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再旦

求闻百科,共笔求闻

天再旦,是古代天文学家记录的一种罕见的天文现象,意思是同一天接连出现两次天亮的情况。通常是由于清晨五点到七点的日全食所引起的天文奇观[1],第一次天亮时,天色又逐渐暗去,接着又迎接第二次天亮。最早在《诗经》里就有天再旦的记载,《竹书纪年》记载过:“懿王元年,天再旦于郑”,指的是周懿王元年丑正四月丁亥朔,公元前899年4月21日发生的日食,在陕西华县一带可见到这个奇景。有学者认为所谓“日妖宵出”可能也是“天再旦”或“天再昏”的日食现象,可用来断定《墨子·非攻下》记载“禹伐三苗”的正确日期。对同一地点,“天再旦”现象出现的机率是千年一遇[2]。1997年3月9日,中国新疆北部在天亮之际发生所谓“天再旦”的日全食,由60位观测者从18个不同地点亲身体验这种现象。

文内注释

  1. 刘次沅 周晓陆. “懿王元年天再旦于郑”考证. 《自然科学史研究》. 1999, 1: 7.  “天再旦”日食说,最早为刘朝阳(1944)指出
  2. 刘次沅. 天再旦日食的根据与计算——对Keenan质疑的注释. 《陕西天文台台刊》. 2002, 5: 70-73. 

参阅

外部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