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遇春(清朝)

求闻百科,共笔求闻
紫光阁功臣像》中的杨遇春

杨遇春(1760年或1761年—1837年),字时斋四川崇州人,清朝名将。[1]

生平

乾隆四十四年,武举出身;乾隆年间,屡从福康安作战[2],升守备乾隆六十年(1795年)从往贵州,镇压苗族起义;于嘉庆二年随额勒登保湖北,转战,平定白莲教川楚教乱;嘉庆十八年为参赞大臣,从那彦成镇压天理教起事,克滑县道光五年(1825年)任陕甘总督,次年出兵平定张格尔叛乱[3]。后以年老辞官,进一等昭勇侯;谥忠武[4]

影响

后代

  • 子:杨国桢,二代昭勇侯,曾任河南布政使,官至闽浙总督。
  • 孙:杨炘,三代昭勇侯,组织昭勇军镇压四川起义,阵亡。

参见

参考

  1. 《四川百科全书》编纂委员会编. 四川百科全书. 成都: 四川辞书出版社. 1997. 
  2. 邱树森主编. 中国历代人名辞典. 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 1989.03: 1002. ISBN 7-5392-0396-X. 
  3. 白玉林,曾志华,张新科主编. 清史解读 上. 昆明:云南教育出版社. 2011.12: 233. ISBN 978-7-5415-5108-6. 
  4. 李成良,杨振之主编. 可爱的四川. 成都:四川文艺出版社. 1995.06: 202–203. ISBN 7-5411-13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