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仁奎

求闻百科,共笔求闻
胡仁奎
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贸易部海关总署副署长
任期
1953年1月-1961年2月
署长孔原 林海云
北京林学院院长
任期
1961年2月-1966年12月
个人资料
梅亭
出生1901年
 大清山西省定襄县蒋村
逝世1966年12月29日(65岁)
 中国北京市
国籍 中国
政党中国共产党 中国共产党
配偶李伦
母校北京大学

胡仁奎(1901年—1966年12月29日),字梅亭,男,山西定襄人。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人物,晋察冀抗日根据地的创始人之一,革命战争中长期从事地下情报工作[1][2][3]

生平

早年

1901年胡仁奎出生于山西省定襄县蒋村一个地主兼小商人家庭。1919年中学毕业后在定襄县第二高小任教。1925年夏,考入北京大学数学系。1926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暑假,胡仁奎回家探亲,因北伐战争阻断交通,未能按时返校,因此与党组织失去联系[4]

1928年夏,重新回到北平,继续学业,同时以党外成员的身份掩护贺昌薄一波等地下党员开展工作,并受中共顺直省委所托,时常奔走营救被捕共产党员。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参加北大学生南下示威团,声援抗日救国活动[5]。1932年从北京大学毕业,先后辗转于西安、运城、临汾、青岛、北平等地执教。

1936年协助中共北平市委组织部部长安子文开展地下工作。8月,奉命与阎锡山代表郭挺一一起保释薄一波等61名关押于北平军人反省分院的“政治犯”出狱[4]

抗日战争

1938年9月山西五台松岩口模范医院开幕典礼,左起:胡仁奎、聂荣臻邓拓白求恩宋劭文潘自力娄凝先

1937年七七事变后,回到山西参加抗日活动,加入牺牲救国同盟会山西青年抗敌决死队。8月,经中共北方分局负责人彭真批准,恢复组织关系[6]。9月,出任盂县县长,积极动员青壮年参加决死队,开展游击战争。10月,兼任山西省第一行政区(晋东北)行政指导员,负责指导盂县、平定寿阳榆次昔阳五县的抗日工作。太原会战后,晋东北地区沦陷,当地大部分官员弃职南逃,只有胡仁奎与五台县县长宋劭文坚持敌后抗战。12月,由于晋察冀地区国民党政权瓦解,胡仁奎、宋劭文二人在八路军115师政委聂荣臻的支持下发起成立晋察冀临时行政委员会筹备处,着手筹建边区政府。

1938年1月,经国民政府批准,晋察冀边区行政委员会河北阜平正式成立,是为敌后由共产党领导建立的第一个统一战线性质的抗日民主政权,宋劭文为主任委员,胡仁奎为副主任委员兼民政处处长、银行监督,主管行政区划、户籍、选举、卫生、保育、婚姻、劳资、佃业、社团、抚恤、救济、宗教、禁烟、禁毒等工作[7]。9月,阎锡山来电要求晋察冀边区行政委员会主任委员及副主任委员加入国民党。经北方分局批准,胡仁奎加入国民党。同年,晋察冀边区国民党筹备委员会成立,胡仁奎任主任,刘奠基任副主任。

1939年2月,胡仁奎、刘奠基二人代表晋察冀边区政府赴陕西省宜川县秋林镇,向第二战区司令长官阎锡山汇报工作,并留下来参加了秋林会议。5月,作为“国民党”坚持敌后抗战的模范,胡仁奎与刘奠基、阎锡山的亲信梁化之等人受蒋介石邀请来到重庆接受表彰,后进入中央训练团受训。在重庆期间,胡仁奎按照八路军驻重庆办事处的指示,假意接受了国民党中央组织部长朱家骅的招徕,出任河北省党部委员兼冀西党务指导员,借此打入CC中统组织内部获取情报。8月,胡仁奎一行离开重庆,北返晋察冀边区[6]

1940年3月,胡仁奎经成都、秋林、延安、绥德返回晋察冀边区。按照中共晋察冀分局的意见,胡仁奎此后以“国民党员”的公开身份活动,在明面上与中国共产党“保持距离”,以示自己已被蒋介石收买,以此取信国民党一方。8月,晋察冀边区贸易总局成立,胡仁奎兼任局长[3]。1941年6月,被选为晋察冀边区自然科学研究会理事。1942年国民党冀西办事处和晋东北办事处撤销,成立晋察冀边区国民党联合办事处,胡仁奎为主任。8月,朱家骅电邀胡仁奎再次赴渝述职。11月,与夫人李伦一起到达延安,获得毛泽东主席接待。1943年3月,抵达重庆,向国民党中央党部汇报工作。10月,离开重庆。

1944年4月,胡仁奎、李伦夫妇以国民党客人的身份访问延安,在延安交际处暂住。期间与林迈可李效黎夫妇一起出席了中共中央办公厅在杨家岭中央大礼堂举行的欢迎会。

1945年2月,国民党中央组织部长陈立夫电召胡仁奎来重庆工作。3月20日,经周恩来彭真聂荣臻刘澜涛等人研究,决定让胡仁奎三赴重庆,专职进行敌后潜伏工作。4月,胡仁奎抵达重庆,在中统副局长郭紫峻的安排下,住在中统局开设的大道出版社,负责中统与曾家岩周恩来公馆的接洽[3]

解放战争

1945年8月,中共中央主席毛泽东赴重庆与国民党谈判,在国共谈判期间胡仁奎为中共代表团会见国民党上层人物做了许多引见工作,陪同毛泽东周恩来王若飞等人拜访了朱家骅陈立夫等国民党政要。

1946年7月12日,胡仁奎随国民党中央党部还都南京,任国民党中央党部设计委员。在南京,国民党中统局局长叶秀峰指派胡仁奎时常前往梅园新村中国共产党代表团驻地“打探消息”,胡仁奎则借此机会定期向党组织汇报国民党方面的情报。1947年3月7日,中共南京、上海办事处及《新华日报》社被国民党强制驱逐回延安,第二次国共合作彻底破裂。临行前,代表团负责人董必武梅益叮嘱胡仁奎留在国统区继续工作[6]。此后,胡仁奎便失去了与党组织的联系。1947年11月8日,胡仁奎一家以竞选山西省国大代表为由回到北平,之后因特务监视,一直在北平寓居。

1949年1月31日,北平和平解放。第二天,胡仁奎便找到了北平市委书记彭真,重新归队,结束了“潜伏”生涯[3]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解放后,胡仁奎历任华北人民政府对外贸易管理局副局长、天津华北对外贸易公司副总经理[8]中央人民政府贸易部办公厅主任、贸易部国外贸易司副司长。1952年3月,任对外贸易部对外贸易管理总局局长。1953年1月,任对外贸易部海关总署副署长。1960年2月,兼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接待和安置归侨委员会委员。1961年2月,改任北京林学院院长、党委常委[9]。文化大革命中,胡仁奎因其复杂的历史经历被诬为“中统特务”,遭受迫害[3]

1966年12月29日,胡仁奎在北京病逝,享年65岁[10]

平反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胡仁奎得到平反昭雪、恢复名誉。1979年1月12日,胡仁奎骨灰移葬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并举行了隆重的骨灰安放仪式。仪式由国家林业总局副局长梁昌武主持,农林部副部长、国家林业总局局长罗玉川致悼词。胡仁奎的生前友好姚依林程子华吕东罗青长李葆华薄一波安子文刘澜涛等和群众代表五百多人参加了骨灰安放仪式[10]

亲属

妻:李伦,原名李东生,1917年10月出生于湖南郴县,国民政府陆军第一医院院长李穆生之妹。1938年3月在新四军湘南通讯处负责人王涛的介绍下来到延安,进入陕北公学学习,后因不习惯北方生活离开,被八路军驻渝办事处安排在成都工作。1939年在成都与北返的胡仁奎结识,同年10月在秋林与胡仁奎结婚。文化大革命中被卷入“彭真、薄一波、安子文——胡仁奎、李伦特务案”,被关入秦城监狱八年[11]。文革结束后获得平反。

著作

  • 《游击区经济问题研究》,黄河出版社,1939年10月出版

参考资料

  1. 徐为民 (编). 中国共产党名人词典. 沈阳: 辽宁教育出版社. 1988: 108. ISBN 7538207031. 
  2. 山西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 (编). 山西人物志资料 第4辑. 1986: 97–98. 
  3. 3.0 3.1 3.2 3.3 3.4 定襄县志编纂委员会 (编). 定襄县志. 北京: 中国青年出版社. 1993: 567–569. ISBN 7500613261. 
  4. 4.0 4.1 何奇. “红色特工”胡仁奎. 文史月刊. 2006, (7): 22-29. ISSN 1671-0746. 
  5. 刘子威. 北大南下示威团反蒋斗争纪实.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山西省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 (编). 山西文史资料 第65辑. 1989: 10–19. 
  6. 6.0 6.1 6.2 何奇. 毛泽东蒋介石座上客根据地国统区穿梭人──胡仁奎传奇. 炎黄春秋. 1997, (5): 56-61. ISSN 1003-1170. 
  7. 宋劭文. 牺盟会的成立与晋察冀边区的创建.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山西省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 (编). 山西文史资料 第15辑. 太原: 山西人民出版社. 1983: 50–65. 
  8. 林海云传记组 (编). 林海云传 从红军战士到共和国海关总署署长、外贸部部长. 北京: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2000: 197. ISBN 7810009931. 
  9. 历任领导. 北京林业大学. 
  10. 10.0 10.1 胡仁奎同志骨灰安放仪式在京举行. 人民日报 (第4版). 1979-02-03. 
  11. 李伦同志谈李穆生. 郴县文史资料 第1辑. 1987: 108–113. 
教育职务
前任:
李相符
北京林学院院长
1961年2月-1966年12月
空缺
下一位持有相同头衔者:
甄林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