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曾

求闻百科,共笔求闻

王曾(977年—1038年),字孝先福建路泉州晋江(今福建省晋江市)人,后徙居京东东路青州益都(今山东省青州市),北宋宰相

生平

八岁早孤,由叔父王宗元养大。咸平五年(1002年)乡试会试殿试第一,“三元及第”,授翰林学士、知审刑院等。仁宗时,任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宰相级)。景佑元年(1034年),为枢密使。拜右仆射门下侍郎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封沂国公。因不容吕夷简,罢相,以左仆射资政殿大学士判郓州宝元元年(1038年),卒于任上。赠侍中“文正”(最高级别的文臣谥号)。[1] 著有《九域图》3卷、《契丹志》1卷、《笔录》1卷、《王文正公笔录》。王曾无子,以弟王皞之子王绎为嗣子。

宋英宗嘉佑八年(1063年),王曾名列第一,与吕夷简曹玮得以配享宋仁宗庙庭(配享太庙)。[2][3]

家庭

兄弟

  • 王皞,字子融(后皞改名子融),一字熙仲,王曾之弟。

养子

  • 王绎,王皞之子。

参考书目

  • 清 丁柔克《柳弧》,第229《三元》

参考资料

  1. 宋史(卷310). 宝元元年冬,大星晨坠其寝,左右惊告。曾曰:“后一月当知之。”如期而薨,年六十一。赠侍中,谥文正 
  2. 宋史(卷310). 皇祐中,仁宗为篆其碑曰“旌贤之碑”,后又改其乡曰旌贤乡。大臣赐碑篆自曾始。仁宗既祔庙,诏择将相配享以曾为第一。曾无子,养子曰縡。又以弟子融之子绎为后,尚书兵部郎中、秘阁校理致仕,卒。 
  3. 宋会要辑稿(礼五九). 英宗嘉佑八年十月十九日,翰林学士王珪等奏:“准诏下两制定议,仁宗祔庙,当以何人配享。臣等伏以仁宗飨国长久,励精政治,以知人之明,得驭臣之体,是以豪英材杰乐为之用,外宣威灵,内经庙略,臣主感会,驯致太平。辅相则有故尚书右仆射、赠尚书令、谥文正王曾,忠允清亮,履德经哲,致位上宰,燮和大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