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郡

求闻百科,共笔求闻

中山郡,中国古代郡、国名。西汉中山国,屡改为郡。因其为战国中山国之地,故名中山。初废。

沿革

西汉

时其地属恒山郡汉景帝三年(前154年),立皇子刘胜中山王,分常山郡(故恒山郡)东部置中山国,治所在卢奴县(今河北省定州市)。

汉武帝元朔二年(前127年),推恩置广望、将梁、薪馆、陆城、薪处五侯国,别属涿郡。元朔三年(前126年),推恩置陆地侯国,别属涿郡。元朔四年(前125年),推恩置临乐、东野、高平、广川四侯国,别属涿郡平原郡等邻郡。元朔五年(前124年),推恩置桑丘、高丘、柳宿、戎丘、樊舆、曲成、安郭、安险、安道九侯国,别属涿郡等邻郡。元封五年(前106年),置十三刺史部,中山国属冀州刺史部昭帝元凤五年(前76年),推恩置成侯国,别属涿郡宣帝本始三年(前71年),推恩置宣处侯国,别属邻郡[1]五凤三年(前55年),国除为中山郡。至此,中山郡领九县:卢奴、北平、唐、深泽、苦陉、曲逆、望都、新市、毋极。

元帝永光元年(前43年),徙清河王刘竟为中山王,复置中山国建昭四年(前35年),中山王薨,无子,国除为中山郡成帝阳朔二年(前23年),徙信都王刘兴为中山王,复置中山国绥和元年(前8年),以涿郡北新成、安国、新处、陆成、安险五县益封中山国。[2]

新朝始建国元年(9年),贬中山王为公。后改为常山郡。新朝灭亡后复为中山郡[3]

东汉

汉光武帝建武六年(30年)[4],省并深泽、新处、陆成三县。建武十七年(41年),进封右翊公刘辅为中山王,复置中山国,兼食常山郡。建武二十年(44年),徙封中山王为沛王,复为中山郡。建武二十六年(50年),代郡广昌县改属中山郡。建武中,北新成县改属涿郡

建武三十年(54年),徙封左翊王刘焉为中山王,复置中山国明帝永平十五年(72年),削安险县,别属涿郡章帝建初四年(79年),以常山郡上曲阳县益封中山国。元和中(84年-87年),归还安险县,后改为安熹县。章和二年(88年),改曲逆县为蒲阴县,苦陉县为汉昌县。顺帝永建五年(130年),河间国推恩置蠡吾侯国,别属中山国。至此,中山国领十三县(侯国):卢奴、北平、毋极、新市、望都、唐、安国、安憙、汉昌、蠡吾、上曲阳、蒲阴、广昌。

桓帝本初元年(146年),蠡吾侯国除为县,后还属河间国延熹元年(158年),分中山国、河间国安平国数县置博陵郡,安国县改属之。后代郡灵丘县改属中山国。灵帝末,中山王绝嗣,国除为中山郡。至此,中山郡领十二县:卢奴、北平、毋极、新市、望都、唐、安憙、汉昌、上曲阳、蒲阴、广昌、灵丘。[5]

魏晋北朝

曹魏时,改汉昌县为魏昌县。后毋极县并入魏昌县,省并灵丘县,广昌县还属代郡,上曲阳县还属常山郡魏明帝太和六年(232年),进封濮阳王曹衮为中山王,复置中山国[6]晋惠帝永兴元年(304年),国除为中山郡。至此,中山郡领八县:卢奴、北平、新市、望都、唐、安喜、魏昌、蒲阴[7]

十六国时期,中山郡先后为(314年-319年)、后赵(319年-350年)、冉魏(350年-351年)、前燕(351年-370年)、前秦(370年-384年)、后燕(384年-397年)所有。后燕建兴元年(386年),慕容垂称帝,都中山城,分冀州中山等郡置司州,中山郡置尹,改卢奴县为弗违县。[8]

北魏道武帝皇始元年(396年),尽有除中山城以外的中山郡之地。皇始二年(397年),取中山城,复弗违县为卢奴县,改燕之司州为安州天兴三年(400年)又改为定州太武帝太平真君七年(446年),常山郡上曲阳县并入新市县。孝文帝太和十二年(488年),分魏昌县复置毋极县。宣武帝景明元年(500年),分新市县复置上曲阳县,仍属中山郡。孝明帝孝昌中(525年-528年),分中山郡北平、蒲阴、望都三县置北平郡。至此,中山郡领七县:卢奴、新市、上曲阳、唐、安喜、魏昌、毋极[9]

北齐文宣帝天保七年(556年),省并卢奴、唐、魏昌三县;改上曲阳县为曲阳县;废北平郡,其所领蒲阴、望都二县并入北平县,改属中山郡。至此,中山郡领五县:新市、曲阳、安喜、毋极、北平。[8]

隋文帝开皇元年(581年),因避讳改中山郡为鲜虞郡。开皇三年(583年),废鲜虞郡,领县直属定州[8]隋炀帝大业三年(607年),改定州为博陵郡

人口

长官

中山太守(23年-41年)

中山相(41年-44年)

中山太守(44年-54年)

中山相(54年-)

中山太守(-232年)

中山相(232年-289年)

中山内史(289年-304年)

中山太守(304年-319年)

  • 张瑶,赵郡中丘人。[23]
  • 阮豹,晋怀帝永嘉五年(311年)见任。[24]

中山相(319年-330年)

中山太守(334年-354年)

中山太守(384年-386年)

中山尹(386年-397年)

中山太守(397年-504年)

中山内史(504年-520年)

中山太守(520年-577年)

中山郡守(577年-581年)

鲜虞郡守(581年-583年)

国主

  • 中山惠王刘胜,前154年-前113年在位。
    • 中山哀王刘昌,前112年-前111年在位。
      • 中山穅王刘昆侈,前110年-前90年在位。
        • 中山顷王刘辅,前89年-前87年在位。
          • 中山宪王刘福,前86年-前70年在位。
            • 中山怀王刘脩,前69年-前55年在位。
  • 中山哀王刘竟,前43年-前35年在位。
  • 中山孝王刘兴,前23年-前8年在位。
    • 中山王刘箕子,前7年-前1年在位。
    • 中山王刘成都(孝王继子),1年-9年在位。
  • 中山王刘辅,41年-44年在位。
  • 中山简王刘焉,54年-90年在位。
    • 中山夷王刘宪,91年-118年在位。
      • 中山孝王刘弘,119年-140年在位。
        • 中山穆王刘畅,141年-174年在位。
  • 中山恭王曹衮,232年-235年在位。
    • 中山王曹孚,236年-265年在位。
  • 中山王司马睦,265年-277年在位。
  • 中山王司马耽,277年-292年在位。
  • 中山王司马缉,293年-304年在位。
  • 中山公-中山王-魏王石虎,319年-330年-333年-334年在位。
  • 中山王慕容𬀩,354年-357年在位。
  • 中山王慕容冲,359年-370年在位。
  • 中山公苻诜,?-385年在位,384年封土失陷。
  • 中山献武王元英,504年-510年在位。
    • 中山文庄王元熙,513年-520年在位,520年国除,525年追复封爵后不再设内史。

参考书目

  1. 王先谦,《汉书补注》,中华书局影印虚受堂本
  2. 魏书》地理志,中华书局点校本·
  3. 隋书》地理志,中华书局点校本·
  4. 谭其骧等,1974,《中国历史地图集》,北京:中国地图出版社
  5. 周振鹤,1987,《西汉政区地理》,北京,人民出版社
  6. 李晓杰,1999,《东汉政区地理》,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

注释及征引文献

  1. 《汉书·卷十五上·王子侯表第三上》
  2. 周振鹤《西汉政区地理》
  3. 3.0 3.1 《汉书·卷二十八下·地理志第八下》
  4. 建武元年(25年),虽封刘茂为中山王,中山郡仍置太守,并未改为中山国。参见黄学超:《东汉“有国无王”现象探研》,《中国史全国博士生论坛论文集》,重庆出版社,2015年。
  5. 李晓杰《东汉政区地理》
  6. 《三国志·卷二十·魏书二十·武文世王公传第二十》
  7. 7.0 7.1 《晋书·卷十四·志第四·地理上》
  8. 8.0 8.1 8.2 《中国行政区划通史·十六国北朝卷》
  9. 9.0 9.1 《魏书·卷一百六上·地形志二上第五》
  10. 《续汉书·志第二十·郡国二》
  11. 《汉书·卷九十八·元后传第六十八》
  12. 《后汉书·卷三十一·郭杜孔张廉王苏羊贾陆列传第二十一》
  13. 《后汉书·卷十五·李王邓来列传第五》
  14. 《后汉书·卷二十二·朱景王杜马刘傅坚马列传第十二》
  15. 《后汉书·卷二十六·伏侯宋蔡冯赵牟韦列传第十六》
  16. 《后汉书·卷四十六·郭陈列传第三十六》
  17. 《后汉书·卷八十一·独行列传第七十一》
  18. 《续汉书·志第十三·五行一》章怀注引《东观书》
  19. 《后汉书·卷七十三·刘虞公孙瓒陶谦列传第六十三》
  20. 《三国志·卷七·魏书七·吕布张邈臧洪传第七》
  21. 《三国志·卷二十八·魏书二十八·王毌丘诸葛邓锺传第二十八》
  22. 《晋书·卷三十五·列传第五》
  23. 《晋书·卷一百五·载记第五》
  24. 《晋书·卷三十九·列传第九》
  25. 《新出魏晋南北朝墓志疏证》杨顺墓志等作“石中山相”,《魏书·杨播传》则作“仕慕容氏,卒于中山相”。按,前燕先后有两位中山王,应设中山内史,后燕则设中山尹,均不可能有中山相,当以墓志为是。
  26. 26.0 26.1 《资治通鉴·卷九十九·晋纪二十一》
  27. 《资治通鉴·卷一〇六·晋纪二十八》
  28. 《晋书·卷一百二十三·载记第二十三》
  29. 《资治通鉴·卷一〇八·晋纪三十》
  30. 《魏书·卷二·太祖纪第二》
  31. 《魏书·卷二十八·列传第十六》
  32. 《魏书·卷五十·列传第三十八》
  33. 《魏书·卷二十四·列传第十二》
  34. 《魏书·卷四十三·列传第三十一》
  35. 《周书·卷三十二·列传第二十四》
  36. 《周书·卷三十三·列传第二十五》
  37. 《魏书·卷三十四·列传第二十二》
  38. 《汉魏南北朝墓志汇编》魏故张府君墓志铭
  39. 39.0 39.1 《魏书·卷四十九·列传第三十七》
  40. 《魏书·卷五十八·列传第四十六》
  41. 《汉魏南北朝墓志汇编》魏故穆君之墓志铭
  42. 《魏书·卷八十三上·列传外戚第七十一上》
  43. 《魏书·卷七十三·列传第六十一》
  44. 《魏书·卷七十一·列传第五十九》
  45. 《魏书·卷十八·太武五王列传第六》
  46. 《魏书·卷三十九·列传第二十七》
  47. 47.0 47.1 《魏书·卷八十八·列传良吏第七十六》
  48. 《魏书·卷四十五·列传第三十三》
  49. 49.0 49.1 《北齐书·卷四十二·列传第三十四》
  50. 50.0 50.1 《北齐书·卷四十三·列传第三十五》
  51. 《隋书·卷七十二·列传第三十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