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国家美术馆

这是特色条目,点此获取更多信息。
坐标1°17′24.9″N 103°51′05.6″E / 1.290250°N 103.851556°E / 1.290250; 103.851556
求闻百科,共笔求闻
新加坡国家美术馆
简体中文:新加坡国家美术馆
马来语Galeri Nasional Singapura
泰米尔语தேசிய கேலரி சிங்கப்பூர்
成立日期2015年11月24日​(8年前)​(2015-11-24
地址 新加坡 圣安德烈路1号
经纬度1°17′24.9″N 103°51′05.6″E / 1.290250°N 103.851556°E / 1.290250; 103.851556
类型美术馆
馆藏东亚艺术、东南亚艺术、新加坡本地艺术及其他
参观人数1,849,651 人  (2017年)[1]
馆长陈维德 (Eugene Tan)
馆长谢福华 (Hsieh Fu Hua)
建筑师Studio Milou 建筑事务所
CPG集团
公共交通 NS25  EW13  政府大厦站
网站www.nationalgallery.sg

新加坡国家美术馆(英语:National Gallery Singapore马来语Galeri Nasional Singapura泰米尔语தேசிய கேலரி சிங்கப்பூர்)是一座坐落于新加坡市中心美术馆,于2015年11月24日开幕。该馆拥有逾8,000件艺术品,主要为新加坡及东南亚的艺术收藏品。该馆旨在通过各种媒体提供欣赏及了解艺文的场所,并关注新加坡的文化及史迹与亚洲地区文化的关系。[2][3]

该馆由位于行政区政府大厦最高法院大厦两座国家古迹组成,耗资5亿3,200万新元翻修,[4][5]总占地面积为64,000平方米(690,000平方英尺),[6]为新加坡目前最大的视觉艺术展示空间[7][8]

历史

背景

新加坡市中心区域的航空全景照。国家美术馆位于照片中央的最高法院大厦中。

新加坡总理李显龙在2005年8月21日的国庆群众大会演说中提及政府的计划:预计利用前最高法院大厦和政府大厦的空间改建为新的国立美术馆。[9]隔年9月2日,资讯、通讯及艺术部部长李文献于新加坡国家博物院当年度的新加坡双年展正式宣布新加坡国家美术馆成立。[10]

于是资讯、通讯及艺术部(MICA)开始筹组指导委员会,旨在使艺文界相关人士能够贡献其专业知识。最初的委员会由时任外交部和该部高级国务大臣巴拉吉·萨达西文担任主席,负责监督美术馆的筹备进度。该委员会获得执行委员会和四个咨询小组支持;咨询小组就博物馆学、建筑保存、财政和通讯各面向提供建议。[10]

建筑设计竞赛

2007年2月23日开始,MICA与新加坡建筑师学会合作,展开了两阶段的建筑设计竞赛以决定最适合国家美术馆的建筑师和建筑设计。[11][12][13]3月19日开始的第一阶段竞赛要求建筑设计及设计概念提案,并对两栋建筑物进行实地考察。[14]第一阶段竞赛吸引来自全球29个国家和地区、111件设计。[15]评审委员会主席由新加坡无任所大使国家文物局主席许通美担任,其他成员还有来自市区重建局亚洲文明博物馆和法国吉美国立亚洲艺术博物馆的官员及代表。[16][17][18][19]委员会于2007年5月选出5件设计并晋级第二阶段的竞赛。[15]

第二阶段的竞赛要求入围队伍提供细部设计,但是这些设计的预算需控制在3.2亿新元内,并且由评审团选出最终获奖设计。由于前最高法院大厦和政府大厦为国家古迹,所以在设计上有些结构无法更改,如建筑外墙、前新加坡总理办公室及最高法院大厦房间的镶版。[17][18]

2007年8月29日,由7位评审组成的评审团在经过实体及电脑模拟模型演示、与设计队伍问答后,[18]从入围的5项设计中票选出前3名的设计:[17]分别由法国的Studio Milou建筑事务所、台湾的何侯设计及新加坡的Chan Sau Yan Associates获得前三名的头衔,分别得到15万新元的奖金。[15]另外止步于入围阶段的队伍则为新加坡的DP Architects和澳大利亚的Smart Design Studio。[19][20]

5个入围队伍的设计于2007年10月在政府大厦展出,并且邀请公众就设计提供反馈。前三名的设计被送到MICA,最终的设计于2008年第一季公告。[16][18][19]

决定设计及指定承包商

最终MICA采用了Studio Milou的设计。其设计包括利用类似树枝的枝条支撑一座连接政府大厦及最高法院大厦的垂褶雨庇、以精细的金属网包覆政府大楼、连接地下室与上层的楼梯及利用太阳能提供能源供美术馆运作。[21][22]该设计获得评审团的高评价:评审团认为其具有“令人感到愉快的吸引力”,并且在5项设计中获得第1名。[17][18][20][23]2008年5月,Studio Milou与CPG集团合作,共同兴建和设计美术馆。[22][24]

2010年12月21日,国家美术馆指定日本竹中工务店为美术馆的主要建筑商。建筑工程于2011年1月开始,并于2015年11月24日完工向大众开放。[4][5][25]

建筑

外部图片链接
image icon Google地图上新加坡国家美术馆的空拍图
政府大厦及前最高法院大厦一角。

前政府大厦[26]和前最高法院大厦[27]皆为国家古迹,由国家文物局指定,表示在新加坡历史中占有重要的席位。两栋建筑面向一块被称为“Padang”的开放草坪,为马来语“平地”之义,通常也被称为政府大厦大草场。后来兴筑的美术馆则在此基础上,添加联络两座建物的桥梁和新地下室,融合原先的老设计和前卫的现代设计。[28]

前最高法院大厦

草场中庭连通道(英语:Padang Atrium)。左侧灰色柱状物为支撑政府大厦和最高法院大厦之间雨庇的主要承重柱。前方上方为连通桥,最高法院大厦位于画面外左侧,而政府大厦位于画面中右侧。
位于最高法院大厦4M楼的露台。

前最高法院大楼建于原欧洲大酒店(英语:Grand Hotel de l'Europe)的遗址上,在1936年拆除前为东南亚最富丽堂皇的酒店之一。在其上新建的最高法院大厦为一栋5层楼建筑,[29]海峡殖民地公共工程局总建筑师弗兰克·多灵顿·沃德(英语:Frank Dorrington Ward)设计,于1939年8月3日完工,包含最高法院办公室和法庭。[30]

该建筑一直为新加坡最高法院的所在地,直到2005年6月20日法院迁出为止。[31]

最高法院大厦和政府大厦的风格类似,建筑的总体布局呈现殖民地风格,揉合帕拉第奥风格文艺复兴风格新古典主义风格。建筑内部拥有四间办公室、一间法庭,围绕着中央巨筒。该巨筒原先是一座法律图书馆。[27]最高法院大厦的柱头雕刻(包含科林斯柱式爱奥尼柱式)、雕像、浮雕、山形墙(英语:tympanum)和装饰腰线皆出自于意大利雕刻家卡瓦列·鲁多夫·诺里意大利语Cavaliere Rudolfo Nolli)之手。[32]

2015年改建为美术馆后,馆方在靠近前政府大厦一侧3楼及4楼兴建联络桥,连接前政府大厦3楼及4楼。[29][33]

政府大厦

政府大厦于1926年动工,并于1929年完工,当时被称为市政大厦。该建筑由英国建筑师A.高登(英语:A. Gorden)和S.D.梅道(英语:S. D. Meadows)设计,用于容纳海峡殖民地的市政委员会(管理自来水、电力、煤气、道路及桥梁养护、街道照明等的机构)办公室。[26]从1963年至1991年为止,政府大厦有多个政府机构及法庭进驻;建筑于2006年后被腾空,原先进驻机构移往新址。[34]

政府大厦为新加坡历史中多起重要事件的焦点。1945年9月12日,代表盟军的英国海军元帅路易斯·蒙巴顿于政府大厦接受了日本军队的投降;[35]建筑内部拥有新加坡第一位总理李光耀的办公室;李光耀及其首任内阁成员于1959年6月5日于政府大厦宣誓就职等。[33]由于其在新加坡历史上的地位重要,该建筑于1992年被指定为国家古迹。政府大厦的原始布局是典型的新古典主义风格英式建筑,共有6层楼。[29]其内部比例适中,但其建筑外部采用18根、3层楼高的科林斯柱式柱子。该建筑面向政府大厦大草场,一座因其得名的大草坪。[34]

草场中庭连通道

草场中庭连通道(英语:Padang Atrium),为新加坡国家美术馆新建工程的一部分。该结构为一垂褶雨庇,并向两侧延伸,覆盖于最高法院大厦及政府大厦之上。雨庇由被称为会面点(英语:meeting point)的仿树枝状柱子支撑。[29][36]另有两座联络两大厦的空桥跨越草场中庭连通道上方,分别是位于4楼的上联络桥(英语:Upper link bridge)和3楼的下联络桥(英语:Lower link bridge),位于两大厦的空桥嵌入口则是利用原先建筑的窗户。[29][33][37]

展览

新加坡国家美术馆的展览分为常设展及特展。常设展包含位于星展新加坡展览室展出的《贵姓大名?十九世纪以降新加坡艺术发展》(英语:Siapa Nama Kamu? Art in Singapore since the 19th Century[3][38]、于大华东南亚展览室展出的《在宣言与梦想之间:自十九世纪起的东南亚艺术》(英语:Between Declarations and Dreams: Art of Southeast Asia Since the 19th Century[39][40]和于建筑展览室展出的《倾听建筑:美术馆的历史变革》(英语:Listening to Architecture: The Gallery’s Histories and Transformations)。[29][41]其中《贵姓大名》以400余件展品,呈现出新加坡自19世纪后的艺术史,探讨对新加坡的影响和被塑造成什么模样;[29]《在宣言与梦想之间》以时间区分为4部分:19世纪至20世纪初-权威与焦虑、20世纪初至1940年代-想像国家与自身、1940年代至1970年代-表现国家及1970年代至现今的再定义艺术,解构出不同政权及时空之下,东南亚艺术发展之样貌;[39]《倾听建筑》则介绍政府大厦和最高法院大厦的历史,简介其在新加坡历史的重要性。[29]

展览室

位于政府大厦2楼的星展新加坡1号展览室。

新加坡国家美术馆的馆藏以现代艺术当代艺术为主,作品主要来自东南亚及新加坡本地的艺术家,拥有世上最多的东南亚及新加坡现代艺术馆藏。[42]借由艺术品,馆方期望传达新加坡的社会、经济及政治史。美术馆拥有两座永久展览室——星展新加坡展览室和大华东南亚展览室。[43][44]

美术馆的馆藏主要来自新加坡官方的国家艺术收藏(英语:The National Collection of Singapore)。该项目最早拥有96件文物,由当时的电影制片人及艺术赞助者陆运涛的家属于1976年捐赠给国家博物馆[45][46]经过多年的收集,截至2010年为止,国家艺术收藏共有8,000余件,分别属于新加坡国家美术馆、新加坡美术馆、国家博物馆、亚洲文明博物馆新加坡土生文化馆的馆藏。[47]新加坡国家美术馆展出新加坡主要艺术家的创作,如张荔英陈宗瑞陈文希钟泗宾刘抗等人,涵盖自20世纪早期的自然主义美学绘画到现代的新媒体装置艺术;亦展出活跃于20世纪早期后东南亚地区艺术家的作品,包括阿凡迪(印尼)、拉迪·莫希丁(马来西亚)、黎谱(越南)、蒙天·布玛(泰国)和费尔南多·阿莫索罗(菲律宾)等人。[48]

星展新加坡展览室

《林路肖像》。由徐悲鸿(1895年-1953年)绘,画中人物为林路,亦称林志义。

星展新加坡展览室位于政府大厦2楼,由星展银行于2014年4月2日捐赠美术馆2,500万新元成立。[49]该展厅主要展出新加坡从殖民时期至今的文化及美学转变,[3][29][50]并有一常设展《贵姓大名?十九世纪以降新加坡艺术发展》。其著名展品包括:《林路肖像》(英语:Portrait of Lim Loh)、《画家和模特儿》(英语:Artist and Model)、《微风中的莲花》(英语:Lotus in a Breeze)、《国语课》(英语:National Language Class)和《虎鞭》(英语:Tiger's Whip)等。[51][52]

大华东南亚展览室

《野火》。由拉登·萨利赫(1807年-1880年)绘。

大华东南亚展览室由大华银行成立,位于最高法院大厦3-5楼,有一常设展《在宣言与梦想之间:自十九世纪起的东南亚艺术》,展出自19世纪以来的东南亚艺术史。[52]其著名展品包括:《野火》(英语:Forest Fire)、《越南地景》(英语:Landscape of Vietnam)、《舞动的突变物》(英语:Dancing Mutants)、《盛开的年代》(英语:Age of Full Bloom)和《存在、哭泣、濒死和进食的乐趣》(英语:The Pleasure of Being, Crying, Dying and Eating)。[29][53][54][55][56][57]

于新加坡美术馆展出的展览

在等待新加坡国家美术馆完工的同时,馆方曾使用新加坡美术馆的展厅举办展览,包括以下展览:

展览 艺术家 举办期间
纪念吴冠中:再见风筝
英语:In memory of Wu Guanzhong: Seeing the Kites Again[58]
吴冠中 2009年12月14日 - 2011年5月1日
亚洲写实艺术
英语:Realism in Asian Art[59]
多位 2010年4月9日 - 2010年7月4日
叶之威的故事
英语:The Story of Yeh Chi Wei[60]
叶之威 2010年5月27日 - 2010年9月12日
钟泗宾:衔接世界
英语:Cheong Soo Pieng: Bridging Worlds[61]
钟泗宾 2010年9月15日 - 2010年12月26日
著名收藏展
英语:Notable Acquisitions Exhibition[62]
多位 2010年12月7日 - 2012年2月5日
再见风筝系列Ⅱ
英语:Seeing the Kite Again Series II[63]
吴冠中 2011年6月13日 - 2013年5月5日
刘抗:百年庆典
英语:Liu Kang: A Centennial Celebration[64]
刘抗 2011年7月29日 - 2011年10月26日
视/界:吴冠中和东南亚艺术家的抽象艺术
英语:In/sight: Abstract Art by Wu Guanzhong and Artists from Southeast Asia[65]
吴冠中及其他艺术家 2013年8月17日 - 2014年4月30日

国际巡回展览

除了新加坡的展览,国家美术馆的国家艺术收藏也前往亚洲、欧洲及美洲展出。

展览 地点 举行期间 作品
东西会师——吴冠中绘画展
英语:East Meets West – The Exhibition of Wu Guangzhong's Paintings[66]
浙江美术馆 2010年11月20日至2010年12月25日 76件不同展品
安迪·沃荷:15分钟的永恒
英语:Andy Warhol: 15 Minutes Eternal[67][68]
艺术科学博物馆 2012年3月17日至2012年8月12日 惹扎·毕雅达萨的《Seated Malay Girl》
新加坡艺术的诞生和发展
英语:The Birth and Development of Singapore Art[69]
福冈亚洲美术馆 2012年3月29日至2012年6月26日 新加坡艺术家林学大钟泗宾的精选作品

吉宝美术教育中心

位于政府大厦1楼的吉宝美术教育中心。

吉宝美术教育中心(英语:Keppel Centre for Art Education)位于政府大厦1楼,[29][70]是一座提供家庭及学校艺术学习的设施。儿童及学生可以在此体验创作原创艺术品,并与其互动。该中心也提供各式课程,包括基于本地工作室的研讨会、艺术家讲座、策展人演讲,以及Decents计划,一个艺术、历史及文化培训班,旨在培训新加坡的博物馆导览员。[71]

相关条目

参考来源

  1. 2018年新加坡文化统计. 文化、社区及青年部: 8. [2019-07-09]. 
  2. Introduction. 亚欧博物馆网络. [2019-07-19]. 
  3. 3.0 3.1 3.2 Artwork. 新加坡国家美术馆. [2019-07-22]. 
  4. 4.0 4.1 Cheow Xinyi. Construction for art gallery to start next month. 今日报. 2010-12-22: 4. 
  5. 5.0 5.1 Linette Lim. Former Supreme Court, City Hall to be restored for $530M. 商业时报. 2010-12-28: 7. 
  6. 这大约为新加坡美术馆的四倍大。Adeline Chia. 5 Art Gallery Designs Picked: Two Singapore Teams Are among Those Shortlisted in The Design Competition for The National Art Gallery. 海峡时报. 2007-05-15. 
  7. 新加坡的艺术野心. 第一财经. 2015-11-30 [2019-07-23]. 改建工程浩大,耗资5.3亿新币(约合23.8亿人民币),由法国建筑公司Studio Milou主导,总楼面面积6.4万平方米,堪称新加坡和本区域规模最大的视觉艺术机构。新加坡国家美术馆也是目前全世界唯一一个专注于展示和研究东南亚地区现代艺术史的国家级艺术机构。 
  8. 新加坡国家美术馆. 新加坡旅游局. [2019-07-23]. 国家美术馆占地 6 万 4000 平方米,是新加坡最大的视觉艺术殿堂,也是东南亚地区面积最大的视觉艺术场馆之一。 
  9. "In his National Day Rally speech on 21 August 2005, Prime Minister Lee Hsien Loong mapped out his vision to remake Singapore and called on everyone to play a part:" Remaking Singapore as A Vibrant Global City. 海峡时报. 2005-08-23. 
  10. 10.0 10.1 Speech by Dr Lee Boon Yang, Minister for Information, Communications and the Arts, at the Gala Reception of Singapore Biennale 2006, 2 September 2006, 8.00 PM at the National Museum of Singapore. 资讯、通讯及艺术部. 2006-09-02 [2007-08-30]. 
  11. Tay Suan Chiang. Ideas sought for crafting national art gallery: Search on for design team to convert historic buildings into art hub. 海峡时报. 2007-02-14. 
  12. Pamela Jill Chew. Arts scene to get a boost from Mica this year: New art gallery design contest to be launched Feb 23. 商业时报. 2007-02-14. 
  13. Tay Suan Chiang. Wanted: Best design for gallery. 海峡时报. 2007-03-21. 
  14. Wanted: Ideas for National Art Gallery. 海峡时报. 2007-02-28. 
  15. 15.0 15.1 15.2 Smart Design for Singapore National Art Gallery. Indesignlife.sg. 2007-11-28 [2019-07-23]. 
  16. 16.0 16.1 Tay Suan Chiang. Three designs shortlisted for National Art Gallery. 海峡时报. 2007-08-30. 
  17. 17.0 17.1 17.2 17.3 Tay Suan Chiang. Art Gallery Design Contest: 3 designs that balance appeal and function. 海峡时报. 2007-08-30. 
  18. 18.0 18.1 18.2 18.3 18.4 Nazry Bahrawi. New art gallery: Designs shortlisted: National Art Gallery due to be completed by 2012. 今日报. 2007-08-30: 4. 
  19. 19.0 19.1 19.2 Glenda Chong. Three winning designs picked for National Art Gallery. 亚洲新闻台. 2007-08-29 [2007-08-31]. 
  20. 20.0 20.1 Three dramatic winning designs selected for National Arts Gallery. 商业时报. 2007-08-30. 
  21. Singapore’s new National Gallery will crown independence celebrations. 卫报. 2015-11-17 [2019-07-23]. 
  22. 22.0 22.1 Inside The National Gallery. Indesignlife.sg. 2015-04-30 [2019-07-23]. 
  23. Tay Suan Chiang. Canopy idea ranked first in Art Gallery designs. 海峡时报. 2007-08-31: 4. 
  24. National Gallery Singapore. CPG集团. 2009-10-01 [2019-07-23]. 
  25. BBR clinches restoration deal. 海峡时报. 2010-12-28: B15. 
  26. 26.0 26.1 City Hall. 国家文物局. [2010-12-31]. 
  27. 27.0 27.1 Former Supreme Court. 国家文物局. [2010-12-31]. 
  28. 29.00 29.01 29.02 29.03 29.04 29.05 29.06 29.07 29.08 29.09 29.10 导览指南 (PDF). 新加坡国家美术馆. 2017-06-09 [2019-07-16]. 
  29. Supreme Court: History. 新加坡最高法院. [2010-12-31]. 
  30. Judicial History. 新加坡最高法院. [2019-07-22]. 
  31. Former Supreme Court. 国家文物局. [2019-07-22]. 
  32. 33.0 33.1 33.2 Architecture. 新加坡国家美术馆. [2019-07-19]. 
  33. 34.0 34.1 Former City Hall. 国家文物局. [2019-07-22]. 
  34. Japanese Surrender. [2010-12-31]. 
  35. A gallery of old and new. 海峡时报. 2015-11-23 [2019-07-19]. 
  36. Padang Atrium Links. 2016年4月. 
  37. 辛友仁. 【亚太博物馆连线专栏】贵姓大名?(Siapa Nama Kamu):新加坡国家美术馆的生成. 中华民国博物馆学会. 2017-11-03 [2019-07-19]. 
  38. 39.0 39.1 林诠来; 邱于庭. 【亚太博物馆连线专栏】不再让历史与记憶缺席的美术馆:新加坡国家美术馆. 中华民国博物馆学会. 2017-10-06 [2019-07-19]. 
  39. Between Declarations and Dreams: Art of Southeast Asia Since the 19th Century. Artsy. [2019-07-19]. 
  40. Listening to Architecture: The Gallery’s Histories and Transformations. Singapore Art & Gallery Guide. [2019-07-19]. 
  41. Art Works. [2019-07-16]. 
  42. Siapa Nama Kamu? Art in Singapore Since the 19th Century. Artsy. 2015-10-19 [2019-07-23]. 
  43. Between Declarations and Dreams: Art of Southeast Asia Since the 19th Century at the National Gallery Singapore. Daily Serving. 2016-09-21 [2019-07-23]. 
  44. Going Behind the Scenes. Tatinis.com. 2018-07-02 [2019-07-23]. 
  45. Loke Wan Tho. 国家图书馆管理局. 2005-01-19 [2019-07-23]. 
  46. National Collection. 国家文物局. [2019-07-16]. 
  47. National Gallery Singapore shows off art collected since 1960 . 海峡时报. 2018-05-08 [2019-07-22]. 
  48. DBS Bank donates SGD25 million to National Gallery Singapore. 星展银行. 2014-04-02 [2019-07-22]. 
  49. 400 works on display at National Gallery’s first DBS Singapore Gallery show. 今日报. 2015-10-25 [2019-07-22]. 
  50. National Gallery Singapore: Highlights from the Galleries . Artitute.com. [2019-07-22]. 
  51. 52.0 52.1 Art collection at National Gallery tells story of Singapore . 海峡时报. 2015-10-20 [2019-07-22]. 
  52. National Gallery's UOB Southeast Asia Gallery tells the history of region through art . 海峡时报. 2015-10-27 [2019-07-22]. 
  53. UOB partners National Gallery Singapore to promote modern Southeast Asian art to the world . Singapore Art & Gallery Guide. [2019-07-22]. 
  54. National Gallery’s UOB Southeast Asia Gallery to showcase the region’s best . 今日报. 2015-10-28 [2019-07-22]. 
  55. A review of the UOB Southeast Asia Gallery at the National Gallery Singapore . LuxArtAsia. [2019-07-22]. 
  56. BETWEEN DECLARATIONS AND DREAMS: ART OF SOUTHEAST ASIA SINCE THE 19TH CENTURY . 亚太艺术杂志. [2019-07-22]. 
  57. In memory of Wu Guanzhong: Seeing the Kites Again. [2019-07-16]. 
  58. Realism in Asian Art. [2011-01-03]. 
  59. Yeh Chi Wei. [2011-01-03]. 
  60. Cheong Soo Pieng. [2011-01-03]. 
  61. Notable Acquisitions Exhibition. [2019-07-16]. 
  62. Seeing the Kite Again Series II. [2019-07-16]. 
  63. Liu Kang. [2011-09-09]. 
  64. In/sight: Abstract Art by Wu Guanzhong and Artists from Southeast Asia. [2019-07-16]. 
  65. Largest collection of Wu Guanzhong ever, at Zhejiang Art Museum. 人民日报. 2010-11-17 [2011-01-03]. 
  66. 此指安迪·沃荷曾说过的"In the future, everybody will be world famous for 15 minutes"。
  67. Andy Warhol: 15 Minutes Eternal. [2012-05-09]. 
  68. The Birth and Development of Singapore Art: An exhibition celebrating the partnership between the Fukuoka Asian Art Museum and the National Art Gallery, Singapore. [2012-05-09]. 
  69. Keppel Gives $12 Million to National Art Gallery. 海峡时报. 2013-08-17 [2013-08-29]. 
  70. KEPPEL CENTRE FOR ART EDUCATION. 新加坡国家美术馆. [2019-07-19]. 

延伸阅读

参考书目

  • 新加坡国家美术馆. Light & Movement Portrayed: The Art of Anthony Poon. 新加坡: 新加坡国家美术馆. 2009. ISBN 978-981-08-3545-3
  • 杨薇薇; 新加坡国家美术馆. Realism in Asia Volume One. 新加坡: 新加坡国家美术馆. 2010. ISBN 978-981-08-5349-5
  • 新加坡国家美术馆. The Story of Yeh Chi Wei. 新加坡: 新加坡国家美术馆. 2010. ISBN 978-981-08-5026-5
  • Grace Tng; Seng Yu Jin; 杨薇薇; 新加坡国家美术馆. Cheong Soo Pieng: Visions of Southeast Asia. 新加坡: 新加坡国家美术馆. 2010. ISBN 978-981-08-6422-4
  • 杨薇薇; 叶树芳. Salted Fish. 新加坡: 新加坡国家美术馆. 2010. ISBN 978-981-08-6444-6
  • 新加坡国家美术馆. When I Grow Up I Want to Paint Like Cheong Soo Pieng (CSP Colouring Book). 新加坡: 新加坡国家美术馆. 2010. ISBN 978-981-08-6888-8
  • 萧佩仪. Liu Kang: Essays on Art and Culture. 新加坡: 新加坡国家美术馆. 2011. ISBN 978-981-08-7675-3
  • 杨薇薇. Asian Artists Series – Liu Kang: Colourful Modernist. 新加坡: 新加坡国家美术馆. 2011. ISBN 978-981-08-8675-2
  • 新加坡国家美术馆. When I Grow Up I Want to Paint Like Liu Kang. 新加坡: 新加坡国家美术馆. 2011. ISBN 978-981-08-7997-6
  • 娜塔莉·汉尼迪吉. Koko The Great. 新加坡: 新加坡国家美术馆. 2012. ISBN 978-981-08-8758-2
  • Ho Lee- Ling. Who is Cheong Soo Pieng?. 新加坡: 新加坡国家美术馆. 2013. ISBN 978-981-07-5678-9
  • 萧佩仪. Awesome Art. 新加坡: 新加坡国家美术馆. 2013. ISBN 978-981-07-4372-7
  • 威德莉. The Naked Museum: Art, Urbanism, and Global Positioning in Singapore, Art Journal. 2016: p.46 - 65. doi:10.1080/00043249.2016.1202630

外部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