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羊

求闻百科,共笔求闻
岩羊
北京动物园里的岩羊
保护状况
生物分类法 编辑
域: 真核域 Eukaryota
界: 动物界 Animalia
门: 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亚门: 脊椎动物亚门 Vertebrata
纲: 哺乳纲 Mammalia
目: 偶蹄目 Artiodactyla
科: 牛科 Bovidae
亚科: 羊亚科 Caprinae
属: 岩羊属 Pseudois
种: 岩羊 P. nayaur
学名二名法
Pseudois nayaur
Hodgson, 1833
亚种
见正文

岩羊学名Pseudois nayaur)是一种植食性山地哺乳动物,隶属于牛科岩羊属,又称 崖羊石羊青羊蓝羊中华蓝羊贺兰山蓝羊喜马拉雅蓝羊,主要产自中国西部、印度北部、尼泊尔不丹的山区[1],为中国二级保护动物。中国宁夏贺兰山是其种群密度最高的分布区,平均每平方千米 15 只,总数约 3 万只[2]

岩羊行动敏捷,善于攀登和跳跃,是雪豹的主要猎物。

形态特征

岩羊体呈棕灰色,有时微带青蓝色光泽,与所处山崖石壁的环境色相仿,是极好的保护色。四肢、腹部和面部具有黑色、深灰色与白色斑纹。两性都有角,无须。雄性的角向后弯曲,长度可超过 60 厘米,雌性的角短而直,最长约 20 厘米。[3][4]

亚种分化

参考文献

  1. 1.0 1.1 Harris R B. The IUCN Red List of Threatened Species 2014: Pseudois nayaur (Blue Sheep). [2020-06-08] (英语). 
  2. 引用错误:<ref>标签无效;未给name(名称)为Helan的ref(参考)提供文本
  3. Bharal, Himalayan blue sheep . Ultimateungulate.com. Retrieved on 2012-08-23.
  4. Smith A T, Xie Y (eds.) (2008) A Guide to the Mammals of China .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Princeton Oxfordshire ISBN 0691099847.
  5. 谭帅, 邹丹丹, 彭确昆, 等. 岩羊的亲缘地理和亚种分化和矮岩羊的分类地位 [C]. 四川省动物学会第九次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十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2011.
  6. 谭帅, 邹方东. 岩羊亚种分化和矮岩羊多系起源的分子证据 [C]. 中国西部动物学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 2012.
  7. 姜立春, 彭锐, 岳碧松, 等. 岩羊(Pseudois nayaur)线粒体基因组序列分析与系统发育地位研究 [C]. 第三届中国西部动物学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 2014.
  8. 谭帅, 彭锐, 邹方东. 岩羊属的分子系统发育及生物地理分析 [C]. 四川省动物学会第十届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十一次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 2015.
  9. 谭帅, 彭锐, 彭确昆, 等. 基于DNA条形码和微卫星标记分析矮岩羊的进化地位 [J]. 四川动物, 2016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