府怀宁县 道光二十八年 1848 4
裕铎 镶蓝旗满洲 道光二十八年 1848 4
张维屏 广东广州府番禺县 未上任 1851 4
黄开基 四川重庆府永川县 咸丰元年 1851 4
朱材哲 湖北荆州府监利县 咸丰元年 1851 4
裕铎 咸丰三年 1853 4 再任
孔昭慈 山东兖州府曲阜县 咸丰六年 1856 4
洪毓琛 山东临清州 咸丰十年 1860 4
陈锷 不详 同治元年 1862 4
马枢辉 不详 同治元年 1862 4
陈懋烈 湖北黄州府蕲州 同治元年 1862 4
叶宗元 江西抚州府宜黄县 同治二年 1863 4
陈懋烈 同治三年 1864 4 再任
叶宗元 同治五年 1866 4 再任
梁元桂 广东肇庆府恩平县 同治七年 1868 4
祝永清 直隶天津府沧州 同治九年 1870 4
陈思燏 江西南康府建昌县 同治九年 1870 4
周懋琦 安徽徽州府绩溪县 同治十一年 1872 4▸5
张梦元 直隶天津府天津县 光绪二年 1876 5
孙寿铭 江苏太仓州 光绪二年 1876 5
向熹 四川潼川府中江县 光绪三年 1877 5
张梦元 光绪三年 1877 5 再任
周懋琦 光绪五年 1879 5 再任
赵钧 浙江绍兴府山阴县 光绪六年 1880 5
袁闻柝 江西饶州府乐平县 光绪七年 1881 5
程起鹗 浙江绍兴府山阴县 光绪九年 1883 5
侯材骥 湖南衡州府安仁县 光绪九年 1883 5
程起鹗 光绪十二年 1886 5 再任
吴本杰 湖北安陆府钟祥县 光绪十二年 1886 5 建省前之末任知府

布政使(前身为台湾知府)

姓名 到任日期 备注
邵友濂 1887年
沈应奎 1889年
蒯德标 1889年
于荫霖 1890年
沈应奎 1890年
唐景崧 1891年
顾肇熙 1894年
俞明震 1895年

注释

  1. 18世纪一段期间,尚有非常设的巡视台湾监察御史
  2. 或台湾道
  3. 参见台湾府
  4. 为了避免纷扰,在此仅列升格后的布政使,亦将布政使视同台湾知府之升格,并未列辖区为台湾中路之台湾知府

参考文献

  1. 《重纂福建通志》,卷之百十七,道光九年(1829年),陈寿祺
  2. 台湾采访册
  3. 重修台湾省通志》,台湾省文献委员会,1994,刘宁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