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六軍事政變

求聞百科,共筆求聞
五一六軍事政變
5·16 군사정변韓語
五一六军事政变韓語
5·16軍事政變當日的朴正熙(戴墨鏡者)
日期1961年5月16日 (1961-05-16)
地點 南韓首爾特別市,釜山,大邱光州京畿道江原道
結果
傷亡人數
不明
張都暎(左)與朴正熙(右)於政變後的5月20日在軍事革命委員會前接受采訪
報紙報導5·16軍事政變成功

五一六軍事政變韓語:5.16 군사정변五一六军事政变)發生於1961年5月16日,由韓國陸軍第二野戰軍副司令官朴正熙少將及其侄女婿、韓國陸軍官校第8期生中心人物金鐘泌發動的一場武裝軍事政變。政變終結了短暫的「第二共和國」時期和短命的民主黨政府,並促成朴正熙的上台。

名稱

過去,保守界稱這場事件為「軍事革命」(5·16 군사혁명五一六军事革命),進步界則稱之為「軍事叛亂」(5·16 군사반란五一六军事叛乱),也有比較中立的稱呼「軍事政變」(5·16 군사정변五一六军事政变)。國家重建最高會議上台至六月民主運動期間,「軍事革命」一詞是官方稱呼,但民主化後「軍事政變」成為對此事件的正式名稱。

背景

政變發生當時的社會背景如下:

  1. 自由黨李承晚獨裁政府垮台後,社會處於動盪與矛盾狀態。執政黨民主黨對此束手無策,且黨內新舊派系鬥爭激烈。
  2. 張勉內閣對民主改革態度曖昧;國民對經濟狀況惡化、落後於朝鮮感到不安。(當時韓國的GNP僅約80美元)
  3. 以學生、革新政黨為中心的民主化運動、南北統一運動日益高漲、甚至有韓國學運團體將赴板門店與朝鮮學生委員會進行南北會談。此種局勢造成了軍部的危機感。

除此之外,直接誘發政變的背景,即軍隊內部的問題如下:

  1. 韓戰結束以來,大韓民國國軍的人事斷層和臃腫現象嚴重,因軍中人事停滯而致升遷困難的中下階軍官層瀰漫不滿情緒。
  2. 針對軍方高層腐敗不正而發動的「整軍運動」失敗,運動策劃者遭到免職。

在這樣的背景下,一批陸軍官校8期的少壯派校級軍官以金鐘泌中校為首,開始策劃並主導政變。

起事

原本政變的預定發動日為1961年4月19日,即419學運成功的一周年,計劃利用「可能發生民眾集會或學生遊行」為由進行鎮壓,藉機舉事;但由於當日局勢平穩,因此政變軍無法發起行動,經再度考慮後改為5月12日。之後又因為政變勢力中發生了李鍾泰上校泄漏計劃的事件,而再度延期至5月16日。當日涉入政變的部隊如下[1][2][3]

  • 第30預備師:3個營(兵力約1,000名),李白一中校指揮
  • 第33預備師:第100、101、102團(出動兵力約1,000名),李炳燁上校、吳學鎮中校指揮
  • 第1空降團(兵力約500名),朴致玉上校、崔昭滿中校、金焍民中校指揮
  • 第1海軍陸戰旅(出動兵力約500名),金東河少將、金潤根準將、吳定根中校指揮
  • 第6軍軍屬砲兵隊:第636、933、911、822砲兵營及第6重砲營(兵力約1,000名),文在駿上校、申玄昌中校指揮
  • 第6管區司令部:第10警備排等部隊(兵力約50名),南宮珍少校指揮

5月16日凌晨3時起,由陸官3-5期生為中心的250名軍官和3,500名士官士兵組成的政變部隊向漢城(今首爾)中心進發。第6軍砲兵團從議政府出發南下,其餘空降部隊、海軍陸戰隊和步兵則從漢江南邊過河向北進城。除了海軍陸戰隊渡過漢江大橋時,和駐守該橋的50餘名憲兵發生交火外,未遇到更多大規模抵抗便成功進入了中央廳一帶,政府部門、陸軍本部、國會廣播電台均遭到佔領。清晨5-6時,佔領首都的部隊透過電台向全國發佈政變成功的消息[4]

後續

政變之後,漢城立即實行軍事管制。政變當日,革命軍成立「軍事革命委員會」,陸軍參謀長張都暎中將任委員會主席,朴正熙自任副主席但掌握實權。軍事革命委員會發佈佈告第一號,實行全國戒嚴令,禁止室內集會,出版及報導內容須接受事前審查;佈告第四號,解除總理張勉的職權,逮捕張勉內閣全體閣員及政務委員,解散國會地方議會,禁止政黨社會團體活動,軍事革命委員會代行國家機關一切職能。

1961年5月18日,張勉被迫召開臨時內閣會議,決議政權移交軍事革命委員會;總統尹潽善追認緊急戒嚴令。5月19日,軍事革命委員會改名為「國家重建最高會議」,以改善治安及經濟等理由壓制國民的思想自由言論自由,張都暎為國家再建最高會議議長和內閣首班(總理),朴正熙任國家再建最高會議副議長。6月10日,大韓民國中央情報部(KCIA)成立,性質為情報機構,頒佈了《國家復興非常措施法》、《中央情報部法》、《特別犯罪處罰法》、《反共法》等法令,查封了1200多種報刊。7月3日,朴正熙接替張都暎任國家再建最高會議議長,正式接管軍政大權。12月27日,在美國約翰·甘迺迪政府的施壓下,軍政府通過了「憲法修正案」,公佈了《政黨法》,恢復部分被剝奪參加政治活動人士的自由,准許民間人士參加政治活動;金鐘泌退出現役,籌建民主共和黨,為朴正熙競選總統做準備。1963年10月15日,韓國第5屆民選總統選舉,朴正熙卸下軍職、以民主共和黨總裁的身份出馬參選,擊敗前總統尹潽善,成為了第5屆民選總統,共和黨則取得了國會175個議席中的110個,掌握絕大多數。12月17日,朴正熙正式就任韓國第5屆民選總統,稱為「第三共和國」。[5]此後朴正熙長期獨裁統治,直至1979年遇刺身亡

參考文獻

  1. 네이트 지식 - 아는 사람의 믿을 수 있는 답변~!. [2013-06-25]. 
  2. 第4章「軍事革命政府」 二 五・一六軍事革命の決行。尹景哲著『分斷後の韓國政治』木鐸社、234頁。
  3. 直接の出典は、韓國軍事革命史編纂委員會『韓國軍事革命史 (一)』213~220頁。
  4. クーデターを报じた5月16日当日の新闻1面 (PDF). 東亞日報(夕刊). 1961-05-16 [2011-11-11]. 
  5. 516军事政变. [2010-01-24]. 

外部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