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板印象

求闻百科,共笔求闻
一张十八世纪时荷兰的图画,里头将亚洲、美洲及非洲的人描述成野蛮人,下方呈现的则分别是英国人、荷兰人、德国人和法国人。

刻板印象(亦称印刻作用,英语:stereotype),是一个社会学术语,专指人类对于某些特定类型人、事或物的一种概括的看法,看法可能是来自于同一类型的人事物之中的某一个个体给旁人的观感。刻板印象有分为正面以及负面的观感有先入为主的观念,并不能够代表每个属于这个类型的人事物都拥有这样的特质;每个人从小教育的观念以及生长环境也会影响人的观念,当遇到类似获相同的事情则会以自己的经历反映在某件事上,而造成意见有落差形成的刻板印象,不过另一方面,虽然有一个对49个文化进行的研究显示,民族性这种族群刻板印象,并不反映该社会成员的平均人格特质[1],但刻板印象有可能是准确的,一项研究显示,一些种类的刻板印象有着中至高度的准确性[2],而且一些研究和后续的研究,可能会一再证实某些刻板印象的准确性[3]

在美国等北美国家,警察吃甜甜圈的形象已成了既定的刻板印象之一

概说

刻板印象的来源大多是因为个人没有足够的时间去了解某个个体所致。例如说当我们看到长得魁梧、纹身,戴黑色太阳眼镜、脸孔吓人且穿着黑西装的壮汉,很可能会将他误认为黑社会人物。又例如某电影中,主角是一般社会大众印象下的坏人,则判定该电影为“歌颂罪恶”的影片。刻板印象爱好者容易先把世事标签化分类,再加以对目标物的种种现象归纳,支持其原先的刻板印象。例如一位正义英雄型人物因醉酒与自己伴侣以外的女性发生性行为,令对方怀孕并诞下私生子,应该是遭“奸人所害”。

刻板印象一旦形成,若不客观理解,则很难加以改变,亦可能造成同类型人的困扰。不过,出色的公共关系手法,可以改善当事人原先给标签的刻板印象,创造出第二印象,社会心理学又称之为“最后印象”,例如一位富翁一生对人对己都“节俭”,意想不到原来遗嘱指定,将遗产全数捐赠作慈善,感动了法官。

刻板印象在某些专制社会、或民主制度较不发达的国家也容易为有心的政治人物、政党、或他们的支持者所利用,例如透过各种管道(媒体文宣等)普遍散布敌对政治阵营的负面形象,或刻意宣扬有利于己身立场的事件,以便塑造本身阵营的正面刻板形象或敌方的负面刻板印象。[原创研究?]

刻板印象在我们的生活中,表示于部分的、片面的、不正常的、不完全的。然而刻板印象代表内团体(小圈子)对外团体(其他团体)成员的普遍化概论。

常见的刻板印象

以下为一些常见的刻板印象:

“男生活泼好动、女生比较文静”、“男主外,女主内”、“男生念理工,女生念人文”[4]等等都是性别刻板印象。这种印象常常造成在工作上对于性别的歧视,例如男护士或是女司机,同时亦造成人际相处上的阻碍。若将这些思想付诸实践,即成为性别歧视。
  • 地区、国家或种族刻板印象
例如“法国与浪漫的关联”[5](法国人所厌恶的刻板印象)、“日本人都爱吃生鱼片”、“美国人都很胖”、“美国人很浪费”、“德国人一板一眼、约会很准时”、“亚洲人是书呆子”、“亚洲人数学都很好”、“华人都会功夫”、“黑人都会弹BASS”、“韩国美女都是整形出来的”、“大陆人都很没有水准”、“台湾人都理盲滥情”、“俄罗斯人都很粗犷豪放(‘战斗民族’)”、“闽人狭险,楚人轻易,今二相皆闽人,二参政皆楚人,必将援引乡党之士,充塞朝廷,风俗何以更得淳厚?”[6]、“秦,虎狼之国,不可信,不如毋行”[7]、“乡下人老实,城市人狡诈”等即为地区/族群刻板印象。
例如“体态肥胖的人都贪吃,体形消瘦的人有疾病。”“长得高的是哥哥,长得矮的是弟弟”、“头脑简单,四肢发达”、“新的科技制造的东西永远比旧的好、比旧的有效率”、“刻板印象是不准确的”等皆为其例。

参考

  1. National Character Does Not Reflect Mean Personality Trait Levels in 49 Cultures
  2. 存档副本. [2018-07-24]. 
  3. 存档副本. [2018-07-24]. 
  4. 张德龄. 洪兰:读女校可以打破“男生读理工、女生念人文”的刻板印象. 商业周刊 - 商周.com. 2016-05-26 [2017-09-05]. 
  5. 谢芷霖. 醒醒啊!法国跟你想的不一样. 天下杂志. 2016-08-06 [2017-08-03] (繁体中文(中国台湾)). 
  6. 《续资治通鉴》卷67. 
  7. 屈原列传. 《史记》. 

参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