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慶帝

求聞百科,共筆求聞
嘉慶帝
清朝第7位皇帝
在位時期:1796年2月9日-1820年9月2日(24年206天)
清仁宗睿皇帝朝服全身像
前任清高宗弘曆(乾隆帝
繼任清宣宗旻寧(道光帝
首都北京
皇宮紫禁城
年號嘉慶
愛新覺羅
永琰 → 顒琰
封爵和碩嘉親王
出生乾隆二十五年十月初六日
(1760年11月13日)
出生地圓明園
逝世嘉慶二十五年七月二十五日
(1820年9月2日)(59歲)
逝世地承德避暑山莊
廟號仁宗
陵墓清昌陵
父親高宗純皇帝弘曆
母親孝儀純皇后魏佳氏
嘉慶帝
漢語名稱
繁體字 嘉庆帝
簡化字 嘉庆帝
蒙古語名稱
傳統蒙文 ᠰᠠᠢᠢᠰᠢᠶᠠᠯᠲᠤ
ᠢᠷᠦᠭᠡᠯᠲᠦ
ᠬᠠᠭᠠᠨ
西里爾蒙文 Сайшаалт ерөөлт хаан
滿語名稱
滿文 ᠰᠠᡳᠴᡠᠩᡤᠠ
ᡶᡝᠩᡧᡝᠨ
ᡥᡡᠸᠠᠩᡩᡳ
穆麟德轉寫Saicungga Fengšen hūwangdi
太清轉寫Saiqungga Fengxen hvwangdi

嘉慶帝(1760年11月13日—1820年9月2日),愛新覺羅氏,名顒琰滿語ᠶᠣᠩ
ᠶᠠᠨ
轉寫Yong Yan),是清朝入關以後的第五位皇帝,1796年2月9日至1820年9月2日在位,年號嘉慶」。西藏方面尊為「文殊皇帝[a]。死後廟號仁宗滿語ᡰᡳᠨᡯᡠᠩ穆麟德žindzung),諡號睿皇帝滿語ᠰᡠᠩᡤᡳᠶᡝᠨ
ᡥᡡᠸᠠᠩᡩᡳ
穆麟德sunggiyen hūwangdi),葬於清西陵中的昌陵

嘉慶帝乃乾隆帝第十五子,原名永琰,乾隆六十年立為皇太子,為避免他人避諱麻煩而改名顒琰[1]1796年2月9日接受父親乾隆帝禪位而成為皇帝,但乾隆帝仍以太上皇身份「訓政」。1799年2月7日乾隆帝逝世後,嘉慶帝才得以掌握實權。

生平

早年經歷

1760年11月13日(乾隆二十五年十月初六日)丑時顒琰出生,初名永琰,是乾隆帝第十五子,母魏佳氏

乾隆三十八年冬至,乾隆帝以秘密建儲制,立永琰為大清皇太子。此前,乾隆帝按其父雍正帝設立的秘密建儲制指定皇位繼承人,但接連兩次建儲,指定太子選均早早去世;到乾隆晚年才第三次立儲,為十五子永琰。乾隆五十四年,封永琰為嘉親王。

訓政時期

乾隆六十年九月辛亥(1795年10月15日),乾隆帝在勤政殿,召皇子、皇孫、王公大臣等入見,宣示十五子永琰為皇太子,第二年傳位於他,是為嘉慶元年,並改皇太子名為顒琰。而太子顒琰及王公大臣等到相繼上奏請求等到「壽躋期頤」(乾隆帝一百歲時),再舉行歸政典禮。

雖最終乾隆帝禪位顒琰,但最初四年,乾隆帝仍以太上皇名義掌朝;至嘉慶四年(1799年)乾隆駕崩,顒琰開始親政,是為嘉慶帝,時已40歲。

整頓貪污

嘉慶四年(1799年)正月,乾隆帝去世,嘉慶帝親政僅五天即逮捕乾隆朝大權臣和珅,迅即下詔宣佈其二十大罪,將和珅賜死抄沒其家產。親政第十五天,就將和珅一黨全部打倒。政府歲入七千萬白銀,而和珅以二十年之閣臣,其所蓄當一國二十年歲入半額而強[2],時人謂「和珅跌倒,嘉慶吃飽」。

嘉慶帝對貪污深惡痛絕,翰林院侍講梁同書「恭錄嘉慶七年御製罵廷臣詩」:「滿朝文武著錦袍,閭閻與朕無分毫;一杯美酒千人血,數碗肥羹萬姓膏。人淚落時天淚落,笑聲高處哭聲高;牛羊付與豺狼牧,負盡皇恩為爾曹。」但他卻拿不出治貪的辦法,他的治貪方式僅針對和珅一人,不肯擴大掃蕩層級,以致於收效有限,更無以改變朝廷全面性的腐化,尤其到了其末期更發生嘉慶兵部大印丟失案遷出一系列朝廷腐化真相,朝野震動。

民變迭起

嘉慶元年(1796年)十月,四川達州爆發徐天德王登廷領導的起義,東鄉(今宣漢)爆發冷天祿王三槐領導的起義,以及太平孫賜俸龍紹周等人領導的起義,史稱川楚陝民大起義

嘉慶四年(1799年),白蓮教首領王三槐北京受審時的供詞提到「官逼民反」,嘉慶知道後受到很大震動。

嘉慶八年(1803年),爆發陳德紫禁城門口行刺嘉慶案。

嘉慶十八年(1813年)九月十五日,發生了天理教民攻入皇宮事件。林清率二百名天理教徒在宦官內應下進攻紫禁城,進至隆宗門方被包圍擊敗。當時,嘉慶在熱河避暑山莊回京的途中,不在宮內。不成軍的平民,武裝進攻皇城,為以來從未見之事。

人口發展

  • 嘉慶元年正月,是年「會計天下民數二億七千五百六十六萬二千零四十四名口」(275,662,044人)。[3]
  • 嘉慶十年,是年「會計天下民數三億三千二百一十八萬一千四百零三名口」(332,181,403人)。[3]正月,顒琰詔內務府大臣嚴行約束太監的權力。
  • 嘉慶二十年,是年「會計天下民數三億二千六百五十七萬四千八百九十五名口」(326,574,895人)。[3]

對外關係

俄國沙皇保羅一世時說了:「就想懲罰一下這個高傲的鄰居(指中國),只是(前任皇帝)他的逝世使軍事準備停了下來」。

1802年底,安南新國王阮福映請求改國號為「南越」。惟古代南越國包括兩廣和越南北部,引起嘉慶帝警惕,改賜名「越南」,沿用至今。

1803年11月,沙俄樞密院致函清朝理藩院:新任俄國沙皇亞歷山大一世已經即位了,想派出使團祝賀嘉慶帝登基。次年3月,嘉慶帝稱俄人:「言辭極為和順,用意亦然頗為誠懇」,「應即准如所請辦理」。

1805年農曆四月,查禁洋人刻書傳教。五月,詔內務府大臣管理西洋堂,未能嚴加稽查,任令傳教,下部議處,其經卷檢查銷毀,習教佟蘭等獲罪。

1805年9月,俄國使者戈羅夫金率242人到伊爾庫茨克。清俄禮儀糾紛,直到12月底抵達外蒙古庫倫,庫倫辦事大臣雲登道爾濟舉辦盛大宴會招待。宴會前,戈羅夫金拒絕向清朝皇帝香案行三跪九叩禮,雙方不歡而散。三十多天爭辯後,庫倫辦事大臣收嘉慶帝聖旨,「將該大使妥為護送回國,並將從該大使所收取之全部貢品一併交還」。

1806年2月,戈羅夫金被迫率團離開。他在邊境逗留了幾個月。直到8月,接沙皇旨意,返回莫斯科。俄國一方面對清朝繼續交涉,另一方面準備對清戰爭。戈羅夫金「堅決要求將整個阿穆爾河左岸歸還俄國」,「只要她(俄國)願意,就能夠把自己的陸軍和海軍派到這個國家的國土上,無論是從地理位置,還是從國力來看」。但這時「在西方拿破崙的桂冠引開了我們對東方的注意」[4]

1808年農曆七月,英國稱幫助葡萄牙防禦法國侵佔澳門,保護英國貿易,派兵船9艘入侵,九月到廣東香山雞頸洋面,英軍300人登岸,佔據澳門三巴寺、東西炮台等,又駕舢板3艘駛入省河,至省城外十三行停泊,要求在澳門居住。兩廣總督吳熊光令他們回黃浦候旨。嘉慶帝指示吳熊光嚴加詰責,命其駛離。英軍不動,清軍封鎖水路,斷絕糧食,英軍在十月間撤離。顒琰以吳熊光表現怯懦,免總督職務,戍伊犁;廣東巡撫孫玉庭革職,顒琰諭示加強澳門炮台。1809年,嘉慶帝指示百齡:英吉利「素性強橫奸詐」,「於本年該國貨船到時,先期留心偵探,如再敢多帶夷兵欲圖進口,即行調集官兵相機堵勦。」[5]

1810年,農曆二月,下詔令各督撫斷鴉片來源。1811年農曆七月,禁西洋人在內地居住,禁人民接觸天主教。1814年底批准兩廣總督蔣攸銛主張的嚴禁農民為洋人服役,洋行不得私蓋西式房屋以及清查商欠等。

1816年,英使阿美士德訪華,雙方禮儀之爭,由於趕路緊急,載有官服與國書的車輛未抵達,路途勞累,阿美士德堅持休息。負責覲見的官員向嘉慶帝謊稱英使生病。嘉慶帝大怒,取消覲見,下令驅逐使團,不要貢品國書,次日賞了使團一些禮物,收了「貢品」,送上敕諭一道,拒絕英國提出的建立外交關係、開闢通商口岸、割讓浙江沿海島嶼要求。

去世

終嘉慶一朝,雖「宵旰勤勞,曾無一日稍紓聖慮」,但貪污問題沒有解決,剪除和珅後卻未能斬草除根,反倒更加嚴重。這時期還爆發了白蓮教天理教等民變,社會衝突激化,鴉片流入中國、八旗的生計問題、錢糧的虧空、河道漕運的難題,清朝國勢日非。[6]清廷只能傾全力平定叛亂。嘉慶在天理教起義平定後,頒佈「罪己詔」,史稱這時期為「嘉道中衰」。

嘉慶二十五年(1820年)秋季,嘉慶帝木蘭秋獮(秋季打獵)。在到達熱河避暑山莊的次日,即嘉慶二十五年七月二十五日(1820年9月2日),嘉慶帝因天氣暑熱,旅途勞頓,[7]可能並發心血管病腦中風而猝死。享壽61歲。[8]據說嘉慶帝是清朝在位體型最胖皇帝。[9]

道光元年三月二十三日(1821年4月23日),嘉慶葬於昌陵(清西陵)。

評價

終嘉慶一朝,除了賜死和珅處斬鄭源鸘處絞富綱平定白蓮教川楚教亂、平反並停止一些文字獄[10]、主持為被毒殺清官李毓昌伸冤[11],除此之外顯著的政績實在不多,只是一位勤政圖治的守成君主,個性循規蹈矩。他曾在《勤政愛民論》寫道:「勤政本來是為了愛民。有實心而後才有實政,有實政才能給百姓以實惠。……內外大臣應該在勤政的同時,實心實意的為百姓辦事才是……」然此期間黃河再度決堤,然而人謀不臧,用心做事的數名官員被貪官污吏陷於不義,好官或被罷職,或被降職,甚至鞠躬盡瘁都未能獲得重視,災民大起。

乾隆晚年好大喜功,重用和珅,造成吏治敗壞,加上白蓮教起義,在嘉慶時期達到高潮,嘉慶帝雖有心整治國家,接連發佈整飭吏治的諭旨,但性情優柔寡斷,對弊政多是懲而不殺,戒而不絕,最後政令不出紫禁城,無力解決其皇父統治期間晚年社會的矛盾,僅保持大清的盛世一陣子,吃老本的問題未解決,貪污更加嚴重,從此清朝進入了嘉道中衰。嘉慶帝一生勤政,也雅好戲劇,洪亮吉上疏指責他「恐退朝之後,俳優近習之人,熒惑聖聽者不少」。嘉慶元年(1796年)正月,剛當皇帝的顒琰連看了十八天戲。當時乾隆雖退位,但仍大權獨攬,顒琰無事可做。

嘉慶帝在其書房內

閻崇年:嘉慶的悲劇在於認為天下的問題都是由於和珅不好、百官不好造成的,而沒有從自身找責任,也沒有從制度挖根源。嘉慶在25年的皇帝生涯中,雖一件一件地解決乾隆盛世留下的危機,卻又一步一步地陷入更深的危機。乾隆朝盛世下的危機,到嘉慶朝更加深重。

張宏傑:從親政初期的偉大,到謝幕時的尷尬,嘉慶的滑落曲線如此令人嘆息。他二十多年的統治,前面連着「康乾盛世」,緊接其後的,則是「鴉片戰爭」。正是在嘉慶皇帝的統治下,大清王朝完成了走向萬劫不復的衰敗的關鍵幾步。

軼聞

  • 台灣1980年代初台語歷史劇「嘉慶君游台灣」,對台灣有一定程度影響,是根據野史傳說編劇,嘉慶帝身為皇子時到台灣,當時貼身有二保鏢,李勇王得祿李勇於南投竹山保謢嘉慶時中箭傷逝,王得祿則謢主有功,當上台人清朝最高階官員,浙江提督太子太保,今墓葬於台灣嘉義縣六腳鄉雙涵村。這齣戲也讓嘉慶帝成為台灣非常知名的清朝君王。

家族列表

后妃

  • 孝淑睿皇后喜塔臘氏,副都統、內務府總管和爾經額之女,仁宗為皇子時冊封為嫡福晉,仁宗即位後冊封為皇后,嘉慶二年二月崩。生一子道光帝,二女,一殤,一下嫁瑪尼巴達喇
  • 孝和睿皇后鈕祜祿氏,禮部尚書恭阿拉之女,仁宗及位前冊為側福晉。仁宗即位後封貴妃,是繼雍正朝的年貴妃、乾隆朝的高貴妃後,第三位「初封貴妃」[12]。孝淑皇后崩後,乾隆帝命其為皇后,於仁宗釋服前先封為皇貴妃,攝六宮事。嘉慶六年冊為皇后。嘉慶二十五年八月,嘉慶帝在熱河巡行時駕崩。嘉慶帝的死訊傳回紫禁城後,皇后傳旨令宣宗道光帝即位。宣宗即位,晉皇太后。道光二十九年十二月崩,年七十四。生二子,綿愷綿忻,一女,殤。
  • 和裕皇貴妃,劉佳氏。仁宗為皇子時,為格格,嘉慶初年,封為諴妃[13],嘉慶十三年進諴貴妃。宣宗尊為皇考諴禧皇貴妃。為嘉慶生下長子但早殤,一女下嫁索特納木多布濟
  • 恭順皇貴妃,鈕祜祿氏。嘉慶初年,被選入宮,封為如貴人,進如妃。宣宗尊為皇考如貴妃,文宗時尊為皇祖如皇貴太妃,薨,年七十四。生一子,綿愉,二女,皆殤。
  • 恕妃完顏氏,仁宗為皇子時,為側福晉。卒於嘉慶登基前,追封為恕妃。[14]
  • 華妃,侯佳·六妞,名六妞,仁宗為皇子時,為格格,嘉慶初封瑩嬪[15]。後晉華妃。一女,殤。
  • 莊妃,王佳氏,仁宗為皇子時,為侍妾。嘉慶初封春常在,進春貴人、吉嬪、莊妃。
  • 信妃,劉佳氏,嘉慶三年三月賜號信貴人,進信嬪。道光帝晉尊為皇考信妃。
  • 遜嬪,沈佳氏,仁宗為皇子時,為格格。嘉慶二年追封遜嬪。[14]
  • 簡嬪,關佳氏,仁宗為皇子時,為格格。嘉慶二年追封簡嬪。[14]
  • 淳嬪,董佳氏,嘉慶二年十一月,在《官女子媽媽里用銀檔》出現,同年十二月二十八日才進宮。初賜號淳貴人,晉封為淳嬪。
  • 榮嬪,梁氏,仁宗為皇子時,為侍妾,賜號榮常在,晉封榮貴人,道光帝晉尊榮嬪。
  • 恩嬪,烏雅氏,賜號恩貴人,道光帝晉尊為恩嬪。
  • 安嬪,蘇完瓜爾佳氏,嘉慶五年賜號安常在。道光帝晉尊為安嬪。
  • 芸貴人,姓氏不詳,嘉慶九年四月封芸貴人,嘉慶十年卒,葬昌陵妃園寢。
  • 玉貴人,姓氏不詳。嘉慶二年十一月,在《官女子媽媽里用銀檔》出現,同年十二月二十八日才進宮。嘉慶十九年閏二月,玉貴人開始患病,十月初七因受風寒而卒,葬昌陵妃園寢。
  • 慧常在,姓氏不詳。僅在嘉慶朝醫案中出現,應該葬於昌陵妃園寢。因為園寢中的寶頂數量,與已知的嘉慶帝后妃人數不符,尚有空缺。

皇子

嘉慶共生有5子9女。

皇女

影視形象

年份 影視作品 飾演的演員
1987年 滿清十三皇朝 汪禹
1996年 宰相劉羅鍋 阮巡
1997年 嘉慶君游台灣 劉德凱
2001年 七品欽差 李蓬
2001年 九歲縣太爺 王光輝
2002年 乾隆王朝 賈一平
2002年 夢斷紫禁城 王光輝
2004年 金枝慾孽 于洋
2005年 少年嘉慶 黃維德
2005年 嘉慶皇帝 辛柏青
2005年 褡褳王爺 牛青峰
2006年 紅墨坊 侯祥玲
2009年 嘉慶君游台灣 (2009年電視劇) 黃少祺
2010年 大內低手 于波
2015年 張保仔 劉江
2018年 天命 譚俊彥
2018年 延禧攻略 唐嘉童
2018年 如懿傳 魏子涵

註釋

  1. 藏傳佛教文殊菩薩敬稱「清帝」。

參考書目

  1. 清實錄·高宗純皇帝實錄》卷之一千四百八十六 乾隆六十年九月三日:「(辛亥)立皇十五子嘉親王顒琰為皇太子……皇太子名上一字,改書「顒」字。其餘兄弟及近支宗室一輩,以及內外章疏,皆書本字之「永」,不宜更改。清書缺寫一點,以示音同字異而便臨文。」
  2. 《清朝野史大觀·和珅家財》
  3. 3.0 3.1 3.2 《清史稿》本紀十六
  4. 嘉庆帝赶走俄国人,沙皇想教训清朝,拿破仑帮了中国一个大忙. www.sohu.com. [2020-09-21] (英語). 
  5. 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 澳門基金會; 暨南大學古籍研究所 (編). 〈489 寄諭两广总督百齡英货船到时须留心侦探相机办理并核定前此应付银两具奏〉. 《明清时期澳门问题档案文献汇编(一)》. 人民出版社. 1999. ISBN 9787010030692 –透過澳門基金會. 
  6. 嘉慶帝十八年十二月御製《原教》嘆說:「承平日久,生齒日繁,物價騰貴,游手之民,不遑謀食。加之以官多疲玩,兵盡怠慵,文不能辦事,武不能操戈,頑鈍無恥,名節有虧,朕遇斯時,大不幸也。中外已成錮疾,自不知教,焉能教民,而邪教從此起矣。始以造福逃劫,引誘痴愚,終歸於滅絕人倫,謀反大逆,因邪教聚不逞之徒,肆行無忌。」(《清仁宗實錄》卷二八一)
  7. 《清仁宗實錄》記載:「此次蹕圖,偶感暍暑。」
  8. 《嘉慶遺詔》:「迨抵山莊,覺痰氣上壅,至夕益甚,恐克弗瘳。」
  9. 《清宣宗實錄》載顒琰「天體豐腴」。
  10. 《清仁宗實錄》卷三十九
  11. 《清仁宗實錄》卷二百十一、二百十四、二百十五
  12. (嘉慶朝實錄 卷1)○遣禮部尚書德明、為正使。禮部右侍郎周興岱、為副使。持節、齎冊、寶、冊封側妃鈕祜祿氏為貴妃
  13. (嘉慶朝實錄 卷1)○遣禮部尚書紀昀、為正使。內閣學士扎郎阿、為副使。持節、齎冊、印、冊封劉佳氏為諴妃。
  14. 14.0 14.1 14.2 (嘉慶朝實錄卷 16)○壬辰。諭內閣、從前朕之側福晉完顏氏。格格關氏沈氏。或系皇父指賞。或生有公主。今俱早已溘逝。著加恩將側福晉完毅氏、追封恕妃。格格關氏、追封簡嬪。格格沈氏、追封遜嬪。交內務府大臣等、按其追封品級。照例辦理。暫停於靜安莊之傍所。俟萬年吉地工程完竣。於隨同皇后梓宮送往。
  15. (嘉慶朝實錄 卷1)○遣禮部左侍郎鐵保、為正使。內閣學士那彥成、為副使。持節、齎冊、冊封侯佳氏為瑩嬪。
嘉慶帝
清朝
出生於:1760年11月14日逝世於:1820年9月2日
統治者頭銜
前任:
清高宗弘曆
(父)

年號:乾隆
大清皇帝
1796年2月9日-1820年9月2日
嘉慶元年正月初一 -嘉慶二十五年七月廿五
繼任:
清宣宗旻寧
(子)

年號:道光
西藏文殊皇帝
1796年2月9日-1820年9月2日
蒙古大汗
1796年2月9日-1820年9月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