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无产阶级艺术同盟

求闻百科,共笔求闻
朝鲜无产阶级艺术同盟
谚文조선프로레타리아예술동맹
조선프롤레타리아예술동맹
汉字朝鮮Prolétaria藝術同盟
朝鮮Proletarier藝術同盟
文观部式Joseon Proletarier Yesul Dongmaeng
马-赖式Chosŏn Prolétaria Yesul Tongmaeng

朝鲜无产阶级艺术同盟朝鲜语:조선프로레타리아예술동맹朝鮮Prolétaria藝術同盟世界语Korea Artista Proleta Federacio),简称“卡普”(KAPF、카프),是受到1920年代开始后迅速传播的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和不断成长的工人运动的影响下,于1925年以"无产阶级文学"的口号由进步作家、艺术家组织的左翼文学团体。

背景

进入1920年代后,在马克思列宁主义迅速普及、工人运动兴起的社会环境中,艺术领域也出现了思考艺术的社会作用,并将自己的创作与无产阶级群众的切身利益相结合的作家,他们组建了焰群社PASKYULA等文学团体,形成了新倾向派文学这一无产阶级文学流派。[1]

历程

创立

1925年,朴英熙、金基镇、金永八等发起人成立朝鲜无产阶级艺术同盟,简称“卡普”。“卡普”由原焰群社PASKYULA的作家以及个别以“无产阶级文学艺术”为目标的作家、艺术家组成。他们通过自己的创作活动,反对日本殖民,批评不合理的社会制度。然而这些批判与反对是不够彻底的。

“卡普”早期作品的短篇小说《致R君》、《出逃记》、《贫穷的人们》等反映了他们的这种志向。1926年1月发行机关报《文艺运动》。随着客观现实的发展和文学力量的增长,1927年,“卡普”讨论了将无产阶级文学发展到更高阶段的对策,通过新纲领并改编组织。

改编后在东京发行了机关报《艺术运动》,出现了比初期无产阶级文学更发达的思想艺术特点的作品。例如小说《洛东江》、《元甫》、《造纸厂村》、《故乡》、诗《展开》、《五月的熏陶》等就是如此。

日占当局的干涉

然而日本帝国主义者强化大陆侵略政策,更残酷地镇压朝鲜人民,迫害“卡普”作家并关入监狱,1935年5月更是强制解散“卡普”。最终,1935年6月,金基镇(另有观点认为是林和)作为“卡普”的文学部负责人被迫递交了《卡普解散届》,“卡普”在形式上最终解散。

解散后

一部分前成员转向亲日,为日占当局写作;但是仍有一些前成员躲进深山,坚决不与日占当局“合作”。他们一些被迫停笔,一些虽然在坚持创作,但是受到日占当局和亲日派的镇压和骚扰,很难再发表革命性质的内容。

1945年朝鲜解放,部分前“卡普”成员重新组建进步文学团体。1945年8月18日,朝鲜文化建设中央协议会(简称“文建”)成立,其后,对“文建”不明确的阶级倾向感到不满的韩雪野李箕永等人组成朝鲜无产阶级文学同盟。1945年12月13日,根据朝鲜共产党的要求,“文建”和朝鲜无产阶级文学同盟合并为朝鲜文学同盟,并于1946年2月8日更名为朝鲜文学家同盟(简称“文盟”)。

1946年美苏共同委员会破裂后,美军政厅开始毫不掩饰地镇压左翼势力,“文盟”在南朝鲜的发展受到打击。随着南朝鲜单独政府的成立,李承晚当局对左翼的政治镇压加剧,“文盟”被迫终止活动。[2]

主要成员名单

评价

  • 朝鲜1972年出版的《历史词典》评价称,“朝鲜无产阶级艺术同盟并未受到革命的马克思列宁主义政党的领导,因此,同盟没能彻底代表工人阶级的革命立场,未能在包括工人阶级在内的广大群众中扎根。”
  • 朝鲜网站“由我们民族自己”在2014年的介绍文章中评价称,“朝鲜无产阶级艺术同盟是反对资产阶级反动文学,拥护包括工农在内的劳动人民群众的利益,开展文学运动的进步性文学艺术团体,为解放前朝鲜无产阶级文学艺术的发展做出了贡献。但是同盟没有受到工人阶级革命政党的领导,因此在作家的世界观受到限制,作品中对时代和革命提出的根本问题的认识上难免存在不足之处,无法战胜日益恶毒的日本帝国主义的镇压。[1]

参见

参考文献

  • 本文大部分内容翻译自1972年于平壤出版的《历史词典》的《카프》条目。
  1. 1.0 1.1 우리 민족끼리. 조선프로레타리아예술동맹(카프). 우리 민족끼리. 2014-08-24. 
  2. 한국민족문화대백과사전. 조선문학가동맹 (朝鮮文學家同盟). 한국민족문화대백과사전. [2023-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