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化淳

求闻百科,共笔求闻

曹化淳(1589年—1662年),止虚子武清王庆坨(今属天津市)人,明朝崇祯朝宦官

生平

生于万历十七年十二月初四日,家境寒微,十二岁净身入宫,接受良好教育,诗文书画,无一不精,深受司礼监太监王安赏识。后入信王府陪侍五皇孙朱由检,极受宠信。1628年朱由检继帝位,是为崇祯帝,曹化淳负责处理魏忠贤时的冤案,平反昭雪两千余件。

崇祯十七年(1644年),李自成居庸关入迫燕京,担任居庸关守关太监杜之秩衔李自成命令回紫禁城向曹说降,谈判破裂。三月十八日下午三时,曹化淳开彰义门(广安门投降,民军立即进占外城。当晚崇祯帝登煤山自缢于山腰下。

另有一说,甲申三月,曹化淳人根本不在京师。崇祯十二年二月,曹化淳告老还乡,其时已乡居六年。清兵入关后,杨博杨时茂等分别上疏弹劾曹化淳“开门迎贼,贼入城,挺身侍从,今清入都,又复侍从,此卖国乱臣,虽万斩不足服万民心”。[1]曹化淳极力上疏辩诬[2][3]。曹化淳阅读野史笔记,仍有“捏诬之语”,题写《忽睹南来野史记内有捏诬语感怀》诗:“报国愚衷罔顾身,无端造诬自何人?家居六载还遭谤,并信从前史不真。”康熙元年五月十四日去世,临终前作《被诬遗嘱》及《感怀诗》,由后代传抄,极力为自己辩诬。

逸闻

曹化淳的侄孙女嫁沧州张雪峰,生一女。张雪峰之女长大后嫁给河间纪家,生纪晓岚。《阅微草堂笔记》提到:“先外祖母言,曹化淳死,其家以前明玉带殉。越数年,墓前恒见一白蛇。墓为水啮,棺坏朽,改葬之日,他珍物俱在,视玉带则亡矣。”

注释

  1. 《甲申传信录》卷九《宛平县民人杨时茂上疏》:“……曹化淳以亲近内臣,尝妄奏招募夷汉官丁,又请建营房,縻费币饷,卒之开门迎贼,贼入城,挺身侍从入朝。今清入都,又复侍从,此则卖国乱臣,虽万斩不足服兆民之心。”
  2. 爝火录》卷一:“彰义门(“高起潜传”作广宁门),皆言曹化淳献之。或曰化淳实守东直门,非守彰义。而化淳入国朝,上疏奏辨甚力,时仓卒莫能明也。”
  3. 明季北略》卷二十:“城陷,或谓先有人伏内通太监曹化淳弟曹二公,内应开门。一云太监王相尧率内兵千人,开宣武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