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財閥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现处于台湾繁体模式
求聞百科,共筆求聞
韓國財閥
韓國首爾三星城
韓語名稱
諺文재벌
漢字财阀
文觀部式Jaebeol
馬-賴式Chaebŏl

韓國財閥(朝鮮語:재벌)為大型綜合企業集團,主要由家族企業發展起來,後形成大集團公司與跨國企業。在這種企業集團中,通常由一位擁有最大權勢的領導者,來控制整個集團的發展。家族控制和多元化經營是財閥最主要的兩個特徵。此外,韓國財閥還有規模大,具有超強經濟實力,依靠外部資金,家長式管理哲學,以及與政府關係密切等特點。[1]:6

許多韓國財閥像三星集團現代集團LG集團SK集團等都是世界知名大型跨國公司,在韓國經濟中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2010年,僅三星集團的銷售額就占到韓國GDP的22.1%[2]。財閥在韓國政治中也扮演著重要角色。現代集團創始人鄭周永曾為漢城成功申辦1988年奧運會立下汗馬功勞[3]:45。他曾於1989年和1998年訪問朝鮮,是首位訪問朝鮮和首位越過朝韓軍事分界線的韓國企業家[4]:26-27[5]:181。在韓國與蘇聯建交前後,他多次訪問蘇聯,為兩國建交發揮了促進作用[5]:151-154。他還曾在1992年參加韓國總統選舉[3]:45。1999年2月成立的現代峨山是現代集團專門從事朝鮮業務的子公司[3]:53

歷史

File:Seoul in 1949 13.jpg
和信集團的和信百貨(1949年)

起源

朝鮮王朝後期出現的公司,大多數由於缺乏資金、技術或者獲得外國資本能力有限而倒閉。不過成立於1896年8月1日的斗山集團卻在百餘年的歷史中例外地生存下來,並發展成為當今韓國的大財閥之一。1995年10月,韓國金氏協會認證斗山集團為韓國最古老企業[1]:8[3]:303-304

1910年日本吞併朝鮮半島後,韓國本土企業開始處於增長和受到控制的兩難境地。不過一些企業仍然在與日本統治者和日本大企業的合作中保持住自己的所有權和管理權。韓國著名教育家和政治家金承秀的弟弟金淵秀的三洋公司和朴洪錫的和信公司都是這種類型的代表。[1]:9-12

形成期

1945年韓國獨立後,一個由數千名企業家形成的新興工商業資本家階層在韓國發揮著巨大影響力。他們當中的許多在1945年韓國獨立到1960年李承晚政府倒台的這一時期,以很快的速度積累了財富,發展成為財閥。這些財閥財富的快速積累與政府對資源和機會的轉移是分不開的。政府將日本人留下的財產和外國的援助資金、物資,分配給私人部門,同時還為私人部門提供進口許可證、低息貸款等優惠措施。[1]:12-15

韓國財界之父李秉喆

二戰結束後日本人留下的企業、土地、建築和庫存等財產幾乎占了當時韓國整個國家30%的財富總量。1948年李承晚政府成立後,只關心政治的李承晚政府將這些日屬資產以很低的價格或幾乎無償地出售給支持他的人。既得財產的分配從1948年8月開始一直持續到1957年,出售過程是不公開非競爭性的。有觀念將獲得既得資產的人定義為政治資本家並與腐敗聯繫在一起。不過也有反對觀點認為這種說法過於偏見,因為當時的政府沒有選擇的餘地:首先市場不存在或是極端無效;其次則是證明有能力的企業家很少;再次政府缺乏管理經驗;最後信息不容易獲取。但是當時的政府為了國家利益必須指派某些人運營工業資產。[1]:15

韓國獨立後,眾多商品的供應嚴重短缺,為企業家創造了大量可獲利的貿易機會。1945年美國軍事管理當局對商品進口許可證的發放是自動的,對商品進口的數量也不加限制,只要申請,任何人都可以得到。幾乎所有的大財閥都參與到進口貿易獲利。1948年第一共和國成立後,關稅從零提高到100%不等,新的進口貿易許可證對進口商品的種類和數量都加以限制。同時政府一直高估本幣,只靠數量措施限制進口。本幣的高估使進口貿易依然是高獲利的活動。1961年,韓國10個最大的財閥有9個都積極參與進口貿易。[1]:16

韓國早期進口所需要的外匯主要是來源與美國和聯合國的援助。獲取無論是以美元形式還是以原材料形式的外國援助是建設韓國基礎工業和成為財閥的重要因素。比如,一旦分到外國援助,受益者只需15%-25%的自有資金就可以建設工廠。這些資金可以通過政府安排長期低息銀行貸款來獲得。在高通貨膨脹率和本幣高估的情況下,財閥藉助誇大進口商品價格以及把多餘外匯投入非法進口或者當地黑市的方式,以比市場匯率低得多的官方匯率買入外匯。眾多財閥因此在1961年對非法財富積累的調查中遭到指控。[1]:16-17

發展擴張期

1961年,朴正熙發動政變掌握韓國政權後,確立了以出口為導向的外向型發展戰略。為促進出口,朴正熙政府選擇出口能力比較強的大企業在政策、資金、技術、原材料等領域進行特殊扶植,並根據企業的出口業績進行巨額補貼和更多的扶植與政策傾斜。政府的這些激勵機制,大大提高了企業的出口積極性,同時也獲得了快速壯大自我的絕好機會[6]:85-86

此外,財閥還在國有企業私營化、地產投資、越南戰爭中獲得巨大發展機會。20世紀60年代中期,韓國開始對一些國有企業進行私有化改革。憑藉規模上的優勢,財閥企業可以輕鬆地戰勝非財閥企業,得到這些具有壟斷地位的國有財產。財閥在此過程中還得到包括長期銀行貸款,債務消減以及保護其壟斷地位等諸多好處[1]:22。地產投資也是財閥快速發展的一個重要途徑。通過與政府的關係,財閥可以獲得相關地產的內部信息,藉助地價的上漲來牟取暴利。許多財閥還從越南戰爭中獲利甚豐。其中,韓進集團壟斷了韓國越南之間的陸路和海上運輸。幾年後,又從韓國政府手中購得大韓航空,一躍成為韓國最大的財閥之一。其它的財閥建築企業也在此次戰爭中獲得了可觀的利潤。[1]:22-23

20世紀70年代,韓國政府開始實施重化工業產業政策。發展重化工產業是韓國第三個五年經濟開發計劃的重點。1973年,朴正熙政府頒布了《重化工宣言》。為了利用規模經濟儘早建立資本密集型中間產品部門,韓國政府選擇了一些大財閥作為依靠和大力扶植的對象。那些順從政府重化工產業政策的財閥在1970和1980年代都獲得了政府大量的優惠資源,並取得巨大的增長。現代大宇就是在韓國政府重化工產業政策下得到迅速擴張的典型。而那些沒有按照政府政策進行調整的財閥,比如三星則發展得相對慢些。1975年,三星在韓國各大財閥中排名第一,現代和大宇位居第三和第七;而到1985年,三星的排名已經降到第三,而現代和大宇則上升到第二和第五。[1]:23-24

成熟期

有著「韓國財界總統」和「民間外交家」之稱的現代集團創始人鄭周永

20世紀80年代,韓國財閥開始進入成熟期。排名前十大財閥的公司變得相對穩定。財閥們的增長几乎不再是依靠橫向拓展而是大量的縱深發展[1]:24-25。1983年,韓國50家最大企業集團的營業額達到210.8億美元,接近當年韓國的國民生產總值的778.3億美元。1985年,韓國50家最大企業集團的營業額已經超出韓國當年國民生產總值7.3%。1981年和1982年,分別有10家和9家韓國企業進入美國《財富》雜誌世界企業500強之列。1985年,三星現代首次進入世界50大企業之列,分別位居第42位和第44位[7]:37

隨著財閥規模的不斷膨脹,越來越多的韓國人意識到少數財閥控制韓國經濟的危險性。1980年,韓國政府開始對財閥實施管制政策,大財閥的財務狀況,擴張行為以及房地產投資開始受到政府的監控。此外,韓國還頒布了歷史上的首部反壟斷法《公平競爭法》。從全斗煥政府開始,韓國政府開始減少對市場的干預,產業政策也從過去的戰略產業導向逐步轉為項目或功能指向性政策。同時,韓國政府開始施行進口自由化,對中小企業更加關注,以培育出更多依靠市場的經濟運行機制。不過財閥依然以比國民經濟高很多的速度壯大。1979-1985年間,韓國前10大財閥的價值總額幾乎翻了一倍。[1]:26

儘管政府開始對財閥進行管制,但財閥依然在許多方面受到政府的保護和支持。 首先,財閥仍然享受許可證的好處。全斗煥政府在1980年採取了所謂的8/20和10/7重化工業重組法令。雖然這些措施沒有完全完成,但它們大大提高了韓國重化工產業集中度,使為數不多的大財閥在產業中處在壟斷的地位。其次,儘管韓國政府在1983年對商業銀行進行私有化改革,但卻要求銀行經營者的任命要經財政部批准,從而使政府依然保留著對金融資源的控制,並通過對金融資源配給的控制來影響企業的生存與發展。再次,1980年代全斗煥政府的金融自由化政策,允許私人企業進入非銀行金融部門(NBFI)。這也使得財閥進入金融領域成為可能。儘管政府對NBFI的股權結構進行限制,但財閥可以通過直接或間接的方式控制NBFI30%以上的股權。NBFI正在代替商業銀行成為財閥的主要融資渠道。另外,在韓國政府的支持下,財閥在中東建築市場獲利頗豐。在1980-1985年間,韓國海外建築業的總收入占到韓國商品出口總額的39.4%。[1]:25-28

1987年,進入美國《財富》雜誌世界企業500強之列的韓國公司數目達到13家。1995年,韓國政府啟動「世界化戰略」,再次進一步推動了大財閥的投資和規模擴張。1995年,韓國最大的30家財閥平均擁有20個子公司,其中最大的5家財閥平均擁有42個子公司。[6]:87

調整改革期

原大宇集團總部大樓

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席捲韓國。許多昔日稱為「韓國經濟支柱」的大財閥紛紛破產倒閉,包括漢拿(漢拏)、韓寶、真露、三美、海天、高麗、大宇等。「大馬不死」的神話由此破滅。為應對金融風暴,韓國政府不得不接受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的金融援助,並按照西方經濟的方式對財閥和韓國經濟進行大刀闊斧的改革。財閥重組改革的核心內容包括打破財閥家族控制,賣掉非核心企業,實行專業化經營、禁止財閥集團內部子公司相互提供貸款、擔保等。[6]:87

1998年1月,金大中政府在與現代大宇三星LGSK當時韓國的五大財閥達成協議,出台了財閥改革的《公司改革五項任務》和《三項補充任務》。在「5+3任務」這一框架下,金大中政府針對財閥採取了「關閉、幫助和交換」三種應對方式。對於沒有希望存活的公司,政府通過破產、變賣、合併以及法庭接管等措施進行關閉[8]。截至1998年6月,共有包括當時韓國第二大財閥大宇集團在內的55家大企業關閉。「大馬不死」的神話也隨著大宇集團的倒閉而破滅[1]:172。對於那些負債嚴重但有存活希望的公司,金大中政府則要求債權銀行對其實施資金幫助。截至1998年6月,共有83家公司因此受益走上了重組的道路。韓國當時最大的財閥現代集團也在金大中的經濟改革中解散、重組[3]:49-50。除此之外,金大中政府還實施了「大規模業務互換」政策,通過將不同大財閥旗下的同行業公司進行合併重組,使大財閥互換業務。此舉旨在解決重複投資和企業業務範圍過大的問題[8]

對韓國財閥的改革,在金大中之後的盧武鉉政府得到繼續,以求建立公正、透明、健康的市場秩序[9]:302[10]:137。不過,財閥在韓國經濟中的地位並沒有動搖。財閥在韓國經濟中仍處於舉足輕重的地位,韓國十大財團2012年的資產占到了韓國當年GDP的85%[11]

韓國十大財閥列表

韓國釜山的樂天百貨
韓國十大財閥列表
排名 1960[1]:20 1965[1]:25 1975[1]:25 1985[1]:25 1994[1]:25 2012 2018
1 三星 三星 三星 LG 三星 三星 三星
2 三湖 LG LG 現代 現代 現代 現代
3 凱豐 雙龍 現代 三星 LG SK LG
4 大韓 Panbon 韓進 SK 大宇 LG SK
5 LG 三湖 曉星 大宇 SK 樂天 斗山
6 東洋 三洋 雙龍 雙龍 雙龍 韓進 韓進
7 極東 東洋 大宇 韓進 韓進 浦項鋼鐵 樂天
8 大韓玻璃 大韓 斗山 韓華 起亞 GS 錦湖韓亞
9 東瑞 凱豐 東亞建設 大林 韓華 韓華 浦項鋼鐵
10 泰昌 和信 新東亞 曉星 樂天 斗山 韓華

參考文獻

  1.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劉洪鐘. 《韩国赶超经济中的财阀制度研究》. 北京: 光明日報出版社. 2009年10月. ISBN 978-7-5112-0436-3. 
  2. 三星去年銷售額占韓國GDP22%,中國網評新聞網
  3. 3.0 3.1 3.2 3.3 3.4 張光軍. 《韩国财团研究》. 廣州: 廣東世界圖書出版公司. 2010年11月. ISBN 978-7-5100-2850-2. 
  4. 孫冀. 《韩国的朝鲜政策》. 北京: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2011年. ISBN 978-7-5161-0111-7. 
  5. 5.0 5.1 顧文州 編著. 《汽车王国里的愚公郑周永》. 北京: 中國社會出版社. 2014年12月. ISBN 9787508749600. 
  6. 6.0 6.1 6.2 申東鎮. 《韩国外向型经济研究》. 上海: 上海世界圖書出版公司. 2013年6月. ISBN 9787510061868. 
  7. 金明玉. 《韩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发展轨迹及其绩效研究》. 北京: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2015年6月. ISBN 9787516162446. 
  8. 8.0 8.1 袁瑛. 韩国经济十年风雨. 《商務週刊》. 2007年, (第13期). 
  9. 張光軍 主編 (編). 《韩国执政党研究》. 廣州: 廣東世界圖書出版公司. 2010年11月. ISBN 978-7-5100-2914-1. 
  10. 范永紅 編著. 《平民总统卢武铉》. 北京: 東方出版社. 2007年10月. ISBN 978-7-5060-2932-2. 
  11. 韩十大财团占韩国经济比重高达85%. 環球網. 2013-10-17. 

外部連結

參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