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韩民国:修订间差异

求闻百科,共笔求闻
添加的内容 删除的内容
无编辑摘要
第107行: 第107行:
{{Main|朝鲜半岛历史|大韓民國历史}}
{{Main|朝鲜半岛历史|大韓民國历史}}
=== 朝韩分治前 ===
=== 朝韩分治前 ===
根据考古所得,早在[[史前朝鮮|远古时期]]朝鲜半岛就已有原始人类居住。平壤祥原郡[[黑隅里遗址]]、忠清南道公州石壮里和马岩里遗址、忠清北道上诗里和浦田里遗址相继发现表明[[朝鲜半岛旧石器时代|旧石器时代]]朝鲜半岛南北部都有人类生息{{r|hist|田景|董向荣|page1=10-16|page2=28-30|page3=42-43}}。[[朝鲜半岛历史]]最初的[[奴隶制]]国家是[[古朝鲜]]{{NoteTag|后人为将其与[[朝鲜王朝]]相区别,而在其国名前添加了一个“古”字{{r|简史|page=25}}。}}{{r|简史|page=25}}。“朝鲜”一词最早见于中国古籍《[[山海经]]·海内经》:“东海之内,北海之隅,有国名朝鲜”。《[[尚书大传]]》对其含义的解释为“朝日鲜明”。对于古朝鲜的建国存在[[檀君朝鲜]]和[[箕子朝鲜]]两种说法。由于文献中箕子朝鲜内容的矛盾,加之考古发现的不足和[[朝鮮民族主義|朝韩民族主义]]因素等原因,箕子朝鲜的说法已被朝韩主流所否定。有人甚至认为箕子朝鲜是[[汉四郡]]时期的[[汉人]]或是后世慕华者编造出来的{{r|hist|简史|page1=17|page2=26-28}}。公元前194年,[[卫满]]发动政变推翻古朝鲜[[准王]]即位,但继续沿用古朝鲜的国号,史称“[[卫满朝鲜]]”。公元前108年,卫满朝鲜被[[西汉]]所灭{{r|简史|hist|page1=33-35|page2=18}}。
根据考古所得,早在[[史前朝鮮|远古时期]]朝鲜半岛就已有原始人类居住。[[黄海南道]][[祥原郡]][[黑隅里遗址]]、[[忠清南道]][[公州市]]石壮里和马岩里遗址、[[忠清北道]]上诗里和浦田里遗址相继发现表明[[朝鲜半岛旧石器时代|旧石器时代]]朝鲜半岛南北部都有人类生息{{r|hist|田景|董向荣|page1=10-16|page2=28-30|page3=42-43}}。[[朝鲜半岛历史]]最初的[[奴隶制]]国家是[[古朝鲜]]{{NoteTag|后人为将其与[[朝鲜王朝]]相区别,而在其国名前添加了一个“古”字{{r|简史|page=25}}。}}{{r|简史|page=25}}。“朝鲜”一词最早见于中国古籍《[[山海经]]·海内经》:“东海之内,北海之隅,有国名朝鲜”。《[[尚书大传]]》对其含义的解释为“朝日鲜明”。对于古朝鲜的建国存在[[檀君朝鲜]]和[[箕子朝鲜]]两种说法。由于文献中箕子朝鲜内容的矛盾,加之考古发现的不足和[[朝鮮民族主義|朝韩民族主义]]因素等原因,箕子朝鲜的说法已被朝韩主流所否定。有人甚至认为箕子朝鲜是[[汉四郡]]时期的[[汉人]]或是后世慕华者编造出来的{{r|hist|简史|page1=17|page2=26-28}}。公元前194年,[[卫满]]发动政变推翻古朝鲜[[准王]]即位,但继续沿用古朝鲜的国号,史称“[[卫满朝鲜]]”。公元前108年,卫满朝鲜被[[西汉]]所灭{{r|简史|hist|page1=33-35|page2=18}}。


进入四世纪以后,[[高句丽]]在[[鸭绿江]]流域兴起,统一北部的各部落国家及灭亡汉四郡。在西南部,[[百济]]灭[[马韩]]54国。东南部的[[辰韓]]也由12國合併為[[新羅]]。[[弁韓]]12國被[[伽倻]]所吸收,后来又与新羅融合。朝鲜半岛形成高句丽、新罗、百济三国鼎立时期,史称“[[朝鲜三国时代|三国时代]]”{{r|hist|田景|董向荣|page1=16-36|page2=30-35|page3=43-46}}。公元7世纪新罗联合[[唐朝]]先后灭百济和高句丽。676年[[罗唐战争]]后,新罗统一朝鲜半岛大同江以南。大同江以北的高句丽故地被唐朝[[渤海国]]等继承{{r|hist|田景|董向荣|page1=47-49|page2=33-35|page3=45-46}}。十世纪初,[[统一新罗]]分裂成为[[后三国]]([[泰封|后高句丽]]、[[后百济]]、新罗){{r|简史|page=104}}。918年,高句丽大将[[高麗太祖|王建]]统一后三国,改国号“高丽”(高丽时代[[阿拉伯帝国|阿拉伯]]商人将此名称传播到欧洲世界,欧洲语言Korea、Corea的语源就是“高丽”){{r|hist|田景|董向荣|page1=60-106|page2=37-38|page3=46-48}}。
进入四世纪以后,[[高句丽]]在[[鸭绿江]]流域兴起,统一北部的各部落国家及灭亡汉四郡。在西南部,[[百济]]灭[[马韩]]54国。东南部的[[辰韓]]也由12國合併為[[新羅]]。[[弁韓]]12國被[[伽倻]]所吸收,后来又与新羅融合。朝鲜半岛形成高句丽、新罗、百济三国鼎立时期,史称“[[朝鲜三国时代|三国时代]]”{{r|hist|田景|董向荣|page1=16-36|page2=30-35|page3=43-46}}。公元7世纪新罗联合[[唐朝]]先后灭百济和高句丽。676年[[罗唐战争]]后,新罗统一朝鲜半岛大同江以南。大同江以北的高句丽故地被唐朝[[渤海国]]等继承{{r|hist|田景|董向荣|page1=47-49|page2=33-35|page3=45-46}}。十世纪初,[[统一新罗]]分裂成为[[后三国]]([[泰封|后高句丽]]、[[后百济]]、新罗){{r|简史|page=104}}。918年,高句丽大将[[高麗太祖|王建]]统一后三国,改国号“高丽”(高丽时代[[阿拉伯帝国|阿拉伯]]商人将此名称传播到欧洲世界,欧洲语言Korea、Corea的语源就是“高丽”){{r|hist|田景|董向荣|page1=60-106|page2=37-38|page3=46-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