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登月工程

求闻百科,共笔求闻
中国登月工程
国家 中国
组织国家航天局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
目标载人登月
状态进行中
航天计划信息
持续时间2030年以前
发射地点文昌航天发射场
航天器信息
航天器类型新一代载人飞船着陆器月球车
运载火箭长征十号运载火箭

中国登月工程中国国家航天局嫦娥工程“探、登、驻”三步走计划的第二步,预计在2030年以前实现中国载人登月目标。[1]

目标

中国登月工程的科学目标有:

  • 2030年前实现中国人首次登陆月球
  • 开展月球科学考察及相关技术试验。
  • 突破掌握载人地月往返、月面短期驻留、人机联合探测等关键技术。
  • 完成“登、巡、采、研、回”多重任务,形成独立自主的载人月球探测能力。
  • 推动载人航天技术由近地走向深空的跨越式发展。
  • 深化人类对月球和太阳系起源与演化的认识。
  • 为月球科学的发展贡献中国智慧。[1]

登月方案

登月方案采用两枚运载火箭分别将月面着陆器和载人飞船送至环月轨道在轨交会对接,航天员从飞船进入月面着陆器。其后,月面着陆器将单独下降着陆于月面预定区域,航天员登上月球开展科学考察与样品采集。在完成既定任务后,航天员将乘坐着陆器上升至环月轨道与飞船交会对接,并携带样品乘坐飞船返回地球。[2]

时间表

第一阶段

登月工程第一阶段为完成关键子系统的研制和建设任务,包括完成新一代载人运载火箭、新一代载人飞船、月面着陆器以及登月服和载人月球车等飞行产品的研制,在文昌航天发射场建设长征十号火箭的总装发射设施,并完成测控通信着陆场等相关地面设备设施的建设。

第二阶段

登月工程第二阶段将使用新一代载人运载火箭、新一代载人飞船和月面着陆器进行无人飞行验证阶段,通过实际飞行验证关键分系统的可靠性和总体方案的可行性。

第三阶段

登月工程第三阶段为载人登月飞行,在2030年前实现中国航天员登月目标。[3]

子项目

新一代载人运载火箭(长征十号)

长征十号运载火箭包括登月型号和近地型号两种构型。

登月型号为带两枚助推器的三级半捆绑式布局,将用于将月面着陆器、登月飞船送入地月转移轨道,其使用液氧液氢煤油推进剂,全长约 92米,芯级直径5米,起飞质量约 2187 吨,起飞推力约 2678 吨,地月转移轨道运载能力不低于 27 吨,近地轨道运载能力70吨。

长征十号衍生出的无助推构型,可执行空间站航天员、货物运输任务,一子级可重复使用,全长约 67 米,起飞质量约 748 吨,起飞推力约 873 吨,近地轨道运载能力不低于 14 吨。

长征十号预计2027年具备首飞条件。[3]

新一代载人飞船

新一代载人飞船采用模块化设计,适应近地、深空等任务需求。飞船采用双模块带逃逸塔构型,分为返回舱、服务舱两部分,登月用飞船入轨质量26吨、搭载3名航天员。近地轨道构型则减少了发动起和推进器贮箱的容积,返回舱乘组扩展至4-7人。

月面着陆器

月面着陆器重约26吨,由登月舱和推进舱组成。其安装4台最初使用于嫦娥五号的7.5kN推力YF-36发动机,可将两名航天员送达月面,其采用轻量化设计。提高了结构效率,并具备动力冗余功能。

载人月球车

载人月球车重约200公斤,可搭乘两名航天员。月球车将帮助登月航天员在着陆器10公里的范围之内开展月球采样,以及相应的月面实验。

月面移动实验室

月面移动实验室具备在月球表面大范围移动能力,可以长期在月球表面无人自主活动,亦可支持航天员短期驻留;多个实验室舱段组装形成月面科研实验站后,具备中期驻留能力。[4]

参见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