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良(赵王)

求闻百科,共笔求闻
赵孝王刘良
刘汉宗室
国家
时代
姓名刘良
次伯
封爵广阳王、赵王、赵公
出生不详
逝世不详

赵孝王刘良(前1世纪—41年),次伯谥号荆州南阳郡蔡阳(今湖北枣阳西南)人。是东汉开国皇帝光武帝刘秀叔父东汉时先后封广阳王赵王[1]

家世

刘良的哥哥是刘秀之父刘钦。他们都是汉景帝第六子长沙定王刘发的后裔。刘良在汉平帝时举孝廉,为萧县县令。刘秀九岁时,刘钦去世,刘秀兄弟从此便由刘良抚养。[2]

简介

刘秀起兵反抗王莽时,曾派人以事相告,但刘良知道后大怒,认为“今家欲亡”,不应该起兵。但事情已成定局,也只得随军前往,结果行军至小长安时,军队大败,其妻子和两名儿子也都遇害。

更始时期

后来更始帝刘玄立,刘良因为是他的族父,被委任为国三老更始三年(公元25年),更始帝被赤眉军杀害。

光武时期

刘良听闻刘秀在洛阳即位,前去投奔,于建武二年(公元26年)受封为广阳王。建武五年三月癸未(公元29年4月10日),改封赵王[3][4]。建武十三年二月丁巳(公元37年4月2日),降为赵公[5]。建武十七年(公元41年)正月在京师洛阳去世[6]。其子刘栩继嗣。[1]

家庭

前任:
东汉广阳王
26年-29年在位
继任:
前任:
东汉赵王
29年-37年在位
继任:
前任:
东汉赵公
37年-41年在位
继任:
刘栩

参考资料

文献:
  1. 后汉书》卷一 光武帝纪第一
  2. 《后汉书》宗室四王三侯列传第四
资料:
  1. 《中国历史大辞典》第1584页
脚注:
  1. 1.0 1.1 《后汉书·四宗室四王三侯列传第四》 赵孝王良字次伯,光武之叔父也。平帝时举孝廉,为萧令。光武兄弟少孤,良抚循甚笃。及光武起兵,以事告,良大怒,曰:“汝与伯升志操不同,今家欲危亡,而反共谋如是!”既而不得已,从军至小长安,汉兵大败,良妻及二子皆被害。更始立,以良为国三老,从入关。更始败。良闻光武即位,乃亡奔洛阳。建武二年,封良为广阳王。五年,徙为赵王,始就国。十三年,降为赵公。频岁来朝。十七年,薨于京师。凡六十六年。子节王栩嗣。建武三十年,封栩二子为乡侯。建初二年,复封栩十子为亭侯。
  2. 《后汉书·光武帝纪第一》:光武年九岁而孤,养于叔父良
  3. 《后汉书·光武帝纪上》:三月癸未,徙广阳王良为赵王,始就国。
  4. 《后汉书·鲍永传》:建武十一年,(永)征为司隶校尉。帝叔父赵王良尊戚贵重,永以事劾良大不敬,由是朝廷肃然,莫不戒慎。
  5. 《后汉书·光武帝纪下》:丁巳,降赵王良为赵公,太原王章为齐公,鲁王兴为鲁公。
  6. 《后汉书·赵憙传》:(憙)后拜怀令。大姓李子春先为琅邪相,豪猾并兼,为人所患,憙下车,闻其二孙杀人事未发觉,即穷诘其奸,收考子春,二孙自杀。京师为请者数十,终不听。时赵王良疾病将终,车驾亲临王,问所欲言。王曰:“素与李子春厚,今犯罪,怀令赵憙欲杀之,愿乞其命。”帝曰:“吏奉法,律不可枉也,更道它所欲。”王无复言。既薨,帝追感赵王,乃贳出子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