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德里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现处于澳门繁体模式
求聞百科,共筆求聞
新德里
नई दिल्ली(印地文)
New Delhi(英文)
首都
最上方靈曦堂,中左印度門,中右上胡馬雍陵,中右下康諾特廣場,最下阿克薩達姆神廟
最上方靈曦堂,中左印度門,中右上胡馬雍陵,中右下康諾特廣場,最下阿克薩達姆神廟
國家 印度
聯邦屬地德里國家首都轄區
建立1911年
成為首都1931年
政府
 • 德里地區邦長納吉布·忠格(Najeeb Jung)
 • 首席部長阿爾溫德·凱傑里瓦爾(Arvind Kejriwal,印度平民黨)
面積[1]
 • 首都43.7 平方公里(16.9 平方英里)
海拔216 公尺(709 英尺)
人口(2011年)[2]
 • 排名第2
 • 密度5,854.7人/平方公里(15,164人/平方英里)
 • 都會區21,753,486人
時區ISTUTC+5:30
郵政編碼110xxx
電話區號+91-11
車輛號牌DL-1x-x-xxxx to DL-13x-x-xxxx
官方語言印地語旁遮普語烏爾都語
網站www.ndmc.gov.in
新德里在德里國家首都轄區的位置

新德里(又譯紐德里印地語नई दिल्ली;英語:New Delhi)是印度首都。位於印度西北部,座落在恆河支流亞穆納河西岸,東北緊連舊德里(沙賈漢納巴德)。整個德里國家首都轄區面積1,482平方公里,人口1,637萬(2011年);其中新德里人口1,337萬。2013年4月「世界城市區域研究」(Demographia World Urban Areas)發佈第9屆調查報告,世界大都市依照人口數排名第4,約2,282萬人。[4]新德里是全國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新德里是典型的放射型城市,城市以姆拉斯廣場為中心,城市街道成輻射狀、蛛網式地伸向四面八方。宏偉的建築群大多集中於市中心。政府主要機構集中在市區從總統府到印度門之間綿延幾公里的寬闊大道兩旁。國會大廈為大圓盤式建築,四周繞以白色大理石高大圓柱,是中亞式的建築,屋檐和柱頭的雕飾又為印度風格。總統府屋頂為巨大的半球形結構,帶有莫臥兒王朝的遺風。城市西端的康瑙特市場建築新巧,呈圓盤形,是新德里的最大商業中心。新德里還是全國交通的中心,有5條國家級公路、6條鐵路與各地相通,還建有兩座機場。新德里的奠基石是喬治五世在1911年德里杜爾巴期間奠定的。它由英國建築師埃德溫·魯琴斯爵士和赫伯特·貝克爵士設計。新首都於1931年2月13日由印度總督艾文勳爵揭幕。

歷史

設立

加爾各答在英國殖民時期一直是印度的首都,直到1911年12月。加爾各答自19世紀末以來就成為印度獨立運動的中心。該運動引起了大規模的政治抗議,包括在加爾各答暗殺了英國官員。公眾中的反英情緒導致對英國商品的完全抵制,這迫使殖民政府重新統一了孟加拉國,並立即將印度首都轉移到了新德里。

德里曾是古印度德里蘇丹國莫臥兒帝國1649年至1857年的政治和金融首都。1900年代初,英國政府提出了一項將其首都遷往印度內陸的提議,從印度東海岸的加爾各答到德里。英治印度政府認為,從印度北方中部的德里管理印度在邏輯上會更容易。根據1894年《土地收購法》,獲得了用於建設新德里的土地。

1911年12月12日德里杜爾巴期間,兼任印度皇帝的喬治五世和瑪麗皇后宣佈將英屬印度的首都從加爾各答轉移到德里。

一戰後修建真正開始,並於1931年完成。這座城市後來被稱為「魯琴斯的德里」,由印度總督艾文勳爵於1931年2月10日揭幕。

很快,魯琴斯開始考慮其他地方。但是,當發現獲得必要屬性的成本過高時,總督拒絕了它。新德里的中軸線今天在印度門朝東。

德里地區在歷史上曾經先後出現過八座城,最早可以追溯到孔雀帝國。在莫臥兒帝國沙賈汗(1592-1666年)時代,興建了留存至今的舊德里(1639年;或稱「德里第七城」),當時稱「沙賈汗納巴德」。舊德里在20世紀初經歷了重建。印度獨立後非常重視保護自己的文化遺產和優良傳統,為了保存遍地文物古蹟的歷史名城德里,印度將該城市整體保留了下來,在德里西南另建新都。他們完整地保留了一座古都。新德里成為了德里第八城和新獨立的印度共和國的首都。

獨立後

印度於1947年獨立後,新德里獲得了有限的自治權,並由印度政府任命的首席專員來管理。1966年,德里改建為聯邦領土,最終首席專員被副州長取代。1991年憲法(第69條修正案)宣佈德里聯合領土正式稱為德里國家首都轄區。根據該制度,民選政府被賦予廣泛的權力,但新德里的法律和秩序卻不屬於中央政府。該立法的實際執行是在1993年。

1950年代,公共工程部(CPWD)在魯琴斯德里的西南部開發了大片土地,以建立外交飛地,該地被分配給大使館,官邸,香提路周圍的大使館和總理府。

地理

地勢

新德里地處印度次大陸北部,地當恆河平原印度河平原分界處,地勢略高,較少洪澇。市區東瀕亞穆納河,西南過渡到阿拉瓦利嶺

氣候

亞熱帶季風氣候,春夏之交較熱。每年雨季平均從6月中旬開始,持續到10月初。

新德里(1951-1980)
月份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全年
平均高溫 °F 70.0 75.6 86.0 97.2 103.3 102.7 95.2 91.9 93.0 91.2 82.9 73.4 88.5
平均低溫 °F 45.1 50.2 59.7 70.7 78.6 82.9 79.9 78.6 75.9 67.1 55.0 46.8 65.9
平均降水量 0.80 0.59 0.62 0.26 0.69 2.16 9.11 10.19 5.03 1.43 0.20 0.31 31.39
平均高溫 °C 21.1 24.2 30.0 36.2 39.6 39.3 35.1 33.3 33.9 32.9 28.3 23.0 31.4
平均低溫 °C 7.3 10.1 15.4 21.5 25.9 28.3 26.6 25.9 24.4 19.5 12.8 8.2 18.8
平均降水量 mm 20.3 15.0 15.8 6.7 17.5 54.9 231.5 258.7 127.8 36.3 5.0 7.8 797.3
數據來源:印度氣象局

經濟

新德里的Auto Expo是亞洲最大的汽車展

Connaught Place,簡稱CP,是印度北方最大的商業中心之一。主要產業為IT、電信、餐飲住宿服務、金融、媒體和旅遊業。

文化

印度龐大的政治體系和機構包容了多種族和文化。新德里是一座國際化大都市。

宗教節日包括排燈節濕婆節蒂伊,杜爾加·普賈,馬哈維爾·賈揚蒂,侯麗節,洛里,開齋節古爾邦節,拉克沙·班丹和聖誕節

2007年,日本佛教組織Nipponzan Myohoji決定在裝有佛遺的城市中建造一座和平塔。它由現任達賴喇嘛主持。

歷史古蹟,博物館和花園

新德里擁有許多歷史古蹟和博物館。國家博物館始建於1947-48年冬。1949年8月15日,國家博物館正式啟用,目前擁有200,000件印度和國外藝術品,歷時5,000多年。

建於1931年的印度門的靈感來自巴黎的凱旋門。它是印度的國家紀念碑,紀念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和第三次英阿戰爭中為爭奪英軍而喪生的90,000印度軍隊士兵。紀念碑現在被禁止進入內部的拱門。

國王大道(Rajpath)類似於巴黎的香榭麗舍大街,是位於新德里的印度共和國的紀念林蔭大道。一年一度的「共和國日」遊行於1月26日在這裏舉行。

甘地於1948年1月30日被暗殺前,在度過了新德里最後144天。

位於康諾特廣場的天文台由齋浦爾的Maharaja Jai Singh II建造。天文台的主要目的是編制天文表,並預測太陽,月亮和行星的時間和運動。

交通

公共汽車

公共汽車是德里最主要的交通方式,承擔全市大約60%的客流量。新德里的國有德里運輸公司運作着目前全世界最大的天然氣動力環保客車隊。因為在1998年,印度最高法院通知要求德里的所有公共交通汽車要一律改用天然氣代替舊能源。

城市鐵路

德里地鐵

新德里的城市快速鐵路系統幾乎覆蓋整個國家首都區,它擁有六條線,總長189.63公里,142個站點,其中35個位於地下。其線路結合了高架鐵路、地面鐵路與地鐵,軌距有兩種。平均每天有150萬乘客搭乘該鐵路火車;每天從當地時間6:00始到23:00終止,共發出約2700班列車。

德里城市鐵路線的建設規劃提出於1984年,印度政府於1995年成立專門公司負責,1998年動工,2002年第一條線路建成通車。建設一直持續到2011年(德里機場快線完工),目前仍在擴建。

機場

機場內景

首都的英迪拉·甘地國際機場前身為Palam機場,建於二戰時期,初為軍用機場,後逐漸轉為民用。1970年代大規模擴建,1986年並改為現名以紀念被刺身亡的總理英迪拉·甘地。該機場在新德里西南,距市中心16公里。若以以日航班數計算,英迪拉·甘地國際機場實為全印第一。旅客年接待量目前已達4600萬,預計到2030年將達到1億。最近新建成的3號航站樓系全球第8大航站樓,還將增加3400萬人次的吞吐量。

篤篤

問題

新德里被認為是世界上空氣污染最嚴重的大城市之一。根據2014年1月的一項報告顯示,在2014年1月的前三周里新德里的日均細顆粒物的讀數達到了473,是北京的同時間讀數兩倍。而在這三周里,新德里的細顆粒物日峰值僅有一天低於300,是世界衛生組織推薦的暴露值的12倍。2019年11月4日,此日的空氣污染更是達到了近乎「爆表」的程度。機動車數量增長過快,尾氣排放過大以及車輛維護不良是新德里空氣質素糟糕的主要原因。[5][6][7][8][9]

其它

參考文獻

  1. DELHI’s DEMOGRAPHY: Uniqueness (PDF). Ministry of Urban Development: 2. [2013-04-11]. 
  2. Cities having population 1 lakh and above (PDF). censusindia. The Registrar General & Census Commissioner, India. [2011-09-18]. 
  3. Punjabi, Urdu made official languages in Delhi
  4. 全球人口最多30大城 洛城上榜
  5. New Delhi air pollution worse than Beijing's. GlobalPost. [2013-02-07]. 
  6. legal.people.com.cn,2012年12月19日。
  7. [1]
  8. [2]
  9. Rape cases in New Delhi jump 23 per cent in 2012, articles.economictimes.indiatimes.com, 2013-01-19.

參見

* 德里國家首都轄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