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拉也林文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现处于澳门繁体模式
求聞百科,共筆求聞
馬拉也林文
類型元音附標文字
語言馬拉也林語
孔卡尼語
使用時期大約830年[1][2]–現在
母書寫系統
ISO 15924Mlym、347
書寫方向從左到右
Unicode範圍U+0D00–U+0D7F
注意:本頁可能包含Unicode國際音標
此網頁中使用了婆羅米系文字。若您的系統缺少相關的顯示支援,可能會出現問號、方塊、錯位的母音符號,或者無法顯示合體字。

馬拉也林文馬拉也林語: മലയാളലിപിMalayāḷalipi, 發音:[mɐləjaːɭɐ lɪβɪ] 關於這個音頻文件 聆聽)是一種婆羅米系元音附標文字,通常用來書寫馬拉也林語,它是印度喀拉拉邦的主要語言,在世界上有3600萬人講這門語言[3]孔卡尼語,實際上是兩門獨立語言(ISO 639-3: knngom)儘管相對罕見但也有時用它書寫[4]。這種文字也用來書寫一些次要語言如Paniya語、Betta Kurumba語和Ravula語。[5]在另一方面,馬拉也林語在歷史上用多種不同的文字書寫。即使今天它有時也用馬拉也林阿拉伯文書寫,主要用於新加坡馬來西亞的穆斯林中。[1]

歷史

馬拉也林語最初用Vatteluttu文書寫,它是淡米爾語的古代文字。但是,現代馬拉也林文衍生自古蘭塔文,它最初用來書寫梵語。Vatteluttu文和Grantha文二者都獨立起源於婆羅米文

字母表

現代馬拉也林文有13個元音字母,36個輔音字母和一些其他符號。下表中使用了ISO 15919羅馬化。

元音

元音字母及附標

單元音
獨立 依賴 獨立 依賴
附標 例子 附標 例子
a a /a/ (無) pa /pa/ ā /aː/ പാ /paː/
i i /i/ ി പി pi /pi/ ī /iː/ പീ /piː/
u u /u/ പു pu /pu/ ū /uː/ പൂ /puː/
/rɨ/ പൃ pr̥ /prɨ/ r̥̄ /rɨː/ പൄ pr̥̄ /prɨː/
/lɨ/ പൢ pl̥ /plɨ/ l̥̄ /lɨː/ പൣ pl̥̄ /plɨː/
e e /e/ പെ pe /pe/ ē /eː/ പേ /peː/
o o /o/ പൊ po /po/ ō /oː/ പോ /poː/

, r̥̄, , l̥̄ 用於書寫梵語詞。

雙元音
獨立 依賴
附標 例子
ai ai /ai̯/ പൈ pai /pai̯/
au au /au̯/ (古代) പൌ pau /pau̯/
(現代) പൗ pau /pau̯/

隨韻(അനുസ്വാരം)

隨韻
aṁ അം aṁ /am/ /m/ പം paṁ /pam/

止韻(വിസർഗം)

止韻
aḥ അഃ aḥ /ah/ /h/ പഃ paḥ /pah/

輔音

基本字母

വർഗം輔音
清音 濁音
不送氣 送氣 不送氣 送氣 鼻音
軟齶音 ka /ka/ kha /kʰa/ ga /ɡa/ gha /ɡʱa/ ṅa /ŋa/
硬齶音/
齦後音
ca /t͡ʃa/ cha /t͡ʃʰa/ ja /d͡ʒa/ jha /d͡ʒʱa/ ña /ɲa/
捲舌音 ṭa /ʈa/ ṭha /ʈʰa/ ḍa /ɖa/ ḍha /ɖʱa/ ṇa /ɳa/
齒音 ta /t̪a/ tha /t̪ʰa/ da /d̪a/ dha /d̪ʱa/ na /n̪a, na/[A]
唇音 pa /pa/ pha /pʰa/ ba /ba/ bha /bʱa/ ma /ma/
其他輔音
ya /ja/ ra /ɾa/[B] la /la/[C] va /ʋa/[D]
śa /ɕa/[E] ṣa /ʂa/[F] sa /sa/ [G] ha /ɦa/
ḷa /ɭa/[H] ക്ഷ kṣa[I] /kʂa/ ḻa /ɻa/[J] [K] ṟa, ṯa /ra, ta/ [L] ṉa /na/ [M] ṯa /ta/
  • A 齒鼻音齒齦鼻音,依賴於詞語。
  • B 齒齦閃音
  • C 舌頭幾乎觸及牙齒([l̪]),比英語l靠前。
  • D [ʋʷ]
  • E [ʃʷ]
  • F 清舌尖-硬齶近音[ʂ̺̠˕][6]
  • G 噝擦音[s̪]
  • H 舌尖-硬齶音[ɭ̺̠]
  • I 這個字符是合寫,但有時列為基本單位。經常發音為/ʈ͡ʂa/
  • J 濁舌尖-硬齶近音[ʐ̺̠˕][6]這個音通常描述為/ɻ/,但也可以近似為/ɹ/[7]
  • K (1)雙重這個字母 (റ + റ)經常表示清齒齦塞音/tːa/;(2)chillu-n +這個字母(ൻ + റ)經常表示/nda/;(3)否則表示齒齦顫音(舌尖音)/ra/。可供選擇的,(1)可以轉寫為ṯṯa替代ṟṟa,(2)轉寫為nṯa (非nḏa)替代nṟa
  • L 對應於泰米爾文ṉa 。在學術文章中罕見的表示齒齦鼻音,對比於齒鼻音。[8]在日常文本都用na 表示。
  • M 在學術文章中罕見的表示清齒齦塞音,對比於ta 表示的清齒塞音。在日常文本中都用ṟa 表示。[8]

Chandrakkala

作為怛達點畵

Chandrakkala (ചന്ദ്രക്കല, candrakkala)是摒棄所跟隨輔音的固有元音的符號。這類被稱作怛達點畵的符號在印度文字中很常見,在印地語中叫做「訶蘭多」。

Half-u

在詞尾,同樣的符號有時表示一個非常短的元音,叫做「half-u」或samvruthokaram(സംവൃതോകാരം, saṁvr̥tōkāram)。

其他符號

Praslesham 對應天城文avagraha,用在用馬拉也林文書寫包含avagraha的梵語詞句的時候。(馬拉也林語: പ്രശ്ലേഷംpraślēṣam)
日期標記 用於日期縮寫中。
Danda 古代標點符號。
雙danda

下面是馬拉也林文數字和分數。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00 1000 ¼ ½ ¾

Unicode編碼

馬拉也林文的Unicode編碼範圍是U+0D00-U+0D7F。

馬拉也林文
Unicode.org chart (PDF)
  0 1 2 3 4 5 6 7 8 9 A B C D E F
U+0D0x        
U+0D1x  
U+0D2x
U+0D3x     ി
U+0D4x           
U+0D5x                              
U+0D6x    
U+0D7x       ൿ

註釋

  1. 1.0 1.1 Ager, Simon. Malayalam alphabet, pronunciation and language. Omniglot. 1998 [2009-09-08]. 
  2. Vazhapally Temple. Vazhappally Sree Mahadeva Temple. [2009-10-31]. 
  3. Lewis, M. Paul (編), Malayalam, Ethnologue: Languages of the World 16th, SIL International, 2009 [2009-10-31]. 
  4. Lo, Lawrence. Ancient Scripts: Malayalam. [2009-12-09]. 
  5. Ethnologue(16th ed.): "Paniya", "Kurumba, Betta", and "Ravula".
  6. 6.0 6.1 Canepari (2005), pp. 397, 185.
  7. Mohanan (1996), p.421.
  8. 8.0 8.1 Everson, Michael. Proposal to add two characters for Malayalam to the BMP of the UCS (PDF). ISO/IEC JTC1/SC2/WG2 N3494. 2007 [2009-09-09]. 

參考文獻

  • Mohanan, K. P., Malayalam Writing, Daniels, Peter T. & Bright, William (編), The World's Writing Systems,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6.  已忽略文本「contribution-」 (幫助)
  • Burnell, Arthur Coke(1874). Elements of South-Indian Palæography from the Fourth to the Seventeenth Century A.D. Trübner & Co.
  • Canepari, Luciano. 19.29 Malayalam. A Handbook of Phonetics. LINCOM. 2005. 

外部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