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年

求闻百科,共笔求闻

何英年(19世纪?—1901年),又称英年,字菊侪[1]清朝官员,内务府汉军正白旗人,官至侍郎庚子拳乱时支持义和团杀害外国人,八国联军时随慈禧太后西逃,于《辛丑和约》第二条被指为战犯应予赐死,后自尽

简介

贡生出身,考取内务府笔帖式,升任内务府郎中[2]

光绪十七年(1891年),任护军参领[3]。光绪十九年,任奉宸苑卿[4]。后署工部右侍郎[5],任满洲翻译乡试副考官[6]。光绪二十年,任工部右侍郎[7]、京营左翼总兵[8]

光绪二十一年,查勘惠陵河道泊岸等处应修工程[9]。次年,办理皇帝本生母醇贤亲王嫡福晋叶赫那拉氏丧事[10]、摉捕东陵树株松虫[11]。光绪二十三年,任勘估东陵应修各工[12]。光绪二十四年,照料德国亲王来京地面弹压事宜[13]。光绪二十四年,任正红旗汉军副都统[14]。光绪二十六年,任工部左侍郎[15]、户部左侍郎。

庚子拳乱中,随载勋等与攻打使馆,八国联军陷京师,随慈禧太后光绪皇帝逃往西安,任行在查营大臣[2]、稽查买卖街事务[16]、左都御史[17]

辛丑条约》议定,各国要求惩办祸首,羁西安狱,旋命自尽[18]

参考文献

  1. 台北故宫博物院图书文献处清史馆传稿 ,701005973号
  2. 2.0 2.1 台北故宫博物院图书文献处清史馆传稿 ,701005990号
  3. 清史稿校注 ,13册 ,10710
  4. 德宗景皇帝实录 ,328卷 ,(5)212
  5. 清朝职官年表 ,1册 ,519
  6. 德宗景皇帝实录 ,328卷 ,(5)213
  7. 清朝职官年表 ,1册 ,520
  8. 德宗景皇帝实录 ,347卷 ,(5)453
  9. 德宗景皇帝实录 ,367卷 ,(5)807
  10. 德宗景皇帝实录 ,390卷 ,(6)87
  11. 德宗景皇帝实录 ,397卷 ,(6)195
  12. 德宗景皇帝实录 ,409卷 ,(6)340
  13. 德宗景皇帝实录 ,417卷 ,(6)466
  14. 德宗景皇帝实录 ,424卷 ,(6)569
  15. 清朝职官年表 ,1册 ,525
  16. 德宗景皇帝实录 ,467卷 ,(7)129
  17. 清朝职官年表 ,1册 ,318
  18. 《辛丑条约》(附件六):光绪二十七年正月初三日内阁奉上谕:此案祸首诸臣,昨已降旨,分别严行惩办。兹据奕劻、李鸿章电奏,按照各国全权大臣照会,尚须加重,恳请酌夺等语。除载勋已赐令自尽,毓贤已饬即行正法,均各派员前往监视外,载漪、载澜均定为斩监候罪名,惟念谊属懿亲,特予加恩发往极边新疆,永远监禁,即日派员押解起程。刚毅情罪较重,应定为斩立决,业经病故,免其置议。英年、赵舒翘昨已定为斩监候,著即赐令自尽,派陕西巡抚岑春煊前往监视。启秀、徐承煜,各国指称力庇拳匪,专与洋人为难,昨已革职,著奕?、李鸿章照会各国交回,即行正法,派刑部堂官监视。徐桐轻信拳匪,贻误大局,李秉衡好为高论,固执酿祸,均应定为斩监候,惟念临难自尽,业经革职,撤销恤典,应免再议。至首祸诸人,所犯罪状,已于前旨内逐一明白声叙矣。钦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