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紀念堂

求聞百科,共筆求聞
毛主席紀念堂
北京市文物保護單位
所在北京市東城區天安門廣場中軸線南端
分類近現代建築
時代1977年
編號2-1
登錄1979年8月21日

毛主席紀念堂是1976年9月9日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主席、中國共產黨中央軍事委員會主席、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全國委員會名譽主席毛澤東逝世後建造的紀念性建築物,位於天安門廣場南側、北京中軸線上,其中陳列有經特殊處理保存的毛澤東的遺體

毛主席紀念堂由中共中央辦公廳毛主席紀念堂管理局管理。

歷史

毛主席紀念堂的原址為中華門,於1958年後被拆除。

1976年9月9日,毛澤東逝世。1976年9月14日,國家計委組織全國八省市十多家單位的設計人員集中到前門飯店,開始毛主席紀念堂的選址及方案設計工作。設在前門飯店的毛主席紀念堂規劃設計領導小組由趙鵬飛袁鏡身沈勃等人組成,參加設計的人員來自中國建築科學研究院北京市規劃局北京市建築設計研究院清華大學天津大學、上海市民用建築設計院、廣東省建築設計研究院、廣州市建築設計研究院、南京工學院、中國建筑西北設計研究院、遼寧省建築設計研究院、黑龍江省建築設計研究院、中國人民解放軍基本建設工程兵設計院。《建築學報》上曾經總結道:「毛主席紀念堂的設計方案,是來自八個省市的老中青設計人員共同進行的。以後由北京市建築設計研究院等在京單位的工人、幹部和技術人員組成毛主席紀念堂規劃設計組,繼續完成了紀念堂的綜合方案設計和整個工程的全部設計工作。」[1]北京玻璃總廠負責水晶棺蓋和前後堵頭的製作,上海新滬玻璃廠負責水晶棺側板的製作,錦州一五五廠則負責水晶棺底板的製作。

1976年10月8日,《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中國共產黨中央軍事委員會關於建立偉大的領袖和導師毛澤東主席紀念堂的決定》發佈。1976年10月15日,北京市建築設計研究院成立毛主席紀念堂規劃設計組,並建立臨時黨支部。1976年11月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審查毛主席紀念堂方案。1976年11月9日,毛主席紀念堂工程指揮部成立,時任北京市建委副主任李瑞環出任總指揮。專門成立了國務院第九辦公室(簡稱「九辦」),統籌修建毛主席紀念堂的各項工作,國務院副總理谷牧負責九辦與紀念堂建設的領導工作。原北京玻璃總廠廠長肖秧、原北京市副市長韓伯平為九辦成員,一起負責毛主席紀念堂設備組的工作。

1976年11月2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最後審定毛主席紀念堂方案,毛主席紀念堂奠基[1][2]華國鋒參加了奠基儀式,並親自為紀念堂基石培土[2]

中央領導決定以北京玻璃總廠下屬的六零五廠(廠長楊光鐸)為主戰場,邀請上海、錦州、武勝等石英玻璃廠,成都二零八廠石英車間工程技術人員來北京搞全國石英玻璃大板的大會戰。分成三個試驗組分別用海南島、江蘇省東海縣送來的水晶粉燒制及用四氯化矽經氫、氧焰燒制。最終把兩種用石英粉燒制的工藝否定了,決定以四氯化矽為原料燒制石英玻璃。四氯化矽是北京化工二廠提供的矽石和撫順送來的熔煉矽鐵用的原料矽石,經不鏽鋼蒸鎦塔、石英玻璃蒸鎦塔粗蒸鎦、精蒸鎦而成,四氯化矽純度要求達到6個9(99.9999%)以上。製成小平板後經過多次熔接做成大板。1977年6月底,新滬石英玻璃廠、吳涇磚瓦廠、錦州石英玻璃廠也做出了石英玻璃大板。光學專家王大珩龔祖同指導消除玻璃板倒影。北京化工設備廠為主,北京儀器廠、上海齒輪廠等協作,只用了兩個月的時間,就製成了中國第一台直徑四米的大型真空鍍膜機,鍍膜後透光率從92%提高到99%。光學專家王大珩建議還要塗一層防潮憎水膜(由武漢大學化學系研發)。採用了化工部晨光化工研究院生產的矽膠用於底座粘結,中國科學院化學研究所研究的特製膠用於大板粘結。

1977年2月,毛主席紀念堂工程指揮部召開工業學大慶會議。1977年3月22日,毛主席紀念堂主體結構提前完成。1977年5月24日毛主席紀念堂建築工程完工。1977年6月17日,毛主席紀念堂工程指揮部召開總結工作、表彰先進大會。1977年7月23日,中共十屆三中全會公報發表。1977年8月18日,中國共產黨第十一次全國代表大會新聞公報發表。1977年8月22日,出席中共十一大的代表瞻仰毛主席遺容,同日發表中共十一屆一中全會公報。1977年8月30日,《人民日報》、《北京日報》頭版發表「毛主席紀念堂全部勝利建成」消息。1977年8月31日,南斯拉夫總統鐵托赴毛主席紀念堂瞻仰毛澤東遺容。1977年9月9日,中共中央全國人大常委會國務院中共中央軍委在毛主席紀念堂北門廣場召開「紀念偉大領袖和導師毛主席逝世一周年及毛主席紀念堂落成典禮大會」。此後,全國各省、自治區、直轄市的代表先後前來瞻仰,截至1977年9月26日達到16萬人[1]

中共中央曾在毛主席紀念堂落成典禮(1977年)、毛澤東誕辰90周年(1983年)、100周年(1993年)、110周年(2003年)、120周年(2013年)之際,在毛主席紀念堂隆重舉行紀念活動[3][4]

為紀念毛澤東誕辰114周年,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與毛主席紀念堂管理局聯合推出「毛主席紀念堂專題網頁」,2007年12月26日上午9時9分正式開通[5]

建築

毛主席紀念堂南北長260米,東西寬220米,佔地面積57200平方米,總建築面積33867平方米。主體建築長寬各105.5米,高33.6米,是柱廊型正方體,坐南朝北,南北正面上方鑲嵌着刻有中共中央主席、國務院總理華國鋒題寫的「毛主席紀念堂」六個金色大字的漢白玉匾額。外廊由44根福建黃色方形花崗岩明柱環抱,每根柱高17.5米。明柱間裝飾有廣州石灣花飾陶板,明柱通體採用青島花崗岩貼面。屋頂有兩層玻璃飛檐,檐間鑲有葵花浮雕。基座有兩層平台,台基高4米,邊長105.5米;台幫全部採用四川大渡河畔的棗紅色花崗岩砌成,四周環以北京房山漢白玉萬年青花飾欄板。南、北門的台階中間,各有兩條漢白玉垂帶,上面雕刻葵花、萬年青、臘梅、青松圖案[3][6]。毛主席紀念堂南門外的30面紅旗,代表全國當時行政區劃的30個省、自治區、直轄市[7]

設施

毛主席紀念堂向群眾免費開放的廳室有北大廳、瞻仰廳、南大廳,以及毛澤東、周恩來劉少奇朱德鄧小平陳雲同志革命業績紀念室和電影廳等等[3]

毛主席紀念堂一層開放的廳室
  • 北大廳:北大廳是瞻仰參觀入口以及舉辦紀念儀式的場所,可容納700多人。北大廳正中安放着漢白玉坐像《毛澤東主席》,總高3.45米,毛澤東面含微笑,端坐在沙發上。背景是巨幅絨繡壁畫《祖國大地》,高6.6米,寬23.74米,展現中國壯美的山河[3][6]
  • 瞻仰廳:瞻仰廳正面的漢白玉牆面上,鑲着金字隸書「偉大的領袖和導師毛澤東主席永垂不朽」,為侯德昌書寫[8]。在瞻仰廳正中間的水晶棺中,停放着毛澤東的遺體。四個表情嚴肅的衛兵守護著毛澤東的水晶棺。毛澤東遺體身着灰色中山裝,覆蓋着中國共產黨黨旗。水晶棺的基座採用泰山黑色花崗岩製成,棺座四周分別鑲嵌着金飾中國共產黨黨徽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徽中國人民解放軍軍徽、毛澤東生卒年份。水晶棺周圍是君子蘭以及玻璃欄杆。[3]
  • 南大廳:南大廳是瞻仰參觀出口。北側白色大理石牆面上,刻有鎏金的毛澤東詞《滿江紅·和郭沫若同志》手跡。[3][6]
毛主席紀念堂二層開放的廳室
  • 「毛澤東、周恩來、劉少奇、朱德、鄧小平、陳雲同志革命業績紀念室」:1983年12月26日,經中共中央書記處決定,在毛主席紀念堂設立的「毛澤東、周恩來、劉少奇、朱德同志革命業績紀念室」正式開放[9]。2001年,為紀念中國共產黨建黨80周年,經中共中央批准,又增設「鄧小平、陳雲同志革命業績紀念室」,同時對1983年建成的「毛澤東、周恩來、劉少奇、朱德同志革命業績紀念室」的陳列內容及形式作出調整及補充。這六個紀念室共陳列文物102件、圖片490張、文獻224件[3][10]
  • 電影廳:放映文獻紀錄片《懷念》[3]

2012年,在毛澤東誕辰120周年前夕(2013年為毛澤東誕辰120周年),中共中央辦公廳決定在毛主席紀念堂設立韶山廳、井岡山廳、遵義廳、延安廳,並在四個廳內陳列反映毛澤東革命生涯中具有重大意義的地方的山水畫。其中,遵義廳主題繪畫作品由貴州省承擔,貴州省的張潤生、喬任俠、王忠才、杜小牧、馬慶中、韓亞明等6名畫家為此創作了《遵義頌》、《雄關漫道》、《赤水紅軍渡口》、《赤水丹霞》等4幅作品,並於2012年交接給毛主席紀念堂管理局[11][12]

雕塑

毛主席紀念堂有五座雕塑。「這次創作的五座雕塑,毛主席漢白玉雕刻坐像高3.5米。北門兩座群雕每座高8米、長15米,人物平均高3.5米左右。南門的兩座,每座高6米、長7米,人物高3.5米左右,四座群像共60多個人物。創作時間約半年,放大製作只有2個月。參加創作的有來自全國18個省市的103位雕塑工作者,可以說是一次空前的大會戰。」雕塑家田金鐸劉逢剛葉毓山孫家彬盛揚陳啟南仇志海王維力蘇暉仲兆乃白瀾生曹承恩龍德輝馬改戶郭其祥孫紀元陳長庚鐵恩厚等人均參加了雕塑的創作。老一輩雕塑家中,劉開渠王朝聞擔任顧問,滑田友曾竹韶王臨乙王合內等指導或參加製作[13]

其中,北大廳內有漢白玉座像《毛澤東主席》。中共中央主席華國鋒、副主席葉劍英和其他中央領導親自審稿,選定了毛主席塑像的方案。華國鋒主席指示:「最主要的是要靠藝術家們把毛主席的形象塑造好,讓工農兵看了滿意。」中央領導指示:「台座不要太高,像不要太大,要讓觀眾看了感到親切。無產階級領袖和資產階級領袖的一個根本區別是無產階級領袖代表人民、為人民服務,與人民群眾保持密切的聯繫。資產階級領袖雕像往往被做成了十分高傲,擺出一副威嚴的架勢。表現毛主席就不能那樣,要親切、慈祥,寓偉大於親切之中。」最後確定了採用坐像而不是立像,坐像「最後確定了毛主席還是像往常一樣地在中南海,親切慈祥地坐在沙發上這樣一個構思。」整座雕像由許多石雕師傅共同雕刻完成[13]。在創作中,坐像的方案始終有坐像交腿還是不交腿這兩種方案。中央選定了交腿的方案。坐像製成後,有人認為交腿像生動、親切,但和紀念堂莊嚴肅穆的氛圍不夠協調。中央研究討論了這些意見,決定重塑一尊平腿坐像,以替換交腿坐像。但執行該決定很繁瑣,最後鄧小平拍板決定不用再更換,因此坐像仍維持交腿[2]

廣場雕塑群像共有四座,均為泥塑,北面正門的東西兩側各有一座,南面後門的東西兩側各有一座。「前邊兩座雕塑應是表現豐功偉績,後邊兩座表現繼續革命,要使群眾瞻仰時思緒萬千,更加激發起革命、團結戰鬥的決心。」[13]

北門東側雕塑表現了民主革命。「表現民主革命的一組,着重體現農村包圍城市人民戰爭槍桿子裏面出政權的思想,主要設計了井岡星火抗日戰爭解放全中國三段主要內容。」[13]

北門西側雕塑表現了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表現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的一組,着重體現無產階級專政條件下繼續革命的思想,分走集體化道路工業學大慶·農業學大寨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三段主要內容。」[13]

南門兩側的兩座雕塑表現了繼承遺志、繼續革命。[13]

參見

參考文獻

  1. 1.0 1.1 1.2 馬國馨,三十年前紀念堂,建築創作2007年09期
  2. 2.0 2.1 2.2 大修183天,毛主席纪念堂再开放. 鳳凰網. 2017-09-01. 
  3.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毛主席纪念堂概况. 毛主席紀念堂官方網站. 
  4. 毛泽东诞辰120周年 习近平等赴纪念堂瞻仰遗容. 中新網. 2013-12-26. 
  5. 毛主席纪念堂专题网页将于2007年12月26日开通. 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2007-12-25. 
  6. 6.0 6.1 6.2 毛主席紀念堂 ,東華流韻,於2014-01-03查閱
  7. 毛主席紀念堂轟轟烈烈營造過程 ,大公網,於2013-01-04查閱
  8. 解析中共新常委亮相背景国画《幽燕金秋图》. 鳳凰網. 2012-11-15. 
  9. 中国共产党大事记·1983年. 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2017-09-03]. 
  10. 毛主席纪念堂增设邓小平陈云同志革命业绩纪念室 对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同志革命业绩纪念室进行调整补充. 人民網. 2001-06-30. 
  11. 金黔在線. 毛主席纪念堂遵义厅主题绘画作品交接仪式在贵阳举行. 新浪網. 2012-10-22. 
  12. 紅網. 湖南画家的国画韶山将亮相毛主席纪念堂. 新浪網. 2012-05-06. 
  13.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讓工農兵看了滿意——毛主席紀念堂雕塑組部分作者座談摘要,美術1977年第5期

延伸閱讀

  • 毛主席紀念堂規劃設計專輯,建築學報1977年第9期
  • 袁鏡身,回顧毛主席紀念堂的設計過程,1985年
  • 高亦蘭,毛主席紀念堂設計過程總結,清華大學建築學院建築史論文集(第一輯),2003年

外部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