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华

求闻百科,共笔求闻
古华
出生罗鸿玉
1942年6月(81岁)
中国湖南省嘉禾县二象村
现居地温哥华
职业作家
国籍 加拿大
民族汉族
母校郴州农业专科学校
创作时期1962年至今
体裁小说、散文
主题农村生活
代表作《芙蓉镇》
《爬满青藤的木屋》
奖项茅盾文学奖(1982年)

古华(1942年6月20日),本名罗鸿玉中国小说家。他的代表作是曾获得第一届茅盾文学奖的《芙蓉镇》。其作品已被译成10多种文字。

生平

早年

古华本名罗鸿玉,1942年6月出生在湖南省嘉禾县二象村。村里只有四五十户人家,有树林、小溪,风景优美。流行于当地的民间风俗、民歌和老一辈的“讲古”,都对他产生熏陶。古华上小学后,又接触到《小五义》、《剑侠奇中奇》之类小说,对文学发生了兴趣。[1]

古华10多岁时父亲去世,家境变得困难。1958年夏,他初中毕业后,被迫停学一年,在一个乡下个学当了民办教师。1959年考入郴州地区农业技术学校,1961年学校奉命撤销,他转到郴州地区桥口农科所当了农工,在一个小镇子旁干了14年。

创作生涯

1962年11月,他发表了自己的处女作《杏妹》。接下来发表了《甜胡子》、《梨园巡逻兵》、《一九六三年六月》、《果山风雨》等作品。[2]

1971-1976年,古华的作品数量上有了提高,1975年秋还成为郴州歌舞团的创作员。这时期风格受到左倾风潮提倡“三突出”的影响,但并未引起文坛注意。这时期的作品有短篇小说《红松谷》(1971)、《丰收路上》(1972)、《山里妹娃》(1973)、《“绿旋风”新传》(1972)、《春陵村纪事》(1974)、《莽川歌》(1974);中篇小说《仰天湖传奇》(1974)、长篇小说《山川呼啸》 (1976),以及散文《种春人的歌》(1973)。

1978年后,古华的创作日臻成熟,发表了《爬满青藤的木屋》等数十篇短篇小说、《浮屠岭》等十几篇中篇小说、长篇小说《芙蓉镇》和大量散文。其中芙蓉镇获茅盾文学奖,还被改编为电影[3]1988年,古华移居加拿大。近年发表了新作旧诗集《望秦楼新乐府集》(2015)和长篇小说《北京遗事》(2016)。

参考

  1. 李松林编著,古华创作论,武汉市: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第4页
  2. 古华创作论,第5-9页
  3. 古华创作论,第10-1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