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iuwen:争论的解决:修订间差异

求闻百科,共笔求闻
添加的内容 删除的内容
(已从zhwiki:Wikipedia:爭議解決指引导入1个版本:​[页面文字原许可:CC BY-SA 3.0])
无编辑摘要
 

(未显示2个用户的33个中间版本)

第1行: 第1行:
{{NoteTA/MediaWiki}}
{{NoteTA/MediaWiki}}
{{redirect|QW:DR|页面导入|Qiuwen:导入者}}
{{Guideline|=Behavioral|WP:DR}}
{{Policy|=Conduct|QW:DR}}
{{Nutshell
{{Nutshell
| 友善的討論和在相關討論頁成共,冷地解決爭論
|通友善的讨论和在相关讨论页成共,冷地解决争论
| 當編輯理念不同,必須禮貌和理性地討論爭議所在。
|当编辑理念不同,必须礼貌和理性地讨论争议所在。
| 一旦出現爭議立即解
|一旦出现争议立即解
}}
}}
{{指引列表}}
{{Dispute-resolution}}


維基百科是一個協作社,但是有時編們會如何編輯或立不同而爭議。如果您對爭議有不同的意找出合的理據來支持您的觀點並盡可能地[[#冷理|在爭議編輯頻率]]。
求闻百科是一个协作社,但是有时编们会如何编辑或立不同而争议。如果您对争议有不同的意找出合的理据来支持您的观点并尽可能地[[Qiuwen:争论的解决#冷理|在争议编辑频率]]。


避免爭議擴為爭執的理想方式就是{{Focus|在一始就妥善爭議}}入正式程序或求第三方介入之前,有多方式能夠協決爭議。本指引多方式,能學習如何解決爭議和避免爭執
避免争议扩为争执的理想方式就是在一始就妥善争议入正式程序或求第三方介入之前,有多方式能够协决争议。本方针多方式,能学习如何解决争议和避免争执


== 指引說明 ==
== 方针说明 ==
任何維基人都要有長遠的眼光,不要其他生[[Wikipedia:編輯戰|編輯戰]],因為這對爭議的解決並沒有任何助,也有任何意
任何求闻编者都要有长远的眼光,不要其他生[[Qiuwen:编辑战|编辑战]],因为这对争议的解决并没有任何助,也有任何意


維基百科方針、指引和行為準則,所有爭議的目都是者和編輯百科全,而不是用來贏得任何利或成就。
故意违求闻百科方和行为准则,所有争议的目都是者和编辑百科全,而不是用来赢得任何利或成就。


了避免爭執,遵循本指引上的方式也讓爭議和平束、降低爭執發生的率,管效果有限但不至更大的害,但是請務必留意:
了避免争执,遵循本方针上的方式也让争议和平束、降低争执发生的率,管效果有限但不至更大的害,但是请务必留意:
* 請使用最理想的方式,即{{Focus|討論代替爭執}}。
* 本指引僅適用於解決雙方或多方爭議,不適用於群體或團體爭議。
* 明顯的破壞者或屢次違反維基百科方針、指引和行為準則的使用者,任何使用者都能將其提報,並交由[[Wikipedia:管理员|管理員]]快速處理,結果可能會導致該使用者被封禁。
* 如有使用者被提報有不當行為,管理員可依照本指引提供的方式進行處理,然而這並不代表提報者為爭議參與者,這些提報者僅代表社群做出決定。
* 請根據爭議的類型和各爭議端的意願來選擇適當的方式,並盡可能地保持冷靜,杜絕不文明的行為。


* 请使用最理想的方式,即讨论代替争执。
== 解決爭議 ==
* 本方针仅适用于解决双方或多方争议,不适用于群体或团体争议。
請盡量在爭議擴及的範圍極大或討論沒有共識時才提報到互助客棧,否則請在該頁面之討論頁進行討論:
* 明显的破坏者或屡次违反求闻百科方针、方针和行为准则的用户,任何用户都能将其提报,并交由[[Qiuwen:管理员|管理员]]快速处理,结果可能会导致该用户被封禁。
* 有關編輯爭議,請於[[Wikipedia:管理员布告板/编辑争议]]提報。
* 如有用户被提报有不当行为,管理员可依照本方针提供的方式进行处理,然而这并不代表提报者为争议参与者,这些提报者仅代表社区做出决定。
* 有關其他問題,請於[[Wikipedia:互助客栈]]對應的討論主題提出。
* 请根据争议的类型和各争议方的意愿来选择适当的方式,并尽可能地保持冷静,杜绝不文明的行为。


== 解决争议 ==
=== 尋求第三者的協助 ===
请尽量在争议扩及的范围极大或讨论没有共识时才提报到茶馆,否则请在该页面之讨论页进行讨论。如有征求社区或管理员意见的考虑,请于[[Qiuwen talk:茶馆|茶馆]]对应的讨论主题提出。
當解決爭議的過程不順利或您需要參考中立的意見時,尋求中立的局外者協助可能會是您的好選擇,這對釐清問題或許會有額外的幫助。有時,提供意見的第三者會願意協助調解爭議,您也能藉此學習調解的方式,未來您也能幫助更多使用者,但是請務必留意:
* 僅限'''只有兩人的編輯爭議'''。
* 第三者的意見並'''沒有強制性''',但是其意見仍可供參考。


=== 參考布告板意見 ===
=== 寻求第三者协助 ===
当解决争议的过程不顺利或您需要参考客观意见时,寻求客观的局外者协助可能会是您的好选择,这对厘清问题或许会有额外的帮助。有时,提供意见的第三者会愿意协助调解争议,您也能借此学习调解的方式,未来您也能帮助更多用户,但是请务必留意:
提報到[[Wikipedia:互助客栈/条目探讨|互助客棧的條目探討區]]有被忽略而被直接存檔的風險。
* 討論來源是否可靠,請於[[Wikipedia:可靠来源/布告板]]提出。
* 討論有關頁面的其他問題,請於[[Wikipedia:互助客栈/条目探讨]]提出。


* 仅限'''只有两人的编辑争议'''。
=== 開啟調查 ===
* 第三者的意见并'''没有强制性''',但是其意见仍可供参考。
如果單靠討論而無法達成共識時,那麼您或許能進行民意調查來釐清討論的議題,但是請留意:
* [[Wikipedia:投票不能代替討論|{{Focus|調查不能代替討論}}]]。
* 調查並不一定能產生共識,但是有助於更容易理解共識。


=== 参考布告板的意见 ===
如果您認為某些使用者忽視討論的共識,那麼開啟調查也無法強迫他們接受這個共識,儘管這個共識能協助使用者更容易理解有關議題的各種觀點,但是這也很容易產生關於特定調查是否具有公平和代表性的相關問題。
你可以在[[Qiuwen talk:茶馆/编辑|茶馆的编辑探讨区]]提出有关讨论。


== 避免爭執 ==
=== 开启调查 ===
如果单靠讨论而无法达成共识时,那么您或许能进行民意调查来厘清讨论的议题,但是请留意:投票不能代替讨论。调查并不一定能产生共识,但是有助于更容易理解共识。
多數的爭執都起因於'''無法妥善解決爭議''',但是我們不能因為自己的不認同而強迫改變他人的習慣和行為模式。然而,只要善用下列方式,或許就能避免許多不必要的爭執。


如果您认为某些用户忽视讨论的共识,那么开启调查也无法强迫他们接受这个共识,尽管这个共识能协助用户更容易理解有关议题的各种观点,但是这也很容易产生关于特定调查是否具有公平和代表性的相关问题。
=== 僅關注事件 ===
{{See
| Wikipedia:编辑方针
}}
{{Nutshell
| 對事不對人。
| t = | shortcut = WP:FOC | shortcut2 = WP:FOD
}}


== 避免争执 ==
最初卻也是最重要的步驟就是要'''針對有爭議的內容進行討論或解決''',而不是責怪或檢討對方的現在和先前的行為。
多数的争执都起因于'''无法妥善解决争议''',但是我们不能因为自己的不认同而强迫改变他人的习惯和行为模式。然而,只要善用下列方式,或许就能避免许多不必要的争执。


=== 善用編輯摘要輔助說明 ===
=== 仅关注事件 ===
{{See|Qiuwen:编辑方针}}
{{See
{{Policy shortcut|QW:FOC|QW:FOD}}
| Help:编辑摘要
首要步驟,'''针对有争议的内容进行讨论或解决''',而不是责怪或检讨对方的现在和先前的行为。'''对事不对人'''。
| Wikipedia:可供查證
}}
{{Nutshell
| 請善用編輯摘要說明您的修改內容,這可以幫助其他編者明白您修改的動機。
| t =
}}


=== 善用编辑摘要辅助说明 ===
當您發現頁面中有內容錯誤時,請盡您所能改善。如果很難改善,而您又不同意頁面中所表達的理念、觀點或意見時,請嘗試使用您認為較[[Wikipedia:中立的观点|中立的方式]]來修正頁面,而非'''一刪了事'''。
{{See|Help:编辑摘要|Qiuwen:可供查证}}
* 如果該次編輯引發爭議,請您解釋為何如此修改,如此修改對頁面有何益處。
当您发现页面中有内容错误时,请尽您所能改善。如果很难改善,而您又不同意页面中所表达的理念、观点或意见时,请尝试使用您认为较[[Qiuwen:中国价值观基础上的客观观点|客观的方式]]来修正页面,而非'''一删了事'''。
* 如果您的解釋較複雜,請在該頁面的[[Wikipedia:討論頁指引|討論頁]]開啟一個新的討論並清楚地解釋,也請在編輯摘要中註明「詳細內容可到討論頁查看」等語句。
* 如果您的編輯被'''撤銷'''、'''還原'''或'''回退''',您也能在該頁面的討論頁上針對此問題與對方或其他編者進行討論。


* 如果该次编辑引发争议,请您解释为何如此修改,如此修改对页面有何益处。
請留意:對於條目,根據[[Wikipedia:可供查證]],{{Focus|沒有列明來源的內容可能會遭到標記或移除}}。
* 如果您的解释较复杂,请在该页面的[[Qiuwen:讨论页规范|讨论页]]开启一个新的讨论并清楚地解释,也请在编辑摘要中注明“详细内容可到讨论页查看”等语句。
* 如果您的编辑被'''退回''',您也能在该页面的讨论页上针对此问题与对方或其他编者进行讨论。


请留意:对于条目,根据[[Qiuwen:可供查证|可供查证方针]],没有列明来源的内容可能会遭到标记或移除。
=== 冷處理 ===
{{Nutshell
| 當爭議愈演愈烈時,請休息一下,讓時間緩和您和對方的情緒。
| t = | shortcut = WP:TTR | shortcut2 = WP:DISENGAGE | shortcut3 = WP:冷處理
}}


=== 冷处理 ===
大多數爭議並不需要緊急處理,請給自己和對方一些時間。此時,深呼吸並睡一覺對情緒緩和很有幫助。千萬不要著急!休息放鬆之後,您能隨時到該頁面的[[Help:页面历史|頁面歷史]]找到您最後編輯的版本,並將其和現行版本對照是否還有您認為需要修改的內容。
{{Policy shortcut|QW:TTR|QW:DISENGAGE|QW:冷处理}}
大多数争议并不需要立即处理,请给自己和对方一些时间。休息放松之后,您能随时到该页面的[[Help:页面历史|页面历史]]找到您最后编辑的版本,并将其和现行版本对照是否还有您认为需要修改的内容。


定自己情的同,您或嘗試編輯其他面,而您也可能面中做出多具建性的貢獻;您也能在適當繼續編輯該頁面,此之前的爭議已不存在或利解了,而方也可能已經釋懷,更好的是面可能得了改善。如果爭議又重了,其他者也許會對議題感到好奇而提出更多不同的觀點,而您也能從這觀點中得知自己不同的想法。
定自己情的同,您或尝试编辑其他面,而您也可能面中做出多具建性的贡献;您也能在适当继续编辑该页面,此之前的争议已不存在或利解了,而方也可能已经释怀,更好的是面可能得了改善。如果争议又重了,其他者也许会对议题感到好奇而提出更多不同的观点,而您也能从这观点中得知自己不同的想法。


此方式在解決與新手的爭議中格外有效,因為這樣新手一熟悉維基百科方指引、行為準則和社策略的機會,而深的使也能此累決爭議經驗
此方式在解决与新手的争议中格外有效,因为这样新手一熟悉求闻百科方方针、行为准则和社策略的机会,而深的用也能此累决争议经验


== 文明度 ==
== 文明度 ==
不同的會導爭執生,但是我不能自己的觀強加在他人身上,因此只要善用下列方式,爭執發生的率或能大幅降低。
不同的会导争执生,但是我不能自己的观强加在他人身上,因此只要善用下列方式,争执发生的率或能大幅降低。


=== 友善看待,假定善意 ===
=== 友善看待,保持善意 ===
当争议发生时,首先应该带着友善的态度去理解相关编者的想法并作为参考,随后向对方解释您觉得哪里有争议和理由。
{{See
| Wikipedia:假定善意
}}
{{Nutshell
| 請用友善的態度理解相關編者的想法。
| 請假定任何編輯都是出自於善意。
| t =
}}


多数在求闻百科上的编辑都是许多编者努力付出的成果,因此我们必须假设任何编辑都是出自于善意。
當爭議發生時,首先應該帶著友善的態度去理解相關編者的想法並作為參考,隨後向對方解釋您覺得哪裡有爭議和理由。

多數在維基百科上的編輯都是許多編者努力付出的成果,因此我們必須假設任何編輯都是出自於善意。


===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
===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
许多新手很容易会担心'''因为编辑出错而导致被其他用户责备、责骂或攻击''',但是通常您只要使用多数用户能接受的态度表达自己的立场,就不会有人针对您。
{{Nutshell
| 不要杞人憂天。
| 要他人如何對待您,您必須先如何對待他人。
| 沒有任何人針對您,請向他們解釋您的編輯用意,並隨時準備好做出回應。
| t =
}}


对于资深的用户,我们应该要[[Qiuwen:争论的解决#友善看待,假定善意|用友善的态度看待新手的编辑]]。当新手的编辑出错时,我们应该要友善地指导他们,而非教训他们。
許多新手很容易會擔心'''因為編輯出錯而導致被其他使用者責備、責罵或攻擊''',但是通常您只要使用多數使用者能接受的態度表達自己的立場,就不會有人針對您。


=== 推己及人 ===
對於資深的使用者,我們應該要[[#友善看待,假定善意|用友善的態度看待新手的編輯]]。當新手的編輯出錯時,我們應該要友善地指導他們,而非教訓他們。
{{Policy shortcut|QW:TTC|QW:推己及人}}
如果您遇到粗鲁、不文明或不适当的行为,切记不要以牙还牙。请试着站在对方的立场思考,并[[Qiuwen:争论的解决#友善看待,假定善意|假定他人是基于善意而做出编辑]],这能让您更明白对方的想法,除非您有明显的证据来反驳这一点。如果确定对方并非善意,此时您可能必须[[Qiuwen:争论的解决#寻求第三者的协助|寻求第三者的协助]]。


沟通是让每个个体和群体能顺利运行的必要条件。缺乏沟通可能会让他人减少对您的同理,更可能阻止您之后寻求解决争论。反之,持续进行有效的沟通和讨论,即使未成功,但是至少能表现出您对解决争议的热诚。
=== 推己及人,逆來順受 ===
-{zh-hans: [[File:Graham's Hierarchy of Disagreement-zh-hans.svg|thumb|right|250px|请待在[[反驳金字塔]]的上三层。]]; zh-hant: [[File:Graham's Hierarchy of Disagreement-zh-hant.svg|thumb|right|250px|請待在[[反駁金字塔]]的上三層。]]; }-
{{Nutshell
| 將心比心,試著站在對方的立場感受對方的想法。
| 退避三舍,保持冷靜避免與對方發生爭執或衝突。
| t = | shortcut1 = WP:TTC
}}
{{請注意
| 任何情況下,請記得保持冷靜。
| 適性的溝通代替不必要的爭執能減少許多傷害。
}}


如果您在争议中先行妥协,其他用户就能充分审视争议的过程和内容,更能让其他用户站在您的立场同理,这在当您寻求外部意见时是非常重要的一点。
如果您遇到粗魯、不文明或不適當的行為,切記不要以牙還牙。請試著站在對方的立場思考,並[[#友善看待,假定善意|假定他人是基於善意而做出編輯]],這能讓您更明白對方的想法,除非您有明顯的證據來反駁這一點。如果確定對方並非善意,此時您可能必須[[#尋求第三者的協助|尋求第三者的協助]]。


== 快速处理 ==
溝通是讓每個個體和群體能順利運行的必要條件。缺乏溝通可能會讓他人減少對您的同理,更可能阻止您之後尋求解決爭論。反之,持續進行有效的溝通和討論,即使未成功,但是至少能表現出您對解決爭議的熱誠。
如果争议明显不是因为单纯的行为模式和立场问题,而是因为不具建设性的编辑而产生时,为了避免争议影响的范围持续扩大,任何用户皆可参考下列步骤,但是请留意:


* 请勿于布告版多次提报相同的争议。
如果您在爭議中先行妥協,其他使用者就能充分審視爭議的過程和內容,更能讓其他使用者站在您的立場同理,這在當您尋求外部意見時是非常重要的一點。
* [[Qiuwen:管理员|管理员]]不是仲裁员,处理滥用编辑的能力仍有限。
* 管理员布告板不是针对页面内容展开讨论的地方,如有需要可到争议页面之讨论页或[[Qiuwen talk:茶馆]]提出。


如果您认为[[Qiuwen:封禁方针#有争议的封禁|您被封禁的理由存在争议]],而希望管理员能[[Qiuwen:封禁方针#解除封禁|解除封禁]],请您将{{Tlx|Unblock|(您的解封理由)}}添加到您的讨论页上,您也能使用[[电子邮件]]向封禁您的[[Qiuwen:管理员|管理员]]进一步询问。
== 快速處理 ==
如果爭議明顯不是因為單純的行為模式和立場問題,而是因為不具建設性的編輯而產生時,為了避免爭議影響的範圍持續擴大,任何使用者皆可參考下列步驟,但是請留意:
* 請勿於布告版多次提報相同的爭議。
* [[Wikipedia:管理员|管理員]]不是仲裁員,處理濫用編輯的能力仍有限。
* 管理員布告板不是針對頁面內容展開討論的地方,如有需要可到爭議頁面之討論頁或[[Wikipedia:互助客栈]]提出。


=== 态度问题 ===
如果您認為[[Wikipedia:封禁方针#有争议的封禁|您被封鎖的理由存在爭議]],而希望管理員能[[Wikipedia:封禁方针#解除封禁|解除封鎖]],請您將{{Tlx|Unblock|{{Focus|(您的解封理由)}}}}添加到您的討論頁上,您也能使用[[电子邮件]]向封鎖您的[[Wikipedia:管理员|管理員]]進一步詢問。
* 严重违反[[Qiuwen:文明|文明方针]]和[[Qiuwen:不要人身攻击|“不要人身攻击”方针]]的用户,请通知其务必保持文明的态度。请切记,'''您自己也必须遵守此原则'''。
* 发生编辑战时,请使用{{Tlxs|uw-3rr}}通知违规的用户。


=== 態度問題 ===
=== 编辑问题 ===
* 提报破坏行为,请于[[Qiuwen:当前的破坏]]提报。
* 嚴重違反[[Wikipedia:文明]]和[[Wikipedia:不要人身攻击]]的使用者,請通知其務必遵守[[Wikipedia:礼仪]],但是請切記,'''您自己也必須遵守此原則'''。
* 请求保护页面,请于[[Qiuwen:页面保护请求]]提出。
* 發生編輯戰時,請使用{{Tlxs|uw-3rr}}通知違規的使用者。
* 如果参与编辑战的用户经其他用户警告后,仍无视警告继续不具建设性的行为时,请于[[Qiuwen:当前的破坏]]提报。


=== 編輯問題 ===
=== 行政问题 ===
* 请求永久[[Qiuwen:监督|删除个人信息]],请向[[Qiuwen:监督方针|监督员]]私下提出。
* 提報破壞行為,請於[[Wikipedia:当前的破坏]]提報。
* 提报不合适的用户名,请于[[Qiuwen:需要管理员注意的用户名|需要管理员注意的用户名]]提报。
* 請求保護頁面,請於[[Wikipedia:请求保护页面]]提出。
* 提报疑似[[Qiuwen:一人一号|不当多重账号]],请于[[Qiuwen_talk:傀儡調查|傀儡调查]]提报。
* 如果參與編輯戰的使用者經其他使用者警告後,仍無視警告繼續不具建設性的行為時,請於[[Wikipedia:管理员布告板/3RR]]提報。


=== 行政問題 ===
=== 涉及不能公开的资料 ===
* 請求永久[[Wikipedia:监督|刪除個人資訊]],請於[[Wikipedia:监督请求]]提出。
* 提報不合適的使用者名稱,請於[[Wikipedia:需要管理員注意的用戶名]]提報。
* 提報疑似[[Wikipedia:傀儡|傀儡使用者或其操控者]],請於[[Wikipedia:傀儡調查]]提報。

=== 涉及不能公開的資料 ===
{{See
{{See
| Qiuwen:监督}}基于这些争议的相关资料(尤其是涉及敏感、法律追诉、对受害人造成骚扰和侵害其隐私的资料,又或是因著作权、隐私问题而不能在求闻百科列出的内容)不能公开给任何人士,因此这些争议都不能直接在求闻百科上解决。
| Wikipedia:监督
| Wikipedia:OTRS
}}
{{請注意
| 有關使用者資料的編輯爭議不應草率地回退。
| 部分爭議可能會涉及不能公開的資料。
}}


移除不当内容的操作,除非经监督员同意,否则不得退回。
基於這些爭議的相關資料(尤其是涉及敏感、法律追訴、對受害人造成騷擾和侵害其隱私的資料,又或是因版權、隱私問題而不能在維基百科列出的內容)不能公開給任何人士,因此這些爭議都不能直接在維基百科上解決。

由於維基百科方針對上述有相關規定,因此我們假定移除隱私資料的編輯是基於合理的理由進行:{{Cquote|凡是有關不能公開的資料編輯,{{Focus|在未經查證或詢問執行移除資料的使用者之情況下}},請勿進行回退。}}這是因為知道理由的人士未必能即時回答這些疑問,可能是未能抽空回答、需要一些時間翻查先前資料或諮詢其他人士的意見,因此{{F55|'''草率地進行回退反而會對受害人造成更大的傷害'''}}。有時頁面的討論頁會存在關於該編輯的重要資訊,因此詢問前請先翻查討論頁的紀錄。如果該使用者解釋後仍未能解決您的疑慮,則上述編輯應交由[[Wikipedia:监督|監督]]或[[Wikipedia:OTRS|OTRS]]重新審核。


== 參見 ==
== 參見 ==
* [[Qiuwen:编辑战]]
=== 方針 ===
* [[Qiuwen:中国价值观基础上的客观观点]]
* [[Wikipedia:編輯戰]]
{{-}}
* [[Wikipedia:中立的观点]]
{{方针列表}}
* {{Section|Wikipedia:志愿者回复团队#隐私信息}}
* {{Section|Wikipedia:中立的观点#中立性争议及其处理}}

=== 指引 ===
* [[Wikipedia:礼仪]]

=== 論述 ===
* [[Wikipedia:扰乱性编辑]]
* [[Wikipedia:不要成為狂熱份子]]
* [[Wikipedia:准确性争议]]
<!--
* [[:En:Wikipedia:No angry mastodons|Wikipedia:不要輕易動怒]] {{En}}
* [[MeatBall:ConflictResolution|MeatBall:解決衝突]] {{En}}
-->
{{Rules}}