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iuwen:命名常规:修订间差异

求闻百科,共笔求闻
添加的内容 删除的内容
无编辑摘要
(文本替换 - 替换“或或”为“或”)
 

(未显示2个用户的3个中间版本)

第3行: 第3行:
| G1 = IT
| G1 = IT
}}
}}
{{Guideline|=Style|QW:NC|QW:TITLE|QW:命名}}
{{Policy|=Style|QW:NC|QW:TITLE|QW:命名}}
{{seealso|Qiuwen:中国价值观基础上的客观观点#条目命名}}
{{seealso|Qiuwen:中国价值观基础上的客观观点#条目命名}}


第9行: 第9行:


== 基本原则 ==
== 基本原则 ==
条目命名,首先应以权威的命名或译名为标准,如果权威的命名者或翻译者指出相关条目的标准名称,则不会再采纳任何其他来源的名称。其他名称可以列为重定向页面,但明显具有侮辱性的名称会被认定为破坏。
条目命名,首先应以权威的命名或译名为标准,如果权威的命名者或翻译者指出相关条目的标准名称,则不会再采纳任何其他来源的名称。如果某一事物并没有权威的命名或译名,而又有具官方性质的资料指明其中文名称,则使用该名称,且同样不会再采纳任何其他来源的名称,直到权威的命名者或翻译者指出命名或译名为止。在上述情形下,其他名称可以列为重定向页面,但明显具有侮辱性的名称会被认定为破坏。


当条目名称本身没有定论时,则采取“先到先得”的原则,即最先创建的条目名称即为主条目名称,其余同义条目即使内容写得比最早的条目要丰富,也应当将内容合并至最早的条目后改为重定向页面;但是,最先创建的条目名称不符合社会共识或带有众所周知的侮辱性的除外,不论条目创建当时抑或是事件发酵之后,这一原则一体适用。
当条目名称本身没有定论时,则采取“先到先得”的原则,即最先创建的条目名称即为主条目名称,其余同义条目即使内容写得比最早的条目要丰富,也应当将内容合并至最早的条目后改为重定向页面;但是,最先创建的条目名称不符合社会共识或带有众所周知的侮辱性的除外,不论条目创建当时抑或是事件发酵之后,这一原则一体适用。


== 具体规则 ==
== 具体规则 ==
第22行: 第22行:


个别门类条目的命名,如有有方针特别规定的,则应参考该方针规则。
个别门类条目的命名,如有有方针特别规定的,则应参考该方针规则。

=== 权威译名 ===
人名、地名类条目标题,应以中国内地(中国大陆)地区的人名译名为准,且应优先采用[[简化字|通用规范汉字]]书写。该译名应优先使用中国内地中文用语环境下的常用译名(各媒体或民间广泛使用的译名)。若该人名在中国内地无常用翻译,应按下列顺序参考准确译名:应优先参考新华社、新华网报道中给出的译名,或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网站列出的译名;若无,则可参照《[[世界人名翻譯大辭典|世界人名翻译大辞典]]》([[新华社译名室]]主编、[[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出版)给出的译名;若无,则应按照《世界人名翻译大辞典》附录译音表或《[[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外语地名汉字译写导则》各部分最新版附录的人名译音表准确翻译人名,并注明原文。

常用译名与准确译名不一致的,可在条目导言中使用<code><nowiki>{{</nowiki>[[Template:NoteTag|NoteTag]]<nowiki>}}</nowiki></code>注明准确译名。

中文媒体若出现错误译法,或《世界人名翻译大辞典》收录的译名与现有约定俗成译名不符的,或《世界人名翻译大辞典》附录译音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外语地名汉字译写导则》附录人名译音表有错漏的,编者可不沿用。若遇争议,由社区讨论达成共识。

中国香港繁体、中国澳门繁体、马来西亚简体、新加坡简体、中国台湾繁体中出现的其他译名,若'''有使用''',可创建为重定向。

=== 名从主人 ===
{{Policy shortcut|QW:名从主人}}

如果一个条目的主题,其官方资料列明该事物的中文名称,则可优先考虑使用。

机构、组织名称及品牌、商标、产品、赛事、奖项名称,如果相关的官方资料明确其中文名称的,通常适合使用“名从主人”原则。对于人物,如果该个人认可的官方资料提供了其本人汉字名称或中文译名的,以该名称命名。

其他情形下,“名从主人”原则仅起到参考作用。

=== 符合中国价值观 ===
'''伪政权、分裂政权的机构,不得以其官方名称'''。确需使用的,必须以引号标注。


{{Anchor|IDENTIFY|COMMONNAME}}
{{Anchor|IDENTIFY|COMMONNAME}}
第38行: 第59行:


部分简称或俗称在特定地域或人群常用,但其他地域或人群难以理解,请尽量避免使用这样的缩写明明条目,除非这一缩写已经变成了官方名称。例如,“[[上海市上海中学]]”这一命名优于“上海中学”及“上中”,尽管上海的读者通常都理解“上海中学”及“上中”的指代对象,但其他地域的读者可能会产生误解。
部分简称或俗称在特定地域或人群常用,但其他地域或人群难以理解,请尽量避免使用这样的缩写明明条目,除非这一缩写已经变成了官方名称。例如,“[[上海市上海中学]]”这一命名优于“上海中学”及“上中”,尽管上海的读者通常都理解“上海中学”及“上中”的指代对象,但其他地域的读者可能会产生误解。

=== 名从主人 ===
{{Policy shortcut|QW:名从主人}}如果一个条目的主题,其官方资料列明该事物的中文名称,则可优先考虑使用。

机构、组织名称及品牌、商标、产品、赛事、奖项名称,如果相关的官方资料明确其中文名称的,通常适合使用“名从主人”原则。对于人物,如果该个人认可的官方资料提供了其本人汉字名称或中文译名的,以该名称命名。

其他情形下,“名从主人”原则仅起到参考作用。

=== 权威译名 ===
人名、地名类条目标题,应以中国内地(中国大陆)地区的人名译名为准,且应优先采用[[简化字|通用规范汉字]]书写。该译名应优先使用中国内地中文用语环境下的常用译名(各媒体或民间广泛使用的译名)。若该人名在中国内地无常用翻译,应按下列顺序参考准确译名:应优先参考新华社、新华网报道中给出的译名,或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网站列出的译名;若无,则可参照《[[世界人名翻譯大辭典|世界人名翻译大辞典]]》([[新华社译名室]]主编、[[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出版)给出的译名;若无,则应按照《世界人名翻译大辞典》附录译音表或《[[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外语地名汉字译写导则》各部分最新版附录的人名译音表准确翻译人名,并注明原文。

常用译名与准确译名不一致的,可在条目导言中使用<code><nowiki>{{</nowiki>[[Template:NoteTag|NoteTag]]<nowiki>}}</nowiki></code>注明准确译名。

中文媒体若出现错误译法,或《世界人名翻译大辞典》收录的译名与现有约定俗成译名不符的,或《世界人名翻译大辞典》附录译音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外语地名汉字译写导则》附录人名译音表有错漏的,编者可不沿用。若遇争议,由社区讨论达成共识。

中国香港繁体、中国澳门繁体、马来西亚简体、新加坡简体、中国台湾繁体中出现的其他译名,若'''有使用''',可创建为重定向。

=== 符合中国价值观 ===
'''伪政权、分裂政权的机构,不得以其官方名称'''。确需使用的,必须以引号标注。


== 技术要求 ==
== 技术要求 ==


=== 繁简统一 ===
=== 繁简统一 ===
求闻百科接受使用[[繁体中文]]或[[简体中文]]的命名,但一个条目的名称必须繁简统一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或“-{[[中華人民共和國]]}-”都是可以接受的,但“-{中华人民共和國}-”这样的繁简混杂的名称将导致系统混乱。
求闻百科'''主要使用规范汉字(简体中文)命名''',同时也接受使用[[繁体中文]]的命名,但一个条目的名称必须繁简统一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或“-{[[中華人民共和國]]}-”都是可以接受的,但“-{中华人民共和國}-”这样的繁简混杂的名称将导致系统混乱。


求闻百科'''主要使用简体命名'''。当涉及历史人物姓名、特殊姓氏等特殊情况下使用繁体命名,其他情况均使用简体命名。
当涉及历史人物姓名、特殊姓氏等特殊情况下,只有在确有必要的情况下,才可以使用繁体命名,其他情况均使用简体命名。


=== 不要以页面名称表示条目层次 ===
=== 不要以页面名称表示条目层次 ===
第69行: 第71行:


=== 括号的使用 ===
=== 括号的使用 ===
用作消歧义的括号,请使用全角括号<code>(</code><code>)</code>作为标题中的括号。如:[[伦敦(加拿大)]]。
用作[[Qiuwen:消歧义|消歧义]]的括号,请使用全角括号<code>(</code><code>)</code>作为标题中的括号。如:[[伦敦(加拿大)]]。


需要注意的是,由于[[Qiuwen:格式手册/技术限制|技术限制]],花括号<code>{ </code><code>}</code>、方括号<code>[ </code><code>]</code>、尖括号<code><</code><code>></code>等半角符号均不允许出现在页面标题中。如必须使用此类符号,请使用全角符号。参见下节[[Qiuwen:命名常规#特殊符号|特殊符号]]。
需要注意的是,由于[[Qiuwen:格式手册/技术限制|技术限制]],花括号<code>{ </code><code>}</code>、方括号<code>[ </code><code>]</code>、尖括号<code><</code><code>></code>等半角符号均不允许出现在页面标题中。如必须使用此类符号,请使用全角符号。参见下节[[Qiuwen:命名常规#特殊符号|特殊符号]]。
第75行: 第77行:
=== 连接号的使用 ===
=== 连接号的使用 ===
{{See|Qiuwen:格式手册/标点符号#连接号}}
{{See|Qiuwen:格式手册/标点符号#连接号}}
[[连接号]]即连字符。求闻百科允许两种连接号的使用,一种是全角连符“-”(Unicode:FF0D),另一种是半角连字符“-”(Unicode:002D)。
[[连接号]]即连字符。求闻百科允许两种连接号的使用,一种是线“—”(Unicode:U+2014),另一种是半角连字符“-”(Unicode:002D)。


* 全角连符“-”主要用于中文、日期或时间的连接,如“上海-台北”、“1999年2月3日-2005年7月6日”等。此处的一个例外是外文人名,将在半角连字符处说明。
* 线“—”主要用于中文、日期或时间的连接,如“上海-台北”、“1999年2月3日-2005年7月6日”等。此处的一个例外是外文人名,将在半角连字符处说明。
* 半角连字符“-”主要用于外文、阿拉伯数字以及外文人名的连接。比如“UTF-8”、“<nowiki>ISBN 7-100-01777-7</nowiki>”、“[[玛丽亚·斯克沃多夫斯卡-居里]]”等。
* 半角连字符“-”主要用于外文、阿拉伯数字以及外文人名的连接。比如“UTF-8”、“<nowiki>ISBN 7-100-01777-7</nowiki>”、“[[玛丽亚·斯克沃多夫斯卡-居里]]”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