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行简

求闻百科,共笔求闻
宜昌市三游洞内三诗人的石像,左为白行简、中为白居易、右为元稹

白行简(776年—826年),知退,原籍太原,后迁籍陕西下邳下邽(今陕西渭南东北),出生于河南新郑,唐朝文学家。著名文学家白居易之弟。元和二年(807)进士,授秘书省校书郎,累迁司门员外郎,主客郎中,又曾任度支郎中,膳部郎中等职。白行简以写作传奇著称,有《李娃传》等名篇。着有文集10卷,文辞简易,有其兄风格。

宝历二年(826年)冬,白行简病逝,时年50岁。

生平

唐代宗大历元年(776年),白简行出生于河南新郑(今河南新郑西北)东郭宅,彼时白居易五岁。白行简童年时并不顺利,十九岁时,时任襄州别驾的父亲白季庚病逝,全家的生计陷入了困境,白居易和白行简靠务农耕田维持生活。贞元十五年(799年),大哥白幼文担任浮梁主簿,但职低薪薄。贞元十六年(800年),白行简和哥哥白居易、表兄白逸一同进京赶考,白居易和白逸都中选成进士,但无奈白行简落榜。元和二年(807年),白行简第二次参加科举考试应试中选,其后,被任命为秘书省校书郎,入朝为官。[1]

元和九年(814年),剑南东川节度使卢坦召白行简为掌书记,白行简入卢坦幕府。元和十二年(817年)九月,卢坦病卒,白行简辞去幕府职位,前去寻找当时被贬职失意的白居易。元和十三年(818年)春,白行简从梓州(今四川绵阳)出发,到达江州(今江西九江)与白居易团聚。同年冬,在宰相崔群举荐下,白居易被任命为忠州(今重庆市忠县)刺史。元和十四年(819年),白行简和白居易一起前往忠州就职。在途中,白行简、白居易在夷陵黄牛峡遇到故友元稹,三人同游长江西陵峡三游洞,吟诗作赋,被世人称为“三游洞摩崖[2]。元和十五年(820年)夏,白居易被朝廷召回,白行简也一同北上归朝。

长庆元年(821年),白行简被授予左拾遗,后又担任度支员外郎。任官期间,白行简刚正不阿、雷厉风行。彼时水运营田使贺拔志贪污,年终谎报营田数目被举报,朝廷命令白行简彻查此案。白行简经过调查,证实了贺拔志之罪,贺拔志畏罪自杀。[3]

宝历元年(825年),白行简升职主客郎中,加封为朝散大夫[4]。宝历二年(826年)冬,白行简因病去世,时年50岁。死后安葬在下邽义津乡白氏族茔(今渭南市临渭区渭河以北)。[5]

著作

白行简文笔优美,著有《李娃传》、《三梦记》等唐人传奇。《李娃传》因著录于《太平广记》而得以流传至今。白行简所作《天地阴阳交欢大乐赋》由法国汉学家伯希和敦煌石窟发现,带回巴黎;后又经荷兰外交家高罗佩翻译成英文,名闻世界。另有名篇《滤水罗赋》。《李娃传》有弗兰兹·库恩翻译的德文译本。[6][7]

诗七首:《春从何处来》、《贡院楼北新栽小松》、《金在》、《归马华山》、《夫子鼓琴得其人》、《李都尉重阳日得苏属国书》、《在巴南望郡南山呈乐天》。《全唐诗》卷四六六著录,其中《文苑英华》卷一八六、一八七、一八九收省试诗三首。

纪念

白行简、白居易、元稹三人游览的“三游洞摩崖”后经历朝文人追捧及当地政府民众保护,已经成为一处著名景点。2006年5月25日,宜昌市三游洞摩崖被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

参考

  1. 唐五代入蜀诗与巴蜀文化研究.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16: 1-PT291. ISBN 978-7-5161-8644-2 (中文). 
  2. 2.0 2.1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编辑委员会; 中国. 国家文物局.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第六批.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文物出版社. 2004: 54 (中文). 
  3. 山西历史人物传. 1983: 207 (中文). 
  4. 白居易传. 中国古代作家研究丛书. 陕西人民出版社. 1983: 220 (中文). 
  5. 山东大学. 文史哲研究所. 中国历代著名文学家评传: 续编. 中国历代著名文学家评传: 续编. 山东教育出版社. 1989: 835. ISBN 978-7-5328-0424-5 (中文).  |issue=被忽略 (帮助);
  6. 元白研究学术档案. 中国学术档案大系. 武汉大学出版社. 2018: 141. ISBN 978-7-307-15399-8 (中文). 
  7. 唐朝小说史. 中国断代专题文学史丛刊.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3: 165. ISBN 978-7-02-015647-4 (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