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恭仁皇后

求聞百科,共筆求聞
孝恭仁皇后烏雅氏
大清皇太后
烏雅氏
旗籍正黃旗包衣→正黃旗滿洲
出生順治十七年三月十九日 (1660年4月28日)
婚姻名份
逝世雍正元年五月二十三日丑刻(1723年6月25日)(63歲)
墓葬清景陵
親屬
聖祖仁皇帝玄燁
夫之父世祖章皇帝福臨
夫之嫡母孝惠章皇后博爾濟吉特氏
夫之母孝康章皇后佟佳氏
夫之正室孝誠仁皇后赫舍里氏
兄弟一等公散秩大臣博啟
姊妹阿靈阿之妻
世宗憲皇帝胤禛
胤祚
恂勤郡王胤禵
皇七女
固倫溫憲公主
皇十二女

孝恭仁皇后滿語ᡥᡳᠶᠣᠣᡧᡠᠩᡤᠠ
ᡤᡠᠩᠨᡝᠴᡠᡴᡝ
ᡤᠣᠰᡳᠨ
ᡥᡡᠸᠠᠩᡥᡝᠣ
穆麟德hiyoošungga gungnecuke gosin hūwangheo;1660年4月28日—1723年6月25日),烏雅氏(亦作吳雅氏),原為正黃旗包衣佐領下人,後抬入滿洲正黃旗。原任護軍參領、追封一等承恩公魏武之女,膳房總領額森之孫女。康熙帝之妃,雍正帝生母。

生平

順治十七年(1660年)三月十九日出生。

康熙十四年(1675年),烏雅氏在內務府選秀中獲選入宮,時年十六歲,與良妃衛氏定妃萬琉哈氏同日進宮[1]。由於烏雅氏與衛氏同日入宮,雍正帝亦視良妃是自己的母親,雍正帝曾稱「太后額涅、妃額涅系同日進宮,妃額涅亦朕之額涅矣,其(良妃)心亦大[2]」,然而尹德後來在奏摺引用這段上諭時,雍正帝特意將此句進行刪改[3]

康熙十七年(1678年)十月三十日,生皇四子胤禛,時年十九歲。胤禛與其他幾位皇子曾居佟皇后所在的景仁宮,原因可能是佟皇后具有準嫡母身份,對學齡以上皇子的教養更為有益[3],佟皇后去世三年後,胤禛和允禩仍一起住在景仁宮[4]

康熙十八年(1679年)十月十三日,烏雅氏冊封為德嬪[5],時年二十歲。烏雅氏受冊封的情況無記載,禮部尚書韓菼整理的《有懷堂文稿》中有一篇冊貴嬪文[6],為尊者諱而將受冊封者的姓氏和封號隱去,僅知受冊封者「選自良家」,但結合烏雅氏的出身,以及此冊文的大致撰寫時間,仍能得知這是冊封德嬪的冊文。烏雅氏是康熙十四年經內務府選秀入宮的秀女中最先被正式冊封為嬪的,與其同日進宮的衛氏在康熙二十八年才晉升為嬪級,至康熙三十九年才被正式冊封為良嬪,而與其同日進宮的萬琉哈氏在康熙五十七年才被正式冊封為定嬪。

康熙十九年(1680年)二月初五日巳時,生皇六子胤祚。康熙二十年(1681年)十二月二十日,與惠嬪宜嬪榮嬪一同晉升為,烏雅氏被冊封為德妃。德妃當時在妃位的位序,次於惠妃與宜妃[7]

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六月初一日,生皇七女。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九月二十二日,生皇九女固倫溫憲公主,公主自幼由仁憲皇太后撫養。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四月二十四日,生皇十二女。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正月初九日酉時,生皇十四子恂郡王允禵

康熙帝后期,貴妃和妃曾一起撫育皇四子雍親王胤禛的兒子弘曆乾隆帝)數個月。

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十三日,康熙帝駕崩,皇四子雍親王胤禛即位,烏雅氏被尊封為皇太后徽號仁壽皇太后。仁壽皇太后因康熙帝去世而「哀痛深至,決意從殉,不飲不食」。同年十一月二十九日,雍正帝提到當年皇太后尚為妃嬪時,拜見太皇太后的禮數整齊和嚴肅,現在皇太后「慈善謙遜,念舊情殷,不遽令行大禮」,並且批評宜妃坐四人軟榻,在皇太后前,與眾母妃先後攙雜行走,甚屬僣越,又批評宜妃在康熙帝去世後看見雍正帝時,氣度竟與皇太后相似,不知國體[8]

雍正元年(1723年)五月,仁壽皇太后素有痰疾,又因康熙帝去世而悲傷哀慟,因而舊恙發作,雍正帝親自侍奉湯藥,冀望她痊癒,然而五月二十二日,仁壽皇太后病重,同年五月二十三日丑刻崩逝,享壽六十四歲。

雍正元年(1723年)八月,加諡號曰孝恭宣惠溫肅定裕贊天承聖仁皇后,並在景山皇家園林壽皇殿為烏雅氏治喪[9];同年九月初一日合葬景陵,升祔太廟

雍正四年(1726年)五月,適逢仁壽皇太后的三周年忌辰(五月二十三日),雍正帝欲要親往祭陵。王大臣等,以聖躬素畏炎暑,萬幾已極勞苦,又觸熱往返五六百里,洵非所宜,且二麥登場,一路夫役祗候,不免耽誤功,合詞懇請停止。雍正帝勉從所請,因此命令熹妃所生(乾隆帝皇四子 弘曆前往代為行禮[10]

雍正六年(1728年)十一月,雍正帝諭曰:「皇考(康熙帝)曾託付遺詔安肯帖無一語俯首臣伏於朕之前乎,而逆賊忽加朕以謀父之名此,朕夢寐中不意有人誣謗及此者也;又如逆書加朕以逼母之名,伏惟母后聖性仁厚慈祥,闔宮中若老若幼皆深知者,朕受鞠育深恩四十年來備盡孝飬,深得母后之慈歡,謂朕實能誠心孝奉而宮中諸母妃咸美母后有此孝順之子,皆為母后稱慶,此現在宮內人所共知者。及皇考升遐之日,母后哀痛深至,決意從殉,不飲不食......母后素有痰疾,又因皇考大事悲慟不釋於懷,於癸卯五月舊恙舉發,朕侍奉湯藥,冀望痊癒,不意遂至大漸。朕向來有畏暑之疾,哀痛擗踴,屢次昬暈,數月之內兩遭大事......朕於皇考、母后大事素服齋居三十三月如一日,除祭祀大典及辦理政事外,所居之地,不過屋宇五楹,不聼音樂、不事遊覽,實盡三年諒陰之禮,此亦內外臣工所共知者。朕於現在宮中諸母妃之前無不盡禮敬養,今諸母妃亦甚感朕之相待,豈有母后生我而朕孺慕之心有一刻之稍懈乎?況朕以天下孝養,豈尚缺於甘㫖而於慈親之前有所吝惜乎?逆賊加朕以逼母之名,此更朕夢寐中不意有人誣謗及此者也,又如逆書加朕以弒兄之名」[11]

乾隆元年三月,加諡「慈純」;嘉慶四年五月,加諡「欽穆」。最終諡號是孝恭宣惠溫肅定裕慈純欽穆贊天承聖仁皇后

家族

孝恭仁皇后家族世居哈達地方,國初來歸,系「本朝舊族,創業名家」[12],原為正黃旗包衣佐領下人[13]。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十九日,奉旨將鑲藍旗包衣佐領內孝恭仁皇后之親族,以及阿薩納佐領內孝恭仁皇后之親族,合編一佐領,旗分為正黃旗滿洲第三參領第十四佐領,以孝恭仁皇后之兄弟伯起管理[14]

在婚配方面,孝恭仁皇后的一位妹妹嫁給孝昭仁皇后的親弟阿靈阿為妻,而孝恭仁皇后的一位族侄女和一位族侄孫女嫁給康熙帝長子固山貝子品級允禔為庶妃,分別為牧長務達哈之女、郎中巴奇納之女。孝恭仁皇后還有兩位族侄孫女分別為和碩諴恪親王允祕嫡福晉、多羅恭勤貝勒允祜繼夫人,兩人均為內大臣兼尚書海芳之女。

孝恭仁皇后家族譜系如下:

  • 六世祖:巴拜[15]
  • 五世祖:托和托齊[15]
  • 高祖父:圖囊阿[15]
  • 曾祖父:額布根(亦作額栢根、額伯根),被努爾哈赤「撫育禁庭,視同子姪[12]」。雍正元年二月贈一等公,雍正八年九月贈一等承恩公[16],配傅查氏,「生自名門,歸於望族」。額布根次子赫拉,原任筆貼式;三子伯赫,原任員外郎[15]
  • 祖父:額森(亦作額參),初授膳房總領,歷任內大臣,「歷事三朝,軍功懋著」,崇德時從征朝鮮,被皇太極嘉許及賞賜馬匹,曾奉皇太極之命追殺殺害揚古利額駙之人,次日以其首級來獻,授為男爵,後又從征山東濟南府臨清州及大同等處,屢立戰功,加一騎都尉[12],並且授世管佐領[17],後因事削職[12]。雍正元年二月贈一等公,雍正八年九月贈一等承恩公[16],配瓜爾佳氏。額森次子岳色,世襲雲騎尉;三子長索,原任郎中;四子長保[15]
  • 父:魏武(亦作威武、緯武),原任護軍參領[12],雍正元年二月贈一等公,雍正八年九月贈一等承恩公[16],配塞和里氏。
  • 兄弟:博啟(亦作白啟、白齊、伯奇、伯起),承襲一等公,曾任散秩大臣兼佐領[12]

影視作品

影視作品 飾演烏雅氏的演員
1980年《大內群英 梁舜燕
1987-1988年《滿清十三皇朝 區艷蓮
1995年《九王奪位 鮑起靜
1997年《江湖奇俠傳 陳莎莉
1997年《雍正王朝 施建嵐
2001年《才子佳人乾隆皇 陳莎莉
2011年《宮鎖心玉 劉雪華
2012年《後宮甄嬛傳 劉雪華
2012年《步步驚心 戴春榮
2014年《食為奴 呂珊
2018年《花落宮廷錯流年 李予蘇
2019年《夢回 張彤

註釋

  1. 鄭小悠; 橘玄雅; 夏天. 九王奪嫡. 山西人民出版社. 2021-04.引用內務府《奏銷檔案》,康熙十四年十二月初五日條、康熙十四年十二月初六日條,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
  2. 鄭小悠; 橘玄雅; 夏天. 九王奪嫡. 山西人民出版社. 2021-04.引用尹德滿文奏摺,雍正四年十月十七日,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藏
  3. 3.0 3.1 鄭小悠; 橘玄雅; 夏天. 九王夺嫡. 山西人民出版社. 2021-04. ISBN 9787203117438. 
  4. 鄭小悠; 橘玄雅; 夏天. 九王奪嫡. 山西人民出版社. 2021-04.引用內務府《口奏綠頭牌白頭本檔案》,康熙三十一年三月初九日條,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藏
  5. 清實錄·清聖祖實錄·卷之八十五》康熙十八年。己未。冬。十月。壬戌朔。享太廟。上親詣行禮......○甲戌。冊封嬪吳雅氏為德嬪○乙亥。......
  6. 《有懷堂文稿》之冊貴嬪文:「皇帝若曰,惟稽古爰立六寢,即備九嬪,取像卿月之班,分屬參星之位,必求令質,始錫嘉名。爾某氏,選自良家,嫻茲內則,言歸永巷,不遺絲枲之功。俾贊長秋,克舉豆籩之職。宜申寶敬,往齎彝章,茲特冊爾為貴嬪。爾其勿違女師,益勤婦學。上以佐二南之化,下克為九御之宗,欽此。」
  7. 清實錄·清聖祖實錄·卷之九十九》康熙二十年。辛酉。十二月......○命大學士勒德洪、持節進封貴妃佟氏、為皇貴妃......惠嬪納喇氏。為惠妃。冊文曰......進封宜嬪郭羅洛氏、為宜妃。冊文同○命侍郎額星格、持節進封德嬪吳雅氏、為德妃。冊文曰、朕惟治本齊家、茂衍六宮之慶。職宜佐內、備資四德之賢。恪恭久效於閨闈。升序用光以綸綍。咨爾德嬪吳雅氏。柔嘉成性。淑慎持躬。動諧珩佩之和、克嫻於禮。敬凜夙宵之節、靡懈於勤。茲仰承太皇太后慈諭、以冊印、進封爾為德妃。爾其祗膺晉秩、副象服之有加。懋贊坤儀、迓鴻庥之方至。欽哉。
  8. 《國朝宮史.卷三·訓諭》
  9. 《清實錄雍正朝實錄》 己未。恭上大行皇太后尊諡。上素服、率諸王大臣文武官員、詣壽皇殿大行皇太后梓宮前、躬獻冊寶。致祭行禮。冊文曰。母儀正位。仁風誕播於八方。壼德流輝。寶訓永垂於萬世。進徽稱於清廟。玉冊爰新。議典禮於容台。彤編式煥。欽惟皇妣大行皇太后華渚炳靈。慶都凝瑞。秉含弘之淑性。應地安貞。樹雝肅之芳型。儷天作則。贊襄內治。逮埶目御以加恩。輔佐先皇。自宮庭而起化。寬仁夙著。胥食德而飲和。樸素攸崇。務去奢而從儉。荷生成於聖母。誕育藐躬。極尊養於慈闈。未酬厚載。上推崇之號。允諧萬國歡心。執謙讓之衷。堅卻百僚敦請。音容倐隔。戀慕實深。茲當升祔之辰。莫罄顯揚之悃。嘉言懿行。永懷至德於坤元。琬刻瑤棱。肅薦明禋於閟寢。謹侲冊寶。恭上尊諡曰。孝恭宣惠溫肅定裕贊天承聖仁皇后。伏冀默扶景祚。宏衍慶源。啟後人紹衣之圖。克承克繼。導寰宇龐鴻之祉。俾熾俾昌。謹言。寶文曰。孝恭宣惠溫肅定裕贊天承聖仁皇后之寶。
  10. 《清世宗憲皇帝實錄》
  11. 《雍正朝起居注》
  12.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欽定四庫全書《欽定八旗滿州氏族通譜》卷二十九
  13. 《雍正朝滿文硃批奏摺全譯》:散秩大臣舅舅白齊等奏,蒙皇太后之福,皇上之鴻恩,我族俱准入旗。其中六品官一人,七品官一人,蒙古護軍校七人,佐領、二等侍衛顏德,及原在正黃旗包衣佐領時之筆帖式三人,皆為承恩之人。伏乞皇上給予何差效力。等因,於正月初三日具奏。奉旨:該人等俱問大將軍王,區別優劣,繕寫綠頭牌,與人一併引見具奏。欽此,欽遵。將顏德等二人銜名綠頭牌具奏。奉旨:該人等交阿爾松阿、舒魯、白齊引見具奏。欽此。
  14. 《八旗通志》卷四: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十九日,奉旨將鑲藍旗包衣佐領內太后之親族及阿薩納佐領內太后之親族,合編一佐領,以一等公散秩大臣舅舅伯起管理。
  15. 15.0 15.1 15.2 15.3 15.4 烏雅氏族譜 [4卷],清末抄本,山西省社會科學院藏,猶他家譜學會攝影,1989年
  16. 16.0 16.1 16.2 欽定四庫全書《皇朝文獻通考》卷二百五十:贈一等承恩公額布根,滿洲正黃旗人,孝恭仁皇后曾祖,雍正元年二月贈一等公,八年九月贈一等承恩公。額參,額布根子,孝恭仁皇后祖,雍正元年二月贈一等公,八年九月贈一等承恩公。威武,額參子,孝恭仁皇后父,雍正元年二月贈一等公,八年九月贈一等承恩公。
  17. 欽定四庫全書《欽定八旗通志》卷一百四十九
前任:
孝懿仁皇后佟佳氏
清朝皇后生卒年份
1660年-1723年
(冊封期間)
(追封)
繼任:
孝敬憲皇后烏喇納拉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